简介:目的:评价早期宫颈癌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血管参数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预测术后辅助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2月—2011年3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以手术治疗为初治疗的早期宫颈癌患者50例,收集临床病理资料,详细记录临床分期、临床病理参数、术后治疗。结果:对比分析早期宫颈癌患者病灶血流灌注与宫颈癌预后因素的相关性,发现宫颈癌病灶血流灌注与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间质侵袭深度〉10mm有关(P<0.05)。宫颈癌患者的血管形成指数(VI)与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有关(P<0.05)。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血流信号丰富者及血流不丰富但VI>3.97者术后接受辅助治疗的比值比(OR)为12.5,95%CI:2.92~53.48。结论: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参数VI与病灶血流灌注丰富可作为预测早期宫颈癌术后是否应用辅助治疗的重要参数。
简介:目的:探讨肝动脉灌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肝亚段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3例经病理学确诊的肝细胞癌患者行经肝动脉灌注复方丹参注射液和肝亚段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检测栓塞治疗前后肝功能、甲胎球蛋白(AFP)血液含量;应用Karnofsky评分标准评价治疗前后生存质量的变化,以1~3年生存率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技术成功率100%,术后30d死亡率为1.89%.51例(96.23%)患者Karnofsky评分术后增加10分以上,生存质量提高.1~3年生存率分别为79.25%、66.04%、43.40%.肝功能改善,甲胎球蛋白(AFP)血液含量降低.结论:肝动脉灌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肝亚段动脉栓塞治疗提高了肝细胞癌患者的生存期,生活质量改善.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 980n m 半导体红激光前列腺汽化术对BPH 患者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 2018 年 4 月~2019 年 5 月间收治的 293 例 BPH 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 6 个月的性功能指标,并进行对比。结果:经治疗,患者 6 个月后的性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经 980nm 半导体红激光前列腺汽化术治疗后,BPH 患者的性功能确实 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可考虑在临床上进行应用与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彩超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与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mplantablevenousaccessport,IVAP)在肿瘤患者中应用价值的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5月徐州市中心医院肿瘤内科住院部收治的肿瘤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彩超引导下PICC组与IVAP组,各30例。结果:彩超引导下PICC组置管操作时间为(17.18±1.23)min,明显短于IVAP组的(20.36±2.1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彩超引导下PICC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6.67%)明显高于IVAP组(73.33%),并发症发生率(3.33%)明显低于IVAP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出院时,彩超引导下PICC组情绪功能与躯体功能EORTC评分明显高于入院时与IV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彩超引导下PICC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IV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结论:与IVAP相比,彩超引导下PICC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更显著,且具有简便、安全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螺旋CT及三维重建在颌骨造釉细胞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颌骨造釉细胞瘤,均行螺旋CT扫描并行三维重建后处理,观察病变的部位、形态、内部结构及邻近结构侵犯等特征。结果11例患者中,5例病灶位于下颌磨牙区、4例位于下颌体部、2例位于上颌骨。多房型6例,其中3例呈肥皂泡状、3例呈蜂窝状。骨性房间隔可完整或不完整。单房型5例。5例有不同程度牙根吸收。11例病灶均可见周围骨质呈膨胀变薄。7例病灶可见囊壁周围骨质缺损,无硬化缘;2例穿破邻近骨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1例侵及上颌窦,5例侵及下颌管。6例病灶呈均一囊性密度,4例呈软组织密度,1例术后10年复发病例呈囊实混杂密度。结论螺旋CT三维成像可直观了解病变在三维立体空间的实际大小、形态、位置、内部结构、周围骨质破坏、牙根吸收及周围组织结构的立体解剖关系,对提高造釉细胞瘤的术前诊断正确率有重要价值,为制订手术方案和放疗计划提供了客观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实施双排螺旋 CT三维重建技术的诊断价值。方法取 2015年 1月~ 2017年 1月间本院收治的 150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均实施双排螺旋 CT三维重建技术实施检查,并对所有患者实施临床综合诊断及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统计分析双排螺旋 CT三维重建技术的诊断价值。结果双排螺旋 CT三维重建技术对输尿管良性狭窄、重复肾盂输尿管畸形、肾盂输尿管结石、膀胱癌、肾盂输尿管癌的检出率与总检出率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无差异, P> 0.05。结论对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实施双排螺旋 CT三维重建技术的诊断效果显著。
简介:目的:用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RT-3DE)评估正常人右室整体及节段收缩功能;并与左室三维及传统方法相比较,评价三维测量右室每搏输出量(RVSV)的准确性。方法34例正常成人,行经胸左、右心室RT-3DE图像采集,脱机分析右室整体及流出道(RV-outflow)、体部(RV-body)和流入道(RV-inflow)节段容积参数和射血分数(RVEF),左室整体三维容积参数和射血分数(LVEF)。同时用传统M型Teichholtz方法测量LVSV和LVEF;用右室流出道流速曲线速度时间积分(VTI)方法估测RVSV。分析3种方法测得SV的相关性。结果34例正常人三维方法测得的RVSV与三维方法测得的LVSV相关性较高(r=0.86,P〈0.001);与Teichholtz方法测得的LVSV相关性较差(r=0.31,P〈0.001);与右室流出道VTI方法测得的RVSV相关性较差(r=0.46,P〈0.001);二维和流速曲线方法测值均较三维方法偏高(P〈0.05)。右室各节段收缩强度存在差异,节段EF值(%)流入道(62.00±7.20)>流出道(53.08±14.10)>体部(32.00±11.08)(P〈0.05)。右室三维整体收缩功能参数经体表面积标化后,不同性别间未见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RV-3DE方法评估正常成人LVSV、RVSV一致性好,相关性较高。正常人右室流入道的收缩活动强度及对整体每搏输出量的贡献占主要地位,其次是流出道、体部。RT-3DE为研究右室整体和节段收缩功能提供了可靠、无创的新方法。
简介: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transvaginalthree-dimensionalultrasound,3D-TVS)在宫腔粘连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宫腔镜联合3D-TVS诊断为中、重度宫腔粘连(intrauterineadhesion,IUA)并经宫腔粘连分离术(transcervicalresectionofadhesion,TCRA)治疗的患者132例,术后3个月行3D-TVS,比较手术前后子宫内膜容积及血流参数的变化,同时行宫腔镜复查,比较两者结果。结果:TCRA后组与术前组比较,宫腔容积、血流指数(flowindex,FI)及血管血流指数(vascularizationflowindex,VFI)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膜血管指数(vascularizationindex,VI)虽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TVS评估复发宫腔粘连的灵敏度为85.0%(51/60),特异度为83.3%(60/72),准确率为84.1%(111/132)。结论:3D-TVS便捷有效,评估结果与宫腔镜检查结果一致性较高,可用于术后内膜恢复的评价,手术前后宫腔容积及血流参数的改变可作为辅助诊断的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实施双排螺旋 CT 三维重建技术的诊断价值。方法取 2015 年 1 月~ 2017 年 1 月间本 院收治的 150 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均实施双排螺旋CT 三维重建技术实施检查,并对所有患者实施临床综合诊断及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统计分析双排螺旋CT 三维重建技术的诊断价值。结果双排螺旋CT 三维重建 技术对输尿管良性狭窄、重复肾盂输尿管畸形、肾盂输尿管结石、膀胱癌、肾盂输尿管癌的检出率与总检出率与病理检查结果相 比无差异,P > 0.05。结论对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实施双排螺旋CT 三维重建技术的诊断效果显著。
简介:目的探讨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在肺小结节(SPN)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6月170例患者191个SPN于VATS术前行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技术,并统计该技术的成功率、定位时间、并发症、VATS转开胸手术率、住院时间及所需费用、SPN平均大小及其距脏层胸膜距离、病理学检查等。结果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成功率为100%,平均定位时间为(11±4)min;平均VATS楔形切除术时间和肺叶切除时间分别为(16±2)min和(95±30)min;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5.77±2.1)d,平均治疗费用为(44469.02±12916.63)元;定位后无症状气胸发生率为10.0%,无症状出血发生率为35.9%,无症状气胸合并出血发生率为5.9%,7例(4.1%)患者由VATS转开胸手术,2例(1.2%)发生脱落;SPN平均大小为(13.5±6.4)mm,距脏层胸膜平均距离为(11.1±9.7)mm;恶性SPN占75.9%;磨玻璃密度影(GGO)的恶性率比实性结节大。结论CT引导下hook-wire术前定位降低了开胸手术比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减少了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治疗经济负担,对不典型SPN具有巨大的诊断和治疗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分型二叶式主动脉瓣(bicuspidaorticvalve,BAV)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明确诊断为BAV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及临床特点。结果:66例BAV患者年龄为8~91岁,其中男性(40例)平均年龄为(45.46±17.49)岁,女性(26例)平均年龄为(44.93±18.88)岁。男女患者之间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2例并发主动脉瓣狭窄(aorticstenosis,AS),平均年龄为(48.15±18.67)岁;12例并发主动脉瓣反流(aorticregurgitation,AR),平均年龄为(44.33±19.03)岁。并发AR者比并发AS者更年轻(P〈0.05)。BAV患者不同分型中,R-L型46例(69.7%)、R-N型17例(25.8%)、L-N型3例(4.5%)。三型之间并发AS、AR及升主动脉增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V男女患者之间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AV并发AR者比并发AS者更年轻;不同分型BAV患者之间并发AS、AR及升主动脉增宽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简介:目的:探讨定量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three-dimensionalpowerDopplerultrasonography,3D-PDU)球体模式记录局部胎盘与整个胎盘血管指数的相关性与一致性,为了解胎盘血流灌注提供一种方法。方法:对154例11~14周单胎妊娠胎盘进行3D-PDU检查,应用虚拟器官计算机辅助分析(virtualorgancomputeraidedanalysis,VOCAL)球体模式和手动模式分别记录4处球形感兴趣区及整个胎盘血管化指数(vascularizationindex,VI)、血流指数(flowindex,FI)、血管化-血流指数(vascularizationflowindex,VFI),分析4处球形感兴趣区平均与整个胎盘相应指数的相关性与一致性。结果:球体模式获得局部胎盘(VI:38.60±14.31;FI:29.49±6.17;VFI:12.53±6.34)与手动模式获得整个胎盘(VI:38.93±13.86;FI:31.79±5.49;VFI:12.90±6.50)的血管指数均显著相关[r分别为0.978(P〈0.001)、0.677(P〈0.001)、0.963(P〈0.001)];V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FI和F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球体血管计算模式可作为评价整个胎盘血流灌注的有效替代。
简介:目的:探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低心率患者128层CT胸痛三联成像中减少辐射剂量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128层CT胸痛三联成像患者90例,心率〈65次/min、心率变异〈5次/min。随机分为A、B2组:A组行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B组行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比较2组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结果:2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8,P=0.38);B组平均辐射剂量及曝光时间均低于A组(t=16.16,P〈0.001;Z=-8.26,P〈0.001)。结论:对于心率〈65次/min且心律相对平稳患者,128层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胸痛三联成像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仍能明显降低辐射剂量。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固定加骨瓣植骨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共 90例,随机分为螺钉固定组和联合治疗组,螺钉固定组采用闭合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固定,联合治疗组则应用切开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固定加骨瓣植骨术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不同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联合治疗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螺钉固定组,同时骨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发生率联合治疗组明显低于螺钉固定组 (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切开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固定加骨瓣植骨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具有治愈率高、股骨头坏死率低、安全性好等特点,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