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国无偿献血者的顾虑及其影响因素,为有关部门发展更多的自愿无偿献血者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未献血者873名,回收有效问卷866份,有效率99.2%;调查献血者857名,回收效问卷855份,有效率99.9%。结果未献血的最主要的两个顾虑分别为怕传染疾病(38.1%)和健康状况不允许(19.9%);84.7%的献血者表示今后愿意继续献血,而表示不愿意或者不清楚的占15.3%,通过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健康状况、耽误时间、献血知识得分以及家人免费用血是影响今后再次无偿献血的重要原因。结论根据不同人群的献血顾虑特点,积极开展献血知识以及相关优惠政策的宣传,消除献血者的顾虑,同时应该从献血者的角度出发,尽量减少献血者的时间成本,提高他们的满意度,以发展更多的自愿无偿献血者。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并分析云浮市公民无偿献血知晓情况。方法: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对云浮市1000名公民展开无偿献血知晓情况调查,问卷总分为100分,分别计算不同性别、户籍以及职业之间的无偿献血知晓率。结果:男性无偿献血知晓率为84.96%,女性无偿献血知晓率为89.51%,不同性别之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居民无偿献血知晓率98.22%高于农村居民无偿献血知晓率87.64%,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职业中,在校青少年、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公司职员、工人、农民的无偿献血知晓率分别为97.32%、90.07%、89.66%、87.18%、81.82%,农民的无偿献血知晓率最低,在校青少年的无偿献血知晓率最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云浮市公民的无偿献血知晓率普遍较高,但农村居民的无偿献血知晓率低于城市居民,说明无偿献血知晓程度的高低与是否实际参与无偿献血有关,可提高农村地区无偿献血知识的普及度,让更多人了解并参与到无偿献血中。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予以精神康复护理对患者精神状态的改善作用。方法:分析对象选择于2022.1~2023.1就诊于我院的5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方法分组分析,29例予以精神康复护理者纳入试验组,29例予以常规护理者纳入对照组,对比和分析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79.31%)对比,试验组护理满意度(100.00%)明显较高(P<0.05);NOSIE评分、SDSS评分、BPRS评分护理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对比,试验组护理后NOSIE评分(342.80±2.10)分、SDSS评分(6.80±2.30)分、BPRS评分(49.60±5.30)分明显更佳(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予以精神康复护理效果突出,可使护理满意度、精神状态、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得以改善,建议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发育迟滞并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46例精神发育迟滞并精神障碍患者,全体患者均为男性,所有患者均遵医嘱,使用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另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酌情给予抗癫痫药物、情感稳定剂治疗。治疗期间,患者均接受专业护理人员的全程护理,护理内容主要涵盖专科护理、生活护理、生活技能训练等。治疗前后,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患者生活能力进行评估,以判断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经对症治疗,精神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其中,并发癫痫的患者癫痫发作已得到良好控制,病情基本稳定。经全程护理后,全体患者的生活能力均有显著提升,治疗依从性和生存质量均有明显改善,可适应集体生活。结论科学的护理在精神发育迟滞并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鉴于患者的特殊性,临床务必要对此予以足够重视,以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以保障诊疗工作的顺利开展。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精神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残疾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20年1月-2022年3月期间内5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进行精神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精神康复训练;入院、出院时均用两个量表进行评定,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用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FPI)测评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程度。结果 护理后实验组BP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SSFP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P<0.01)。结论 精神康复训练可促进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残疾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