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疼痛是由于刺激造成的组织损伤以及伴随的情绪反应,急性疼痛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机制,而慢性疼痛则会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反应,近年来,很多的研究都聚焦于慢性疼痛的治疗。脊髓神经刺激疗法(SpinalCordStimulation,SCS)已经被证实在慢性疼痛治疗中的作用,本文就SCS在慢性疼痛治疗中的作用进行一综述。

  • 标签: 脊髓电刺激疗法 慢性疼痛 神经刺激疗法 疼痛治疗 情绪反应 组织损伤
  • 简介: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AES)对皮肤不同部位痛阈的影响,以及脑脊液中β-内啡肽(β-EP)和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的变化。方法:20例ASAⅠ级腰麻病人随机分为TAES组(n=10)和shamTAES组(n=10),以2-100Hz电刺激双侧合谷、劳宫、内开和外关30min,分别在TAES前(tl)、TAES30min后(t2)和停止TAES30min(t3)时测定手指、腹壁和颈部皮肤电刺激的感觉阈和痛阈,在TAES组同时间点抽取脑脊液测定其中β-EP和CCK-8的浓度。结果:组内不同部位、不同时间点及组间电刺激的感觉阈与疼痛阈均未见显著性差异;TAES组各时间点脑脊液中β-EP和CCK-8的浓度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TAES(2-100Hz)刺激双侧合谷、劳宫、内阈和外阈30min对不同部位皮肤的感觉阈和疼痛阈没有影响,脑脊液β-EP和CCK-8浓度没有变化。

  • 标签: 经皮穴位电刺激 TAES 痛阈 Β-内啡肽 Β-EP 八肽胆囊收缩素
  • 简介:近年来,实验研究发现新生儿受到伤害性刺激,可以影响到他们成年后痛感受能力。总结近年来临床和基础实验研究的结果.对新生儿及动物生后接受强烈持续伤害性刺激可以导致痛感觉和相关生理功能异常的研究进行系统综述,为进一步探索人类疼痛发育学提供了系统的研究资料。

  • 标签: 疼痛刺激 经历 躯体感觉 发育 新生儿
  • 简介: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加用于上腹部手术后PCA镇痛中的效应与影响。方法:67例ASAⅠ-Ⅱ级上腹部手术病人,根据术后镇痛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静脉PCA吗啡组(M组,n=32)和TAES+静脉PCA吗啡组(T+M组,n=35)。两组的静脉PCA吗啡设置相同,采用0.05%吗啡溶液100mt,1ml/h,2ml/PCA,锁定时间6min。T+M组的TAGS设置为:电极贴于合谷、劳宫、内关、外关和切口两侧,手术结束时开始2-100Hz电刺激。观察两组病人术后6h和24h的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RS(疼痛语言分级)、按压PCA次数(PCAdemand)、PCA有效次数(PCAeffect)、De/Dd比值(PCAe/PCAd)、24h吗啡用量及病人主观不适。结果:T+M组术后镇痛恶心的发生率(23/32,36%)比M组明显减少(13/35,72%)(P<0.01);两组的的镇痛效果与吗啡用量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TAES(2-100Hz)刺激合谷、内关和切口两侧对上腹部术后无明确的镇痛作用,不能减少PCA吗啡用量,但可明显减少吗啡镇痛恶心的发生率。

  • 标签: 经皮穴位电刺激 TAES 术后 腹部手术 PCA镇痛 吗啡镇痛
  • 简介:传统急性肺水肿(APE)病理生理研究中,忽略了肺水肿发生后呼吸动力学改变对APE的促进作用。忽略肺水肿后缺氧以及患者精神,神经因素致内源性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对APE控制的不利影响,从而在治疗中仅仅关注引起APE的心血管因素,忽略了APE后呼吸动力学和神经内分泌改变会成为APE恶性循环的原因。近年来国外对机械通气(MV)应用于APE的研究表明,机械通气能够迅速改变APE后不利的呼吸动力学状况,在改善呼吸功能的同时改善心功能。并通过麻醉镇静剂的应用以及改善缺氧,阻断内源性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对APE的不利作用。随着机械通气技术逐步普及,MV应该成为APE抢救中的重要措施,为对于重症APE,有创通气优于无创通气。

  • 标签: 机械通气 急性肺水肿 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