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02年第一届脑血管病学组成立后,学组专家共同编写了《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截止到2006年底进行了全国30个省推广工作。各地反映非常热烈,达到了规范、统一各地临床医生治疗脑血管病治疗手段效果。2007年8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和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向卫生部科教司共同申请《急性期脑卒中规范化治疗技术方案应用与推广》进入卫生部十年百项计划并获得批准实施,《急性期脑卒中规范化治疗技术方案应用与推广》项目的正式批文已在卫生部网站上公布。在今年8月份时候又补充递交了《急性期脑卒中规范化治疗技术方案应用与推广》项目的任务书和继续教育学分申请表(国家级一类学分)。

  • 标签: 急性期脑卒中 规范化治疗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脑血管病学 脑血管病治疗 中华医学会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低成本增强现实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治疗中可行性和可靠性。方法采集17例高血压脑出血拟行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患者头颅CT数据,运用3D—slicer免费软件进行虚拟现实重建并设置标记物后,将重建图片导入智能手机,应用相机功能程序进行头皮与重建图片准确融合,精确描画脑内血肿体表投影,实现增强现实技术,个体化选择手术入路,进而在神经内镜辅助下行脑内血肿清除手术。结果运用低成本增强现实技术1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可成功完成脑内深部血肿穿刺,并经神经内镜观察证实到达目标部位。结论低成本增强现实技术可以为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提供准确可靠定位指导。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增强现实 智能手机 神经内镜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责任动脉悬吊技术在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6月—2017年12月,采用改良悬吊技术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18例面肌痉挛患者临床资料。术后对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观察分析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本组患者术后经6个月随访,其中17例患者(94.4%)治愈,1例患者(5.6%)部分缓解,总有效率达100%。3例患者术后发生不同程度面瘫,经对症治疗后均在随访期间治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听力下降、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声音嘶哑等并发症。随访期间无复发病例。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应用改良悬吊技术是安全有效,并且具有操作简单、可逆、损伤小特点,是对传统显微血管减压术补充。

  • 标签: 面肌痉挛 显微血管减压术 责任动脉 悬吊
  • 简介:目的探讨虚拟现实(VR)技术在颅内静脉窦旁脑膜瘤术前评估中价值及其辅助手术疗效。方法连续收集颅内静脉窦旁脑膜瘤患者47例,包括上矢状窦旁脑膜瘤28例、大脑镰脑膜瘤14例、横窦和窦汇区脑膜瘤4例和乙状窦脑膜瘤1例。术前构建VR图像,评估肿瘤对静脉窦侵袭程度和静脉侧支循环等级,做手术模拟,并对手术相关资料综合分析。结果VR环境下,各组织结构均原位清晰显示,可全方位观察和手术模拟。静脉窦未受累9例、受压13例、狭窄13例、闭塞12例,形成侧支循环者分别占22.2%、23.1%、61.5%、100%。在VR技术指导下制订手术策略,肿瘤获得SimponⅠ级切除37例,Ⅱ级4例,Ⅳ级6例;随访4—18个月,45例恢复良好,远期生活质量评分(KPS)为(88.30±22.392)分,植物生存1例,肿瘤复发并死亡1例。通过统计分析,复发、术中出血及年龄仅影响患者短期预后,年龄不影响患者长期预后。结论利用VR技术对颅内静脉窦旁脑膜瘤与静脉窦、皮质静脉关系进行术前评估,准确、全面、直观,术前应考虑患者年龄、手术史对预后影响,对静脉侧支循环要尤其注意评估和保护,这是决定患者预后重要因素。

  • 标签: 脑膜瘤 静脉窦 显微手术 疗效 虚拟现实 侧支循环
  • 简介:急性脑梗死是主要卒中类型,占所有卒中近80%,脑组织缺血性损害也是各种脑损伤后主要病理生理机制,针对缺血性损伤不同环节进行特异或非特异干预(包括药物与物理措施)是临床研究和临床Ⅱ、Ⅲ期试验热点,此类干预包括血管再通重建循环、神经保护性干预、以及各种传统医学治疗方法(包含中医药治疗)。

  • 标签: 急性期脑卒中 规范化治疗 应用 病理生理机制 临床研究 急性脑梗死
  • 简介:目的探讨头部CT三维血管成像检查对颅底脑膜瘤术前评估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28例颅底脑膜瘤患者资料。患者术前均进行头部CT三维血管成像检查,了解肿瘤与血管关系;术中采取适当手术策略切除肿瘤,同时保护血管。结果术前头部CT三维血管成像检查能显示肿瘤大小、基底、供血来源,以及颅内动脉3级结构;并能清楚地显示肿瘤、血管、颅骨三维影像关系,能分辨肿瘤与附近血管直接关系。手术结果:SimponⅡ级切除者8例,Ⅲ级切除者16例,Ⅳ级切除者4例;术后无发生脑梗死和血管损伤患者。术后,Karnofsky评分较术前平均提高17.5分;随访6~36个月,25例患者无复发,3例患者残留肿瘤复发,再次手术。结论术前CT三维血管成像能分辨颅底肿瘤与附近血管关系,利于血管保护;为颅底脑膜瘤手术提供直观信息。

  • 标签: CT三维血管成像 颅底脑膜瘤 术前评估
  • 简介:目的总结根治性切除成人颅咽管瘤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技巧和临床效果。方法对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治疗69例原发成人颅咽管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肿瘤最大径1.5~6.0cm,平均3.6cm。术前根据肿瘤性状、大小及部位选择适当手术入路:术中仔细辨别肿瘤与下丘脑-垂体、视路以及颈内动脉系统关系,并进行细致分离,同时注意对穿通动脉保护。结果手术全切除59例(85.5%),近全切除10例(14.5%)。术后发生尿崩症44例(63.8%),视力、视野障碍3例,无手术死亡。术后平均随访41个月.无肿瘤复发。结论根治性切除成人颅咽管瘤可获得满意肿瘤控制。

  • 标签: 颅咽管瘤 神经外科手术 尿崩症
  • 简介:近年来,随着超声仪器技术性能提高,彩色多普勒、能量多普勒等技术出现,国内外开展了大量临床研究,现有的证据已经表明在脑血管病、帕金森病以及神经肌肉疾病中,神经超声技术已显现出一定优越性。我国医生在过去20年里在经颅超声多普勒(transcranialDoppler,TCD)临床研究中做了大量工作,如有关狭窄诊断标准、栓子检测等,达到国际水平,部分结果被美国卒中学会采纳,作为指南编写证据。

  • 标签: 神经肌肉疾病 脑血管病 超声技术 经颅超声多普勒 DOPPLER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DSA、Dyna-CT及MRI影像融合技术开发与在脑脊髓血管病中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我院2011年引进SiemensArtisZee所带Dyna-CT与2006年引进GE-3100所带Innova-CT及其后处理软件:双容积(duralvolume)、静脉CTA、三维融合(threedimensimalfusion)、计算脑灌注血容量(parenchymabloodvolumePBV)、SiemensiFlow、GE-Agioviz等后处理技术,在临床进行脑脊髓血管病血管内介入诊断治疗时,在DSA造影后进行三维重建、三维融合等后处理,获得三维融合图像、脑血容量图像、脑血流全循环图像。结果利用两台DSA机器,进行了双容积重建,可以评价颅内、颈部植入支架后观察支架展开情况,可以评价颅内动脉瘤栓塞效果,可以看清颅内动脉及动脉瘤有无钙化,颅内及脊髓血管病变在正位、侧位与轴位上与颅骨、颅底及脊椎骨质结构关系;可以从静脉CTA评价颅内血管病变,如动脉瘤、AVM等,进行DSA双侧颈内动脉系统、一侧颈内动脉系统与一侧椎基动脉系统三维血管重建后评价脑血管病,尤其是AVM供血全貌;通过降血压BOT(balloonocclusiontest,球囊闭塞试验)前后脑血容量变化找出了作为评估颈内动脉能否闭塞金标准新参考指标;建成了脑动静脉、静脉窦全循环像以及利用DSA与MRI影像融合后数据输入Mecromic神经导航行颅内深部动脉瘤与动静脉畸形直视手术获得成功。结论DSA与CT、MRI影像融合后三维影像对脑脊髓血管病诊断、治疗有较大指导参考价值,甚至对科学研究及教学也有更直观、更有价值帮助,多种影像融合是未来医学影像发展方向。

  • 标签: 脑脊髓血管病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 核磁共振扫描 影像融合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测查探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心理健康状况。方法:研究运用国内外通行心理健康测量工具SCL-90,对三千多名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测查研究,将测查所获数据输入目前国际上先进统计软件spss10.0进行处理,并将结果与全国常模,与某一般性普通高校同类测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探索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特点。结果:职业技术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从整体上看比较低,与全国常模相比,九项因子均存在显著差异;与某一般性普通高校学生相比,其心理健康九项因子中有七项明显较低。问题比较突出依次是:恐惧、焦虑、抑郁、偏执、强迫症状等。结论:本测查研究还提出了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测查研究比较标准方面的值得研究问题。

  • 标签: 职业技术学院 大学生 心理健康状况 测查
  • 简介:目的:分析比较数字与双能量两种减影血管成像(computertomographyangiography,CTA)技术在脑血管成像中图像质量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期间行头颅CTA检查36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检查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18例,对照组行双能量减影CTA技术,观察组行常规数字减影CTA技术,比较两组脑血管成像中图像质量差异。结果观察组减影成功率为17例(94.44%),对照组减影成功率为18例(100%),两组减影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图像质量低于观察组,两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随着双源CT技术发展,双能量减影CTA技术在脑血管成像中图像质量优于数字减影CTA技术,双能量减影CTA技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双能量减影 数字减影 CTA 脑血管成像 图像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双源CT三维血管成像技术在脑膜瘤术前评估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颅底或窦旁脑膜瘤患者临床资料,术前行双源CT三维血管成像检查明确肿瘤与颅底血管或矢状窦之间关系,根据肿瘤与血管关系切除肿瘤。结果所有病例均能清晰显示脑膜瘤与周围血管、静脉窦之间关系(包裹或推挤),术中所见与术前检查所见符合。术中对血管保护完全,无大出血,术后无脑梗死、脑出血。根据Simpson切除标准:2级切除16例,3级切除5例,4级切除4例。术后Karnofsky评分较术前平均提高20分。术后随访6-24个月,22例患者无复发;4例患者残留肿瘤复发,再次手术。结论双源CT三维血管成像能够清晰显示脑膜瘤与周围血管、静脉窦关系,有利于术中血管保护,在脑膜瘤术前评估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脑膜瘤 双源CT三维血管成像 术前评估 显微手术
  • 简介:常规神经传导研究对神经髓鞘完整性较为敏感,但不能提供神经膜电位相关信息。膜片钳技术可以直接观察细胞膜电位及离子通道,但它只局限于细胞或动物模型研究。阈值示踪技术测量活体神经兴奋性、对因离子通道或Na^+-K^+泵功能变化所致膜电位变化具有较高敏感性.是目前研究神经兴奋性一项新颖技术

  • 标签: 阈值 兴奋性 潜伏期叠加 阈值电紧张 周围神经病
  • 简介: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检查技术包括脑电图(EEG)、诱发电位(EP)和肌电图(EMG)。前两项技术常规应用表面电极,属于无创性检查技术;后者系应用针电极有创性检查技术,至今尚无任何可以取代方法。

  • 标签: 神经电生理学 检查技术 临床 诱发电位 表面电极 常规应用
  • 简介:目的总结皮质电刺激定位结合术中唤醒技术在脑功能区手术中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脑功能区病变病人临床资料,其中位于中央沟区14例,位于外侧裂周围12例。应用皮质电刺激结合术中唤醒麻醉技术行显微手术切除,术中实时行皮质功能定位。结果经神经导航验证肿瘤全切除19例(73.1%),部分切除7例(26.9%)。术后出现病变对侧肢体轻偏瘫2例,出现短暂性言语功能障碍2例;术后情况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19例,肢体活动情况较术前好转3例。结论术中皮质电刺激结合术中唤醒技术是一种准确、可靠、安全技术,可明确脑功能区,并进行术中实时监测,这可获得病变最大程度切除,同时将术后发生永久性功能障碍风险降到最低。

  • 标签: 皮质电刺激 术中唤醒 大脑功能区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E-Tracking)技术在颈内动脉(internalcarotidartery,ICA)颅外段闭塞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弹性评价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例右侧ICA颅外段闭塞住院患者作为ICA闭塞组,20例ICA正常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应用E-Tracking技术实时跟踪描记右侧颈总动脉管壁运动轨迹,得出血管收缩期内径(diameterofsystolic,Ds)、舒张期内径(diameterofdiastole,Dd)、压力-应变弹性系数(pressurestrainelasticmodulus,印)、硬度指数(stiffnessparameter,β)、顺应性(arterialcompliance,AC)、脉搏波放大指数(augmentationindex,Al)和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one-pointpulsewavevelocity,PWVβ),对两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与对照组颈动脉弹性相比较,JCA闭塞组Ep、β、AI及PWVβ明显升高;AC明显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性别差异对ICA闭塞患者颈动脉弹性参数改变无明显影响。结论应用E-Tracking技术可评价血管功能改变,它是评价血管动脉血管弹性功能简便实用方法。

  • 标签: 超声检查 脑梗死 颈动脉疾病 弹性
  • 简介:目的通过三维立体虚拟labb静脉解剖与显微外科手术对比,评价虚拟现实技术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分成虚拟解剖组和实际手术组,实验例数均为23例。虚拟组收集23例颅底肿瘤患者CTA、MR、MRA影像数据,并把数据载入Dextroscope工作站,模拟手术入路显微解剖Labb静脉以及周围静脉窦,比较虚拟现实仿真手术中测得Labb静脉数据和临床病例手术中数据。结果虚拟解剖组labbe静脉单根5例,双根10例,多根8例;实际手术组Labb静脉单根5例,双根9例,多根9例,虚拟解剖组Labb静脉属于前置型为17.39%,实际手术组13.04%。对比两组数据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运用三维虚拟仿真技术可以精确模拟labbe静脉解剖,为手术入路选择提供准确、直观依据。

  • 标签: 虚拟现实技术 显微解剖 Labbé静脉
  • 简介:目的:研究优化后脑电闪光诱发(PSA)技术设备对脑功能鉴定作用,为提高空军招飞选拔效率提供技术和方法。方法:采用PSA技术检查3000名参加空军招飞应征青年,观察新旧技术设备对脑功能鉴定效果。结果:在PSA鉴定4项EEG指标“节律同化”“倍数反应”“小数反应”“异常脑波”中,新技术设备对“EEG异常”和“EEG边缘异常者“节律同化”指标的诱发效果均提高显著;“倍数反应”和“小数反应”指标仅在确定为“EEG异常”者中表现为显著提高;“节律同化”指标的持续时间可作为对脑功能分级量化指标。结论:PSA技术设备是鉴定“边缘异常”脑功能稳定性有效方法。

  • 标签: 脑电图 闪光刺激 节律同化 飞行员选拔 脑功能
  • 简介:目的:观察自拟宁心益肾汤配合空椅子技术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自拟宁心益肾汤治疗,治疗组予以自拟宁心益肾汤配合空椅子技术进行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积分、子人格和谐度量表总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PSQI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在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在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等分量表评分上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子人格和谐度量表上,对照组和治疗组在治疗前后总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分高于治疗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宁心益肾汤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有显著疗效。自拟宁心益肾汤配合空椅子技术不仅能够显著改善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多种症状,还显著提高患者子人格和谐度,比单独使用自拟宁心益肾汤疗效更好,提示二种治疗手段间有协同增效作用。

  • 标签: 自拟宁心益肾汤 空椅子技术 心肾不交 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