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析以重灸疗法为代表的艾灸施术过程中灸感的产生施灸部位/用穴选用特点。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和万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MB),系统检索与灸感相关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原始数据库,分析灸感的产生与施灸部位及腧穴分布的规律。结果最终纳入167篇文献,共涉及人体17个部位和93个腧穴。综合分析各项研究方案设计后发现,以腰部、腹部和背部为最常见的施术部位;涉及经脉以膀胱经、任脉和督脉为前三位。而选用腧穴频次最高的前十位分别是:关元、肾俞、足三里、大椎、气海、风池、命门、三阴交、百会和大肠俞,其中特定穴的使用频次远高于非特定穴。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手足显微外科病患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具体分布特点以及耐药性水平进行探究。方法 随机筛选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手足显微外科医院感染病患共计208例展开研究,对病患手足创面分泌物加以收集并施以病原菌分离培养,剖析手足显微外科病患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具体情况。结果 分离获得26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03株(77.19%),革兰阳性菌60株(22.81%)。革兰氏阴性菌中,普通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大肠埃希菌还有鲍曼不动杆菌都会对临床常见抗菌药物产生较强的耐药性。革兰阳性菌对头孢噻肟以及青霉素表现出极强的耐药性,但对替加环素以及万古霉素表现出极小的耐药性,敏感率是最大的,都达到了100%。结论 手足创伤显微外科出现医院感染的病患,病原菌大部分都属于革兰阴性菌,且大部分病原菌会同时表现出多种不同的耐药性,在临床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抗菌药物均表现出较强的耐药性。革兰阳性菌基本上均对替加环素以及万古霉素表现出极强的敏感性。因此必须深入掌握病患病原菌的具体分布规律以及耐药性水平,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估血液内科住院老年肿瘤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情况。方法:将2021年2月—2022年2月在我院血液内科收治的180例住院老年肿瘤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所有入选者均合并感染;采集血液、痰液以及粪便,进而利用全自动细菌培养仪对采集标本完成相应的培养,然后通过细菌生化鉴定与药敏试验,对入选者的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进行分析评估。结果:(1)148株菌株,革兰阴性菌72株,所占比重为48.65%;革兰阳性菌45株,所占比重为30.41%;真菌18株,所占比重为12.16%;其他菌种13株,所占比重为8.78%。(2)革兰阴性菌耐药性较高的包括妥布霉素、复方新诺明、阿莫西林、替苄西林、头孢噻吩,耐药性分别为97.7%、84.6%、95.2%、80.3%、72.4%。耐药性偏低的是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均为0%。(3)革兰阳性菌耐药性较高的是青霉素、克拉霉素、红霉素以及甲氧西林,分别为93.6%、64.8%、54.9%、53.4%。耐药性偏低的有四类,莫西沙星、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均为0%。结论:血液内科住院老年肿瘤混着易引发院内感染,对青霉素、克拉霉素、红霉素以及甲氧西林的耐药性较高,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药物耐药性偏低;因此,基于临床治疗期间,需合理、科学地选取治疗药物,以此使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泌尿外科危重症病人中致病菌的类型、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100例泌尿外科危重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细菌培养、药物敏感实验等方法,明确医院感染的致病菌类型,并对病人进行相关风险因素分析。结果:在100例泌尿外科危重症患者中,病原菌感染主要包括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其中,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是最常见的革兰阴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革兰阳性菌。危险因素分析显示,低免疫状态、长时间导尿、手术创面感染等因素与菌感染的发生相关较为密切。结论:在泌尿外科危重症患者中,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是常见的病原菌。低免疫状态、长时间导尿和手术创面感染是主要的危险因素。针对这些危险因素,临床上应注意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简介:【摘要】:在全球老龄化背景下,消化内科老年患者医院感染成为引起关注的重要问题。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该群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危险因素及相应对策,为科学合理地制定感染防控策略提供依据。通过对大量患者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本文首次揭示了消化内科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发现革兰阴性菌占主导地位,尤其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进一步分析表明,老年患者天然免疫力下降、医疗操作不规范和医院环境清洁不达标是导致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应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个体化的预防措施、规范医疗操作流程和加强医院环境管理的对策。这些对策旨在提高老年患者自身的感染抵抗力、规范医务人员的操作行为,以及保障医疗环境的清洁卫生。通过对这些措施的深入研究,本文期望为改善老年患者在医院感染中的安全性提供科学的、可操作的建议。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和评估不同的补偿物的使用策略在乳腺癌根治术后常规调强放射治疗中对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4月至10月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50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计划靶区包括胸壁、内乳淋巴结、腋窝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4个部分,处方剂量为50 Gy/25次。每位患者分别制作使用3种不同厚度补偿物(3、5、10 mm)的调强放疗计划,统计和评估不同补偿物厚度和使用次数对靶区覆盖率、胸壁皮肤高剂量体积和周围正常组织的剂量影响。结果补偿物全程使用时,使用10 mm补偿物的靶区V95%较使用3、5 mm的低(F= 3.40, P < 0.05),使用3 mm补偿物的适形指数(CI)最高(F=50.05,P < 0.05),3种计划皮肤V105%和V11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随着使用次数的减少,靶区V95%和皮肤V105%均降低,补偿物使用20次时,靶区V95%的值变化很小(<1%),而皮肤V105%急剧降低为初始值的一半左右。补偿物使用15次时,3种计划的靶区V95%,CI和均匀性指数(HI)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使用3 mm补偿物的Dmax值较使用5、10 mm低(F=9.21, P < 0.05)。正常组织方面,补偿物厚度和使用次数对心脏和患侧肺的剂量分布影响很小,差异不致引起生物学效应的不同。结论对于乳腺癌根治术后调强放疗技术,不同补偿物厚度对靶区、皮肤、心脏和肺的剂量影响很小。补偿物的使用次数是决定靶区覆盖和皮肤剂量的重要决定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得到适用于本地区的病原菌感染谱和抗生素治疗方案,为本地区的血流感染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规范合理选择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减轻人经济负担,提高病人生存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7年5月1日到2022年4月30日我院住院的通过临床诊断和病原学诊断共同确诊为血流感染的患者临床数据,使用VITEK MS质谱仪进行细菌鉴定,使用VITEK2 Compact细菌鉴定药敏仪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数据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余数据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分析,统计分析其阳性率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临床诊断。结果:开展血培养病原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共分离到病原菌762株,血液病患者血培养阳性标本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有革兰阴性杆菌447株,占分离到的病原菌株数的58.63%;血液病患者血培养阳性标本病原菌中分离到的革兰阳性菌的株数次之,为292株,占分离到的病原菌株数的38.40%;血液病患者血培养阳性标本病原菌中分离到的真菌株数最少,为22株,占分离到的病原菌株数的2.98%;主要病原菌有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大肠埃希菌是血流感染的最主要致病菌(28.72%);主要的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较高,耐药率呈总体下降趋势,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一直保持较高的敏感性;主要革兰阳性菌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率较高,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上升;屎肠球菌检出率高于粪肠球菌,且耐药性均高于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屎肠球菌对苯唑西林、红霉素、环丙沙星、青霉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呈平稳状态。结论:血液病患者血培养阳性标本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临床应及时进行病原菌和耐药性监测,持续加强细菌耐药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正确选用抗菌药物,降低病人的感染率和死亡率,及早控制血流感染,减轻病人经济负担。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生物检验泌尿系统病原菌的分布以及耐药性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从我院采集的416份尿液标本,对所有菌株通过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检验以及纸片扩散法进行试验,对病原菌的分布以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大肠埃希菌的占比最高,为59.13%(246/416),其次为屎肠球菌7.21%(30/416),由此可见,泌尿系统病原菌主要分布在大肠埃希菌中。结论:泌尿系统感染的致病菌较多,并且其中有部分致病菌存在较高的耐药性。通过微生物检验分析患者病原菌分布,意义重大,并可以根据耐药性结果,针对性采用对应抗生素进行预防治疗,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预后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检索日期为建库至2022年10月,利用Revman 5.4软件及Stata 17.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初检243篇文献,经过筛选最终纳入20篇符合标准的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COPD患者的RDW值高于健康人群(MD=-0.29,95%CI:-0.32~-0.26,Z=17.94,P<0.0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的RDW高于COPD患者(MD=-0.71,95%CI:-1.20~-0.22,Z=2.84,P<0.05),有不良结局的COPD及AECOPD患者的RDW高于无不良结局的COPD及AECOPD患者(MD=-1.61,95%CI:-2.12~-1.10,Z=6.18,P<0.05)。亚组分析显示,与存活患者相比死亡患者的RDW明显升高(MD=-1.55,95%CI:-2.03~-1.07,Z=2.84,P<0.05),与轻症患者相比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RDW明显升高(MD=-1.62,95%CI:-2.86~-0.38,Z=2.56,P<0.05)。结论RDW可能是COPD的有效预测指标,且在不良预后方面可能有更加重要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 文章主要针对儿科静脉输液治疗工作进行了分析,并且探讨了优化护理模式模式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和效果。方法 为了保证实验研究的科学性,选择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0名患儿,这些患儿都进行了输液治疗,为了探讨优化护理模式模式在临床工作中的作用和效果,把这些患儿分别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然后采取不同的护理模式,在此过程中要针对护理工作的相关指标影响分析,主要包括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除此之外,还要针对针头脱落的情况以及液体外渗发生率进行相应的对比和分析(P<0.05);最终的结果显示采取优化护理模式模式一组患儿的各项指标都占有优势。结论 在儿科输液过程中,采用优化护理模式,能有效地减少危险事件的发生,增加患儿父母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是一种非常好的工作模式的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60例,并对其痰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及耐药性分析。结果:研究显示,在选取的60例患者中,分离出的病原菌有55株,其中包括革兰阳性球菌(铜绿假单细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氏菌、鲍曼不动杆菌),革兰阳性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肠球菌),真菌(白念珠菌、克柔念珠菌、曲霉)。药敏结果显示,该类患者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耐药性严重,采用阿米卡星、呱啦西林、他唑巴坦等对格兰阴性杆菌有较强的活性,而万古霉素、复方新诺明等药物对革兰阳性球菌有较强的活性。结论:对该类患者进行药敏试验后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对于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和耐药菌减少有积极临床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成人流行性感冒(流感)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为流感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维普数据库(VIP)、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成人流感中医证候分布特征的横断面研究。依据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研制的横断面研究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应用Stata 15.1软件对纳入的研究合并效应量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研究、4 367例流感患者。JBI质量评价结果显示,样本量计算的风险偏倚较高,取样方式和应答率条目的描述不清楚。规范后的流感证候共17种,对事件发生数≥50例的证候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发生频率≥1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证候有9种,前5种依次是风热犯卫证〔n=1 583,合并发生频率(RATE)=34.3%,95%可信区间(95%CI)为22.2%~46.3%〕、表寒里热证(n=1 122,RATE=36.1%,95%CI为21.2%~51.1%)、风寒束表证(n=860,RATE=19.4%,95%CI为10.7%~28.0%)、热毒壅肺证(n=217,RATE=17.1%,95%CI为9.1%~25.0%)、卫气同病证(n=184,RATE=38.8%,95%CI为14.2%~63.5%)。亚组分析显示,流感证候可能存在地区差异,风热犯卫、热毒壅肺证候分布频率南方地区(RATE分别为36.5%、18.6%)高于北方地区(RATE分别为30.9%、15.4%),风寒束表、表寒里热证候分布频率北方地区(RATE分别为23.8%、40.1%)高于南方地区(RATE分别为15.7%、32.3%)。结论流感的常见中医证候为风热犯卫证、表寒里热证、风寒束表证、热毒壅肺证、卫气同病证、风热夹湿伤表证、风寒夹湿伤表证、卫分证、湿热在表证9种,可为流感的准确辨证治疗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导管相关性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方法:选取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在2022年2月-2023年2月送检的导管标本180例为研究对象,实施分离培养,抗菌药物敏感性检测分离出的病原菌。结果:在180例导管标本中共将72株致病菌分离出来,主要的病原菌包括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其中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为革兰阳性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为革兰阴性菌。通过药敏试验发现,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存在较高的敏感性,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存在较高的敏感性。结论: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导管相关性感染病原菌分布主要为革兰阳性菌,并存在多重耐药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肺栓塞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或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医症候特点。方法:本次研究在进行实验设置时,将实验时间段设置在2018年3月至2022年3月,在该时段将我院中收入的肺栓塞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或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共计50名作为研究样本。在患者入院后,根据患者的中医症候特点对其进行分组,本次研究中纳入热哮证(n=12)、寒哮证(n=12)、少阳郁热证(n=12)、寒热交错证(n=14),分析不同中医证候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特征,分析组间差异。结果: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热哮证、寒哮证患者的TRACK评分相较于其他两组更低,寒热交错证患者的TRACK评分最高,热哮证与寒哮证进行对比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热哮证、寒哮证相较于其他两组更低,寒热交错证患者也明显高于其他三组,差异显著存在(P<0.05)。结论:在本次研究结果中发现,肺栓塞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或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中医症候变化与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密切相关,而患者若为寒热交错证候,则各项指标最为严重,说明寒热交错证候的患者哮喘症状最严重。在对患者进行实际治疗时,医务人员可根据患者的症候分型作出相应的治疗方案调整以提高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集中供应模式和分散供应模式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的意义与效果。方法:将本院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之间消毒供应中心采购的所有物品分为三批,分别采用集中供应模式、分散供应模式以及集中分散结合模式,观察成本投入以及工作人员被利器损伤人数。结果:护理后,集中分散结合模式的成本投入明显低于单独的集中供应模式和分散供应模式(P<0.05),集中分散结合模式的工作人员被利器损伤人数明显少于单独的集中供应模式和分散供应模式(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采用集中分散结合模式能够有效的节约医院的资源与成本,降低工作人员被利器划伤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