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7 个结果
  • 简介:陈铨的《野玫瑰》(1941)是重庆抗战话剧中的一部富有争议的作品,这部作品以个人的传奇经历为线索去展现革命实现成功的过程,同时对汉奸王立民的形象进行了多面化的塑造,所以受到不少的批评。但是从艺术的独立审美性上看,这部作品有很多艺术方法是有所进步的。

  • 标签: 浪漫 传奇 陈铨 野玫瑰
  • 简介:"十七年"抗战电影通过重塑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敌后斗争的历史,建构起一整套以抗战精神为代表的主流价值观体系,教育、鼓舞了每一位观众的同时,还留存下了珍贵的影像画面,启发我们不断从中吸取力量与智慧。时值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本文从"十七年"抗战电影的创作史观和电影类型化的艺术表现手段两方面入手,详细分析这一题材的电影代表作品,用以思考经典深入人心,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原因。

  • 标签: “十七年”抗战电影 经典 历史观 类型化
  • 简介:“七·七事变”后,由于上海、武汉、广州等地相继沦陷,1938年春至1944年秋,近六年时间里,全国各地的大批文化人逃难、暂居至桂林,给桂林带来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一时间,人文荟萃,文化活动盛况空前,形成了前所未有蓬勃兴旺的中国抗日救亡文艺运动,桂林也由此获得“抗战文化城”美誉。

  • 标签: 桂林文化城 抗战美术 教育研究 文化资源 文化活动 文艺运动
  • 简介:抗战时期桂林美术刊物的繁荣1937年日军全面的侵华战争,尤其是1938年武汉和广州的陷落,打破了战前以上海、北平、杭州等地为美术中心的格局。华北、东北等沦陷区的大批美术工作者先后汇集桂林,投入抗战救亡文化运动中。

  • 标签: 美术刊物 抗战时期 桂林 美术工作者 侵华战争 文化运动
  • 简介:本文通过介绍电视剧《亮剑》,分析我国抗战剧的影视特点及意义。

  • 标签: 抗战剧 《亮剑》 意义
  • 简介:一、抗战剧到底有多热?上世纪末以来,国内电视荧屏上,抗战剧呈现迅猛发展、遍地开花之势。尤其是近五年来,更是热播不减,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甚至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据不完全统计,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产抗战剧至少已经达到了500多部,15000多集。而近五年来,每年国产的抗战剧,都以数十部计。如:2011年播出的抗战剧有41部,如:《水上游击队》35集;《延安颂》40集;《双枪李向阳》26集;《川军团血战到底》33集;《敌后便衣队传奇》28集;《烈火》30集;等;2012年播出的抗战剧有43部,如:《战旗》43集;《平原烽火》40集;《孤军英雄》32集;《我的抗战》37集;《神抢》32集;等。

  • 标签: 抗战 战争电影 借鉴 近五年来 《延安颂》 80年代
  • 简介:1939年,决澜社画家倪贻德与中华独立美术协会的梁锡鸿,以及摄影师何铁华在位于香港铜锣湾的岭英中学创作了一组壁画《抗战》、《建国》,这组壁画以鲜明的现代主义元素和风格,成为抗战主题性壁画创作中的另类存在。本文重构了这两幅壁画在香港诞生的历史语境,并与倪贻德不久前在武汉参与创作的黄鹤楼大壁画进行了联系和比较。本文认为,现代派洋画家在抗战初期大量参与壁画实践,不仅反映了全面危机状态下艺术家国家意识的普遍提升,更折射出当时画坛日趋激烈的媒介竞争的结构性现象:正是由于漫画、版画、摄影、戏剧、电影这类大众文艺媒介占据了抗战宣传的支配性位置,洋画家们才如此重视具备跨媒介特性的壁画,并由此引发画风的突变现象。

  • 标签: 倪贻德 梁锡鸿 何铁华 香港 《抗战》、《建国》壁画 媒介竞争
  • 简介:五月中旬,时值初夏,庆祝北京“赓扬集”京剧联谊会创办十四周年演出活动在著名的湖广会馆大戏楼举行。此次庆典,主办方特邀京剧名家李崇善、李玉荚、马小曼、康静、姜亦珊、王雅娜和名票裘芸、白大鹏等联袂演出,联谊会名誉会长孟宪刚先生和副会长张金华先生应邀登台献艺。首先打炮的是82岁高龄的刘文忠老先生,他演唱的《捉放曹》[西皮慢板]“听他言”,吐字清晰、嗓音脆亮。

  • 标签: 演出活动 联谊会 京剧 湖广会馆 名誉会长 主办方
  • 简介:弹指一挥间,在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的引领下,“民族艺术进校园”活动已经走过了14个年头。自2005年4月启动的“民族艺术进校园一年一千场”活动,有60余个专业团体、社会团体参与其中,把京剧、昆曲、皮影、木偶、歌舞、儿童剧、朗诵等多种艺术形式送到学校师生身边。

  • 标签: 民族艺术 校园 京剧 传播 教育委员会 社会团体
  • 简介:只有出现了大批的小提琴作品和演奏家之后,才会出现小提琴训练教材.这是事物的发展规律.小提琴大约于十六世纪中叶便问世了,但一直到十七世纪后半叶,才出现了像科列里这佯真正的小提琴家.小提琴的经典作品是从十八世纪开始有的,而十九世纪则是小提琴名家辈出、小提琴音乐灿烂辉煌的纪元,并且一直影响到时至今日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 标签: 随想曲 小提琴演奏家 练习曲 小提琴家 歌唱性 音乐表现力
  • 简介:十四交响曲(1906)标明为OP·136。它是为女高音、男低音和室内管弦乐(十把小提琴、四把中提琴、三把大提琴、两把倍大提琴、钢片琴、打击乐器)而写的交响作品。第十四交响曲根据几个不同时代、不同民族诗人的诗而写作。他们是加尔希亚·罗尔卡(本世纪西班牙诗人、剧作家)、吉阿姆·阿波林涅尔(本世纪初法国象征派诗人)、威尔格姆·克尤赫尔贝克(1797——1846,俄国诗人,十二月党人普希金的朋友)、拉伊奈·冯丽亚·里尔克(1875——1926,奥地利诗人)。不过诗作是按它们之间具有的题材连系而挑选的。

  • 标签: 肖斯塔科维奇 倍大提琴 拉伊 十二月党人 象征派 小咏叹调
  • 简介:夏衍抗战时期的戏剧批评体现着为抗战服务的热情。与同时代有关理论家比较,他更关注剧本创作问题,更加重视导演、演员之于戏剧艺术的重要意义。夏衍主要以话剧作为批评对象,就涉及的理论范畴来说,他此期的戏剧批评牵涉的课题比较多,没有仅仅把目光盯在抗战戏剧上。1940年后他的有关批评在话语表达上出现了某些细微的变化,知识分子话语逐渐向权威话语靠近。他的戏剧批评使用了谈话体、答问体、书信体、论文体、读后感体、悼文体、杂文体等文体,仅此一点使他可以与某些重要左翼批评家相媲美。

  • 标签: 夏衍 抗战时期 戏剧批评
  • 简介:抗战时期,盐阜根据地活跃着众多美术工作者,他们虽然处于艰苦的环境,但却通过成立美术团体等方式,积极开展抗日宣传,全身心地投入抗日斗争.由于宣传效果鲜明,为进一步加强美术宣传力量,盐阜根据地政府在教育方面制定了向美术倾斜的政策.苏北木刻协会、军鲁工团、师鲁工团、新安旅行团等美术宣传团体通过木刻等传统艺术手段,紧扣根据地建设与斗争实际,创新美术形式,积极进行美术创作和宣传斗争,一方面丰富了军民文化生活,另一方面更起到了凝聚人心,促进军民团结,推动根据地建设,提高抗日战斗力的作用.毋庸置疑,这些美术宣传团体是抗日斗争最终取得胜利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 标签: 抗战 盐阜 美术宣传 苏北木刻协会
  • 简介:抗日战争初期,武汉成为中国抗战文艺的中心。全国各地许多知名的美术工作者纷纷来到武汉,开展了声势浩大、形式多样的抗战美术宣传活动。本篇文章重点介绍了丰子恺、叶浅予、唐一禾、胡考、梁白波、赵望云、张善子等七位知名画家在汉期间所从事抗战美术宣传活动。充分肯定了爱国画家们以艺术为战斗武器,在唤起民众、宣传抗战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 标签: 革命美术 宣传活动 画家 抗日战争
  • 简介:抗日战争时期,重庆作为中国的战时首都,其政治地位的特殊变化,为重庆舞蹈艺术的飞速发展提供了历史契机与必要条件。同时,抗战时期重庆舞蹈的发展与繁荣,为创建中国新舞蹈艺术与表演性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奠定了重要的实践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国舞蹈艺术发展的总体概况,由此也可窥见当时中国舞蹈艺术的最高水平。

  • 标签: 抗战时期 重庆 舞蹈艺术 发展原因
  • 简介: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以下简称“国统区”)的广大音乐工作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开展了空前、广泛、持久而又轰轰烈烈的抗战音乐文化运动,为我国伟大的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从音乐社会学的角度对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抗战音乐的生产、传播、流行进行新的阐释和分析。

  • 标签: 音乐生产 音乐传播 音乐流行 国统区 抗战音乐 社会影响力
  • 简介:<正>一些音乐学家很关注音乐和“人”的关系,这确实是音乐的存在、音乐的价值的一个基本问题。这个问题其实早已提出,《史记·殷本纪》说帝纣“好酒淫乐”,“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靡靡之乐”是音乐概念,同时是什么样的音乐和什么样的人的关系的概念。墨子和老子的非乐也提出了音乐和人的关系问题,他们是以各自的社会观人性观来判断音乐和人的关系并以此非乐的。儒家的“移风易

  • 标签: 五十年 抗战歌曲 音乐家 音乐学家 人性观 音乐概念
  • 简介:2013年12月10--12日,由中国人像摄影学会主办,广州金夫人承办的第十四站“成功之道中国之行”在广州举办。按照惯例.承办方广州金夫人的精英团队在会上分享其经营和管理方面的经验,同时邀请部分业内杰出人物.就婚纱摄影行业所面临的新的机遇介绍自己的经验.解答遇到的问题。”成功之道中国之行”旨在为中国婚纱摄影行业提供新的助力.为行业同仁提供交流发展思路.分享成功经验的平台,成为行业发展中重要的智库。

  • 标签: 成功之道 中国 广州 摄影行业 成功经验 人像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