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8月15日,是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记,也不会忘记的日子。1945年的这一天.日本宣布投降,中国人民终于迎来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70年前的“八一五”,是欢腾的一天。胜利的旗帜在中国大地上挥舞,鞭炮、锣鼓、游行、欢舞、痛饮……人们以各种方式庆祝胜利。此前八年,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全国人民不分党派、阶级、民族、宗教、职业、性别、年龄.纷纷投身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洪流之中。整个中华大地到处是抗日的怒火,形成了中华民族史上空前的团结御侮、抵抗侵略的壮观局面.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
简介:段、顾之争,是校勘学史上的著名论争,在清代学术史上影响颇为深远。争论的一方段玉裁(1735-1815),字若(?),号茂堂,江苏金坛人,为清代小学名家,曾师从戴震,是皖派校勘学家的代表之一。另一方则是被誉为'清代校勘第一人'(神田喜一郎《顾千里年谱》)的顾千里(1766-1835),名广圻,号涧革,以字行,江苏元和人。他是江声的高足,惠栋的再传弟子,吴派校勘学家的代表之一。关于段、顾之争,后人颇多议论,或是段非顾,或是顾非段,各执一词。这不仅因为段、顾二人名声大,引人注目,而且由于段、顾之争而生发出顾千里与黄丕烈的交恶以及陈仲鱼调停段、顾之争诸
简介:段玉裁被誉为清代“选学四君子”之一,他与顾千里关於《文选》校勘的分歧,正可以看出其坚持广泛而审慎地依据资料,通过科学严密的方法,获得相对可靠的论断的文献立场。通观段玉裁在《文选》研究的理论思考,以及校读《文选》、回证《文选》的具体实践方面,主要体现出重视古音韵学的关注视点,综合形、音、义的切入方法,先立义例的操作顺序,还於当下的历史观念,求真求是的校勘原则,以及旁观综理的通达理念,显然是值得今人更好地重视研究的独到之法。当然,段氏选学研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如版本局限、勇改武断以及忽视文脉文理的纯文字化解读,而这也正无疑是今人需要认真思考的宝贵经验.
简介:我的姑父段德昌1904年8月19日出生在湖南南县九都镇九屋场。中学时,他与南县、华容一带在长沙求学的刘革非、彭定、朱登瀛、欧阳悟等革命青年组织过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接触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新青年》、《劳动者》等革命刊物,从那时起,他就立志一辈子要献身中国革命事业。1925年段德昌经陈琳、冯希濂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由曾习孔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他还经毛泽东介绍进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1926年他由周恩来推荐进入中央政治学习讲习班学习。1927年8月他参加了周恩来、朱德、贺龙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起义失败后,段德昌受中
简介:林园,因其风景秀丽而远近闻名,被人们称为山城重庆的一颗明珠。它位于重庆西郊25公里处歌乐山南麓的槽谷之中,现在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通信学院的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