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5 个结果
  • 简介:肠套叠是指肠管的一部分及其邻近肠系膜进入邻近肠腔内的一种肠梗阻,是婴儿时期最常见的急腹症。年龄以2岁以下最多见,4~10个月为高峰期。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下降。男性比女性多2~3倍。超声检查无创伤、无电磁辐射、易重复,已成为小儿肠套叠诊断的主要方法。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小儿 急性肠套叠
  • 简介:摘要: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急性复杂性阑尾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梅州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9例急性复杂性阑尾炎患儿。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并观察手术疗效。结果:47例患儿成功用腹腔镜完成手术,2例中转开腹,随访半年以上,1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再次开腹手术解除粘连,治愈出院,3例术后因不完全性肠梗阻再次入院,予抗炎治疗治愈出院,其余患儿均未发生肠梗阻、盆腹腔脓肿等并发症。结论:小儿急性复杂性阑尾炎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较好。

  • 标签: 腹腔镜 急性阑尾炎 儿童
  • 简介:摘 要 :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治疗急性肠胃炎的临床疗效,保障用药治疗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文就莲芝消炎胶囊治疗急性肠胃炎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分析。方法:将我院在 2010 年 12 月至 2012 年 10 月期间收治的 120 例急性肠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 60 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服用穿心莲胶囊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服用莲芝消炎胶囊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明显的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 P<0.05 )。结论:莲芝消炎胶囊治疗急性肠胃炎的临床效果十分理想,有效的舒缓和减轻了疾病给患者造成的痛苦,提高了治愈率,值得推广。

  • 标签: 莲芝消炎胶囊 急性肠胃炎 临床效果
  • 简介:女,19岁,因"右上腹持续性胀痛伴反复恶心呕吐10h"来院就诊,患者10h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右上腹胀痛,伴腰背部疼痛,反复恶心呕吐,皮肤巩膜黄染.实验室检查:尿淀粉酶3470U/L,血淀粉酶1313U/L,中性粒细胞比率90.60%,谷丙转氨酶303.2U/L,转肽酶154.5U/L,总胆红素47.1μmol/L,直接胆红素24.5μmol/L,间接胆红素22.6μmol/L.3年前因胆囊多发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开取石术.

  • 标签: 胰腺炎 超声检查
  • 简介: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引起腹痛的常见病,常继发于感冒、腹泻等疾病.患儿表现发热、腹痛,还可伴有轻度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因与感冒症状十分相近,很容易与上感相混淆.本文对47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及30例健康儿童进行超声检查,旨在探讨高频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超声 肠系膜 淋巴结炎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胰腺炎实施CT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回顾分析法将61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均实施CT诊断,对比其与腹膜炎诊断及血淀粉酶诊断结果。结果 经CT结果显示,出现坏死型胰腺炎具有31例,水肿型胰腺炎具有30例。同时分级影像发现B级范围患者具有23例,C级为15例,D级为8例,剩余患者均为E级,其诊断结果准确率为100%。结论 急性胰腺炎实施CT诊断效果显著,可有效判断患者疾病状况,提高临床诊断价值,因此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CT诊断 急性胰腺炎 诊断价值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风险预警护理干预对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失禁性皮炎(IAD)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 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风险预警护理干预,比较2组IAD发生率和大便管理情况优良率、肛周皮肤损伤程度。结果:观察组IAD发生率9.26%,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风险预警 护理干预 急诊重症监护室 失禁性皮炎
  • 简介:目的探讨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急性肺栓塞的价值。方法对63例临床诊断为急性肺栓塞的患者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与CT各参数比较;并将肺动脉高压患者分为3组,进行组间分析。结果超声心动图发现右房内血栓1例,主肺动脉干或左右肺动脉血栓3例,右心腔增大38例,肺动脉增宽33例,右室壁运动异常19例,肺动脉高压45例,肺动脉血流流速曲线异常19例。CT发现右房内血栓及肺动脉内血栓7例,右心系统形态改变及肺动脉高压例数均低于超声心动图。3组肺动脉高压患者随肺动脉收缩压(SPAP)升高,右室舒张末期内径(RVDD)与主肺动脉内径明显增大(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简便易行,对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诊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急性肺栓塞 计算机断层扫描
  • 简介:目的:探讨MSCTA对急性肠系膜上动静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临床证实的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的急诊CT平扫、CTA及三维重建资料。结果:13例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uperiormesentericarteryembolism,SMAE)7例、肠系膜上静脉栓塞(superiormesentericveinembolism,SMVE)6例。直接征象:7例SMAE中,平扫见血栓密度影2例,CTA均见充盈缺损;6例SMVE中,平扫见血栓密度影4例,CTA均见充盈缺损。间接征象:13例中肠梗阻5例,腹水6例。SMAE:血管壁钙化5例,薄纸样肠壁改变2例,肠壁水肿增厚强化减弱3例;SMVE:增强扫描管壁环形强化、管径扩张5例,缆绳征4例;受累肠管、肠系膜广泛水肿增厚,增强扫描可呈明显减弱或未强化特点,肝脏门脉期强化减弱不均匀2例;合并门静脉、脾静脉血栓2例。结论:CTA对肠系膜上动静脉栓塞的诊断敏感性较CT平扫高,对于CT平扫阴性的患者行CTA检查很有价值。

  • 标签: 肠系膜血管栓塞 急腹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CT与核磁共振检查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从而推广安全有效的诊断方式,使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大大提升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医患纠纷的发生率。方法:将2019年7月-2020年7月间在我院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100例患者选为研究对象后展开随机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应用CT诊断患者的实际病情,实验组通过核磁共振检查诊断患者病情的有效诊断。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诊断结果的准确率、家属诊疗服务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核磁共振检查后,患者临床诊断结果的准确率明显高于CT检查的对照组;实验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家属诊疗服务满意度评价普遍优于CT检查的对照组;实验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诊断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CT检查的对照组。结论:不同诊断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不同,相比CT检查而言,核磁共振检查结果的准确率、临床诊断的可靠性、应用优势更为突出。可以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应用核磁共振检查以及CT检查展开联合诊断,同时降低误诊率、漏诊率,赢得患者家属的充分信任,加快医院的现代化改革进程,顺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 标签: 腔隙性脑梗死;CT检查;核磁共振检查;临床诊断;价值分析;比较
  • 简介:目的应用磁共振波谱技术(MRS)观察脑梗死后主要代谢物:N-乙酰基天冬氨酸(NAA)、乳酸(Lac)、脂质(Lip)、胆碱(Cho)、肌酸(Cr)在病灶区、对侧镜像区及最终可存活区的分布状况,分析急性梗死代谢物的变化规律,以获得可存活区的MRS特征及评定标准。方法对32例发病时间在24h内的急性梗死患者行磁共振灌注成像(PWI)和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1H-MRS)检查方法,并在30d后复查T2WI确定最终梗死范围,测量梗死中心区、对侧镜像区及最终可存活区的物质代谢改变。结果初检时病灶中心的NAA水平较对侧镜像区降低;Lac峰及Lip峰出现并重叠。可存活区MRS特征为:NAA水平与对侧镜像区比较差异不明显,与病灶中心比略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ac水平升高,但较病灶中心区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存活区未见明显Lip峰。结论应用MRS分析急性梗死不同区域代谢物浓度可预测急性梗死的最终存活区。

  • 标签: 磁共振波谱 脑梗死 可存活区
  • 简介:目的:探讨腔内介入联合手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踝肱指数和影像学表现等,采用Forgaty导管取栓、置管溶栓、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方法治疗下肢动脉缺血.结果:37例中单纯取栓12例,置管溶栓8例,取栓+置管溶栓5例,取栓+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angioplasty,PTA)2例,取栓+PTA+支架术8例,溶栓+支架术2例,成功率100%.肢体疼痛麻木缓解、皮温变暖34例(92%).疗效为优22例(59%),良好10例(27%),一般2例(5%),不良3例(8%).1例腘动脉瘤溶栓后缺血加重截肢,2例取栓后第1足趾干性坏疽.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6~24个月,其中1例死于心肌梗死,7例失访,余术侧肢体均无缺血复发症状.结论:腔内介入联合手术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有效方法,严格把握其适应证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 标签: 取栓 导管溶栓 腔内治疗
  • 简介:小儿肠套叠是小儿急腹症之一,多发生在2岁以内。临清市人民医院于2006年5月~2009年12月对’23例小儿急性肠套叠行透视下空气灌肠整复术,22例成功整复,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3例中,男13例,女lo例;年龄2月~2.5岁,平均14月。病程3~96h不等。临床表现:阵发性哭闹16例,呕吐10例,

  • 标签: 灌肠 肠套叠 d JL
  • 简介:目的:探讨低频超声与高频超声联合应用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329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经低频与高频超声联合应用的超声图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329例患者均经超声检查,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221例,阑尾脓肿18例。低频超声确诊率为42.9%(141/329),低、高频超声联合检查确诊率为69.6%(229/329)。其中82例低频超声检查阴性或可疑,高频超声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单纯型阑尾炎。结论低高频超声联合应用可提高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低频超声 高频超声 急性阑尾炎
  • 简介:目的:探讨MinDose技术对急性胸痛三联排查(triple-rule-out,TRO)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50例临床症状表现为急性胸痛并行128层CT回顾性心电门控TRO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常规组)、B组(MinDose组),每组25例。A、B组管电流调节技术窗均采用30%~70%的RR间期,A组窗外曝光剂量为全剂量的20%,B组应用MinDose技术,窗外曝光剂量为全剂量的4%。其余扫描参数相同。分析2组图像质量,记录剂量长度乘积,比较有效剂量。采用t检验比较2组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结果:A、B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06±0.40)分、(2.91±0.4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辐射剂量为(6.47±1.03)mSv,明显低于A组的(7.25±1.43)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n-Dose技术可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在TRO低剂量扫描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胸痛 辐射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自我状态的特点,并进一步探索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自我状态与其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我状态测验量表(EGPT),对255名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心理非常健康与极不健康的学生在自由型和顺应型儿童自我状态上存在显著差异;顺应型儿童和自由型儿童自我状态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均存在显著正相关,控制型父母自我状态则与scl-90总分及个别因子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控制型父母自我状态、顺应型和自由型儿童自我状态得分越高的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越差。

  • 标签: 自我状态 心理健康 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学生
  • 简介:急性期脑内血肿的CT、MR表现文献多有报道,而关于低场MR的报道国内较少.我院自1997年以来经夜间急诊MR检查诊断为超急性期脑内血肿并经临床证实22例病人,现结合文献对其影像特征及应用价值探讨如下.

  • 标签: 超急性期 脑内血肿 低场 MR表现 诊断价值 MR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肾脏血流和剪切波速度(shearwavevelocity,Vs)变化在急性单侧上尿路梗阻早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单侧急性上尿路梗阻病例、122例正常人进行超声检查,测算双肾动脉阻力指数(resistanceindex,RI)及双侧肾实质Vs值。结果:在急性上尿路梗阻发生早期,梗阻侧肾脏的RI值略高于对侧肾及对照肾,但无显著性差异;梗阻侧肾脏的Vs值显著高于对侧肾及对照肾,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声脉冲辐射力成像(acousticradiationforceimpulse,ARFI)技术具有安全、方便、无创、可重复等优点,有助于急性上尿路梗阻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 标签: 声脉冲辐射力成像 剪切波速度 阻力指数 急性上尿路梗阻
  • 简介: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在评价家兔急性脑出血针刺疗效中的价值。方法:雄性健康新西兰兔25只,利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组5只,模型对照组10只,针刺治疗组10只,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复制急性脑出血动物模型,针刺治疗组造模成功后每隔24h针刺一次,分别于造模后2h、3d和7d行PWI检查,观察血肿周围及对侧相对脑血流量(rCBF)及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的变化,并记录相应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兔脑出血模型建立后2h即可观察到脑灌注损伤改变,针刺治疗组较模型对照组血肿周围及对侧血流灌注的改善更加明显,即不同时间点MTT较模型对照组缩短、rCBF较模型对照组增加,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均〉1,P〈O.01)。结论:PWI能够客观评价针刺干预家兔急性脑出血后血肿及其周围组织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是研究针刺治疗急性出血性脑中风机制的可靠的影像学方法。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脑出血 针刺疗法 动物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