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优化慢性胃炎的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4年8月期间,经确诊为Hp阳性慢性胃炎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四联疗法,即质子泵抑制剂(PPI)+铋剂+两种抗生素(克拉霉素+甲硝唑);对照组则采用常规三联疗法,即PPI+两种抗生素(克拉霉素+甲硝唑)。疗程均为14天,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3.3%和76.7%(P<0.05);治疗组Hp根除率为95.0%,对照组为83.3%(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四联疗法在治疗Hp阳性慢性胃炎中,相较于常规三联疗法,能更显著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Hp根除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未明显增加。因此,四联疗法可作为治疗Hp阳性慢性胃炎的有效选择,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的相关性,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5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收治的5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Hp感染率,分析Hp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之间的关系。结果研究组患者Hp感染率为44%(22/50),低于对照组的66%(33/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级反流性食管炎Hp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流性食管炎等级越高,Hp阳性率越低。结论Hp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呈负相关关系,Hp感染严重时,反流性食管炎的病情会减轻,所以Hp对于反流性食管炎起到了一定的保护效果。
简介:目的:对3种兰索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方案进行经济学评价。方法:将85例经胃镜确诊为胃或十二指肠溃疡伴Hp阳性患者随机分为3组。LCA组,口服阿莫西林胶囊(A)1.0g,bid;LCF组,口服呋喃唑酮片(F)0.2g,bid;LCZ组,口服左氧氟沙星胶囊(Z)0.2g,bid,并且3组同时口服兰索拉唑(L)30mg,bid,克拉霉素颗粒剂(C)500mg,bid,疗程均为7日。三联治疗结束后再分别予以兰索拉唑30mg,qd,整个疗程为3周,采用药物经济学的成本-效果法进行分析。结果:3组Hp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差异无显著性,但治疗成本不同。结论:LCF三联疗法成本最低,并且效果最好。
简介: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某部队医院接受治疗的72例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为对象,对患者实施药物治疗,并根据药物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西药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奥美拉唑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中药半夏泻心汤加味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各项症状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22%相比于对照组的83.33%,观察组更高,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56%相比于对照组的22.22%,观察组明显更低,组间并发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显著,患者的各项症状和指标得到显著改善,治愈率和安全性得到提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得到降低,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胃癌筛查中的血清胃蛋白酶原及幽门螺杆菌的作用和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近2年(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我院检查的200例早期胃癌筛查者,回顾性分析上述患者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血清胃蛋白酶原(PG)、幽门螺杆菌监检测,并将其结果与患者病理检测结果相对比。结果:200例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检查阳性例,阳性率%;同时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PG-Ⅰ水平均低于阴性患者,PG-Ⅱ水平高于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胃蛋白酶原及幽门螺杆菌检测对早期胃癌筛查有重要意义,联合检测可对进一步筛查和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质子泵抑制剂预先使用后对根除幽门螺杆菌的影响。方法 选取因消化道症状在我院消化内科就诊的12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将其按照入选的先后顺序随机分成A、B、C、D四组,其中A组为直接根除组;B组预先使用艾司奥美拉唑 20mg 每天 1 次 1 周后,再行根除治疗组;C组则预先使用艾司奥美拉唑 20mg 每天 2 次1 周后,再行根除治疗组;D组预先使用大剂量艾司奥美拉唑 80~192mg 每天 5~7天后,再行根除治疗,每组各30例,对比各组间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结果 A组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优于B组、C组、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除幽门螺杆菌前预先使用不同剂量的质子泵抑制剂降低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但和预先使用的剂量无显著相关,同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简介:目的探讨在标准三联疗法基础上加用复方嗜酸乳杆菌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疗效及Hp根除率。方法80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标准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标准三联疗法基础上加用复方嗜酸乳杆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Hp根除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11,P=0.0186<0.05)。观察组患者Hp根除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05,P=0.0450<0.05)。观察组患者仅出现恶心、头晕各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对照组出现腹泻、恶心、头晕各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33,P=0.6442>0.05)。结论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在标准三联疗法基础上加用复方嗜酸乳杆菌进行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提升Hp根除率,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铋镁、艾司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四联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诊治的10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采取艾司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治疗,实验组50例,采取胃铋镁、艾司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四联治疗,疗程14天,疗程结束后对照组继续口服艾司奥美拉唑14天,实验组口服艾司奥美拉唑+胃铋镁14天。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积分、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4.00%)高于对照组(7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腹胀、上腹痛/上腹部不适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腹胀、上腹痛/上腹部不适积分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腹胀、上腹痛/上腹部不适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铋镁、艾司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四联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的疗效确切,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大大提升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用药安全性高,因此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评价奥美拉唑,羟氨苄青霉素,甲硝唑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旋杆菌(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将85例HP阳性的胃溃疡和(或)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二组:第一组43例,每次口服奥美拉唑0.6-0.8mg/kg.d,甲硝唑18mg/kg.d,均每日2次,羟氨苄青霉素40mg/kg.d,每日4次,2周为1疗程,第二组为42例,给药方式同第一组,只是疗程缩短为1周,疗程结束后每日服用奥美拉唑0.6-0.8mg/kg.d,持续1周,疗程结束达4周时复查胃镜及HP,结果:第一组因过敏性皮疹5例而退出观察,38例进行统计学分析,第一组和第二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89.4%和83.3%,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的愈合率分别为92.1%和88.1%,结论:第一组HP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均高于第二组,但无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均有较理想的溃疡愈合率和HP根除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