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7 个结果
  • 简介:将不同剂量氯霜一次或多次涂于受试动物脱毛区,与空白基质对照,观察急性毒性、皮肤刺激性反应。结果发现,本品大小剂量均未产生急性毒性反应;对完整皮肤无刺激性(平均反应分值小于0.5),对破损皮肤有轻度刺激性(1h和24h后平均反应分值均高于0.5,但低于2.99),但给药后72h,这种刺激性消失。

  • 标签: 氯倍霜 动物实验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他乐克对心肌梗塞患者外院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到2021年1月接收治疗的心肌梗塞98例患者为研究资料,按照入院时间顺序的先后分两组,每组49例。在所有患者中,予以对照组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则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他乐克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P<0.05);观察组在不同治疗时间段,复发率与死亡率的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

  • 标签:
  • 简介:本研究采用米环素(minocycline)凝胶牙周袋内局部应用,并与传统常用药物碘甘油相比较。结果表明,米环素凝胶在改善牙周病症状、缩短病程等方面明显优于碘甘油(P<0.01),显示了该药在临床上以使用安全、方便而展示良好前景。

  • 标签: 米诺环素 牙周病 碘甘油
  • 简介:目的:制备氯昔康乳膏剂,建立HPLC法测定乳膏剂中氯昔康的含量。方法:用水包油型基质制备含氯昔康0.2%的乳膏剂,HPLC法所用色谱柱为EclipseXDB-C18柱,流动相为0.05mo1/L乙酸钠溶液(pH6.5)-甲醇(50∶50),流速1ml/min,检测波长378nm,柱温30℃。结果:氯昔康在0.01~0.10m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标准曲线方程为:A=4.85×104c-29.69(r=0.9995)。低、中、高浓度(0.02、0.06、0.10mg/ml)氯昔康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10±1.37)%、(101.47±0.37)%和(99.25%±1.89)%(n=3),日内和日间精密度良好。结论:制备的氯昔康乳膏剂质量合格,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可靠。

  • 标签: 氯诺昔康 乳膏剂 含量测定 色谱法 高效液相
  • 简介:酮类药物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类人工合成的抗菌药物,目前临床常用的有诺氟沙星、环丙杀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洛美沙星、氟罗沙星、司氟沙星等。随着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研究喹酮类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对于合理、安全用药,减少药物毒副作用极为重要。现就其与某些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加以介绍,以供临床用药参考。

  • 标签: 喹诺酮类 药物相互作用 抗菌药 茶碱类 碱化剂 抗溃疡药
  • 简介:我82岁,经检查有动脉硬化,右椎颈动脉和双下肢动脉斑块形成。总胆固醇5.70毫摩尔/升,高密度脂蛋白1.37毫摩尔/升,低密度脂蛋白2.91毫摩尔/升,甘油三酯2.83毫摩尔/升。曾处方西洛他唑,因出现心绞痛副作用而停药。之后一直服用非贝特和血脂康。

  • 标签: 长期服用 非诺贝特 血脂康 下肢动脉斑块形成 高密度脂蛋白 康可
  • 简介:目的研究喹酮类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发生的不良反应(ADR)情况,寻找应对该类药物ADR的临床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4~2011年上报的喹酮类药物ADR进行系统分析。结果155例ADR报表中涉及9种喹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ADR例次最多(105例次)。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过敏反应(40.4%)和消化系统症状(27.1%)。结论对喹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需加强监测,促进合理用药。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 药品不良反应 临床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从喹酮类药物的抗茵性能、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临床应用来讨论合理用药的必要性。

  • 标签: 喹诺酮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综述喹酮类抗菌药物所致临床不良反应的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类药物提供警示,预防该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对国内外近期公开报道的喹酮类抗菌药物临床不良反应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喹酮类药物的主要临床不良反应有消化系统反应、过敏反应、光敏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心血管系统反应、肝、肾功能损害、血液系统反应、软骨毒性和肌腱损伤以及影响血糖等。结论喹酮类抗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症状多,涉及系统广泛,有的后果严重,临床医生应严格掌握适应证,高度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发现不良反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 标签: 喹诺酮类 抗菌药物 临床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郁病因情志不舒,气机郁滞而致病,以抑郁善忧,情绪不宁,或易怒善哭为主症;多见于抑郁症、神经官能症、癔病;《中医内科学》将郁病归纳为一下几个证型:肝气郁结证;气郁化火证;忧郁伤神证;心脾两虚证;阴虚火旺证。郁病的治疗早在张仲景的《伤寒论》中已稍有涉及,并由后代医家逐渐发展形成了以经方论治郁病的理论体系。赵德教授临床擅用经方治疗郁病,且用之堪验。

  • 标签: 郁病 六经 -八纲 -方证 乌梅丸 柴胡桂枝干姜汤 小柴胡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 2011年 4月 -2014年 4月收治与门诊的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 40例为研究对象 。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儿分别为20例。 对照组患儿基于常规的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炎平注射液实施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 77.8%,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 ( P<0.05);两组患儿治疗中产生的不良反应不具有差异性,数据不符合统计学差异 ( P>0.05)。结论:在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过程中,采用炎平注射液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喜炎平注射液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局部使用皮质类固醇配合抗真菌药物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疗效。方法采用双盲、同期安慰剂对照的方法将46例口腔扁平苔藓病人随机分成3组。接受0.05%丙酸氯他索霜剂和0.05%氟轻松霜荆治疗各17例。12例使用霜剂中的基质治疗作为对照。3组均加用抗真菌药。疗程6个月,每2个月复查1次,随访观察6个月。结果氯他索较氟轻松的疗效显著。结论氯他索是局部治疗口腔扁平苔藓非常有效的皮质类固醇药物。

  • 标签: 口腔扁平苔藓 氯倍他索 氟轻松 治疗 疗效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眩晕症采用培他司汀治疗,观察其效果。方法:将我科2017年7月至2020年3月的眩晕症患者86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分成联合组与基础组,分别采用培他司汀治疗和采用基础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效果。结果:(1)联合组和基础组副作用、有效率对比中,联合组分别是4.65%、97.67%,基础组分别是13.95%、81.39%,(x2=10.221,p=0.013),结果有差异。(2)联合组和基础组治疗后全血粘度指标、红细胞聚集指数指标、红细胞压积指标对照中,联合组分别是4.10±0.73(mpa.s)、0.52±0.10、0.33±0.08(v/v),基础组分别是517±0.85(mpa.s)、0.78±0.11、0.47±0.09(v/v),(t=6.790,p=0.000),结果有差异。结论:眩晕症采用培他司汀治疗效果优良,可以推广。

  • 标签: 眩晕症 培他司汀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对眩晕症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选择天麻素、甲磺酸他司汀共同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按照对比治疗观察的方式展开探究,选入在2021年2月至2022年6月收治患者中的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进行1至60编号,任意选取其中的30例患者,使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余下30例患者则使用天麻素、甲磺酸他司汀展开治疗,作为观察组。分析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 结合对两组整体恢复情况以及症状积分进行对比,观察组都存在优势,P

  • 标签: 眩晕症 天麻素 甲磺酸倍他司汀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对眩晕症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选择天麻素、甲磺酸他司汀共同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按照对比治疗观察的方式展开探究,选入在2021年2月至2022年6月收治患者中的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进行1至60编号,任意选取其中的30例患者,使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余下30例患者则使用天麻素、甲磺酸他司汀展开治疗,作为观察组。分析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 结合对两组整体恢复情况以及症状积分进行对比,观察组都存在优势,P

  • 标签: 眩晕症 天麻素 甲磺酸倍他司汀
  • 简介:氨茶碱是茶碱和乙二胺的复合物,口服后以茶碱形式在体内发挥作用,由于茶碱的有效血药浓度与中毒浓度很接近,因此,了解药物对茶碱血药浓度的影响对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喹酮类药物对茶碱血药浓度的影响作一阐述。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 氨茶碱 血药浓度 代谢机制 药酶抑制作用
  • 作者: 徐叶叶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22-11-24
  • 出处:《健康世界》2022年第18期
  • 机构:广西来宾市武宣县人民医院,广西来宾545900
  • 简介:目的:探讨药学干预对喹酮类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促进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的120张喹酮类抗菌药物处方;采用药学干预,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没有实施药学干预的120张喹酮类抗菌药物处方进行对比,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合理用药情况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药物利用指数、用药频率。结果:观察组不合理用药情况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处方中患者用药频度、药物利用指数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在使用喹酮类抗菌药物当中,开展药学干预,可以提升临床护理用药效果,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药学;临床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