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前床是颅底的重要解剖结构,一些颅内病变的手术治疗常需切除前床,以达到病变部位并充分暴露周围结构、获得足够的操作空间。本文现围绕前床的解剖及变异、前床切除的方式以及前床切除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 标签: 前床突 前床突切除术 硬膜外入路 硬膜内入路 颈内动脉 海绵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混合现实(MR)技术在前床脑膜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7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1例前床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对所有患者行头颅CT、MRI、弥散张量成像(DTI)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采用3D-Slicer软件构建三维模型并应用MR技术全息呈现,从而判断肿瘤与周围重要血管、神经的位置关系,制定个体化的手术策略。术后复查头颅MRI,判断肿瘤的切除程度;记录患者的肢体肌力、感觉、共济等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结果11例患者术前均成功构建三维模型,通过头戴式显示系统均可全息呈现。11例患者的肿瘤体积为(40 485±24 261)mm3(5 653~100 140 mm3),均明显挤压同侧视神经。9例患者的肿瘤包裹颈内动脉及其分叉部,其中2例成功构建穿支动脉、另7例未成功;2例患者的肿瘤单纯压迫或推挤颈内动脉及其属支,使其明显移位。11例患者的术中所见和手术操作均与术前手术策略相一致。术后复查头颅MRI显示,7例为肿瘤完全切除;另4例为次全切除,其中1例的肿瘤与其包绕的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之间无明显蛛网膜界面,3例的肿瘤侵入海绵窦。术后无一例出现脑脊液漏。术后1周,患者的肢体肌力为,Ⅴ级6例,Ⅳ级4例,0级1例。4例患者的患侧存在轻度共济失调,3例视力较术前改善。结论MR技术在前床脑膜瘤手术治疗前可辅助术者制定个性化的手术策略,减少术中对重要结构的损伤,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脑膜瘤 治疗结果 前床突 混合现实技术 多模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尺骨冠状骨折块体积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0年12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34例尺骨冠状骨折合并肘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内固定组23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22~71岁;保守治疗组11例(行保守治疗),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38~78岁。术前均通过肘关节CT平扫+三维重建测量尺骨冠状体积和骨折块体积,并计算出相应的加权比值Z(%)。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全肘关节评分系统(HSS2)评定疗效,并对冠状骨折块加权比值与HSS2肘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记录末次随访时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保守治疗组与内固定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4例患者术后获18~54个月(平均36.7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内固定组和保守组患者HSS2评分分别为(93.77±0.84)分(82~98分)、(86.00±1.42)分(78~90分),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04%(3/23)、63.64%(7/11),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患者体积加权比值与肘关节HSS2评分之间存在线性关系(P<0.01),两者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99.44-0.121x(r2=-0.93,P<0.01);保守治疗组患者冠状骨折块体积加权比值与肘关节HSS2评分之间存在线性关系(P<0.01),两者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89.46-0.144x(r2=-0.91,P<0.01)。将HSS2评分取90分(优)分别代入内固定组和保守治疗组线性回归方程,得出:内固定组y=90时,x=78.02;保守组y=90时,x=3.75。结论冠状骨折块加权体积比>3.75的冠状骨折患者行保守治疗无法达到患者满意的预后;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冠状骨折块加权体积比<78.02的患者通常可达到患者满意的预后。

  • 标签: 肘关节 冠状突骨折 相关性 线性回归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混合现实(MR)技术在前床脑膜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7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1例前床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对所有患者行头颅CT、MRI、弥散张量成像(DTI)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采用3D-Slicer软件构建三维模型并应用MR技术全息呈现,从而判断肿瘤与周围重要血管、神经的位置关系,制定个体化的手术策略。术后复查头颅MRI,判断肿瘤的切除程度;记录患者的肢体肌力、感觉、共济等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结果11例患者术前均成功构建三维模型,通过头戴式显示系统均可全息呈现。11例患者的肿瘤体积为(40 485±24 261)mm3(5 653~100 140 mm3),均明显挤压同侧视神经。9例患者的肿瘤包裹颈内动脉及其分叉部,其中2例成功构建穿支动脉、另7例未成功;2例患者的肿瘤单纯压迫或推挤颈内动脉及其属支,使其明显移位。11例患者的术中所见和手术操作均与术前手术策略相一致。术后复查头颅MRI显示,7例为肿瘤完全切除;另4例为次全切除,其中1例的肿瘤与其包绕的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之间无明显蛛网膜界面,3例的肿瘤侵入海绵窦。术后无一例出现脑脊液漏。术后1周,患者的肢体肌力为,Ⅴ级6例,Ⅳ级4例,0级1例。4例患者的患侧存在轻度共济失调,3例视力较术前改善。结论MR技术在前床脑膜瘤手术治疗前可辅助术者制定个性化的手术策略,减少术中对重要结构的损伤,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脑膜瘤 治疗结果 前床突 混合现实技术 多模态
  • 简介:摘要机体发育中少胶质细胞谱系定型、特化、增殖、迁移、分化、成熟、髓鞘形成以及脱髓鞘疾病髓鞘重塑过程受到内外多因素的调控。近年来,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研究越来越多,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染色质重塑等。研究表观遗传调控为髓鞘形成障碍或者髓鞘破坏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损伤及脑脊髓炎等提供了潜在的治疗新靶点。本文现围绕少胶质细胞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少突胶质细胞 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 髓鞘形成 表观遗传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尺骨茎骨折类型对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活血止痛胶囊治疗急性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共174例急性扭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7例。对照组通过新癀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活血止痛胶囊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止痛胶囊治疗急性扭伤的疗效明显,能在短时间内改善临床症状,且毒副作用较小,患者接受能力较强,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活血止痛胶囊 急性腰扭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骶神经根变异(lumbosacral nerve root anomalies,LNRA)是指骶部神经根在形态、走行和起始位置上出现异常,可能与胚胎期神经根的异常迁移有关。影像学检查是目前常用于对LNRA进行定位、定性诊断的方法。临床上基于影像学结果、尸检结果及术中观察制定了许多分型系统,但是缺乏对每种分型系统优、缺点的评价,不利于指导临床工作的开展。因此,对国内外的LNRA分型及其各自的特点进行综述,并评价各分型系统的优势以及局限性。通过对文献的检索汇总,基于影像学结果设计的相应分型不够可靠,不仅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MRI的检出率就远低于尸检结果,且不是对病变的直观研究,真实性上也存疑;基于尸检结果的分型系统,研究中直接将脊髓剥离,排除了周围软组织和脊柱骨性结构的干扰,更有利于对变异进行全面观察,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基于术中观察结果的分型系统,研究样本数量大、易获取,还有相匹配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后续的对比研究,其中Neidre分型更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分型,对临床工作提供了相当的便利。LNRA可能由于如今技术上的限制和认识上的不足,并未被当作一种常见病来对待,特异性症状的缺乏以及合并压迫才会出现症状的特点更是影响了检出率。在治疗上,传统的椎间盘切除和椎管减压已经不能满足临床需求,更多新型的手术方式亟待提出以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硬联合麻醉剖宫产容量治疗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接受-硬联合麻醉剖宫产的122例产妇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产妇的收治时间均在2020年1月至2020年8月期间;根据麻醉前是否应用晶体液将所有产妇平均分为两组,每组各61例,对比两组产妇接受联合麻醉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两组新生儿在出生1分钟及10分钟时的Apgar评分。结果:接受联合麻醉剖宫产后,实验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比组产妇(P<0.05);实验组新生儿在出生1分钟及10分钟时的Apgar评分均高于参比组新生儿(P<0.05)。结论:-硬联合麻醉剖宫产容量治疗能够降低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能够提高新生儿的身体状况,临床疗效显著,适合在妇产科中加以推广。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剖宫产 容量治疗 治疗效果 母婴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硬联合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1月—2017年10月于项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择期行骨科手术的106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均为53例。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观察组实施硬联合麻醉。观察两组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肾素等水平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两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观察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中可缓解其应激反应,改善机体血流动力学,且不良反应少,临床应用安全性高。

  • 标签: 老年骨科手术 腰硬联合麻醉 全身麻醉 应激反应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硬联合麻醉剖宫产容量治疗对母婴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8月于本院行剖宫产治疗产妇81例行对比性研究,将产妇随机分组后,参照组(n=40)仅接受-硬联合麻醉,试验组(n=41)接受-硬联合麻醉、容量治疗。比较产妇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新生儿阿氏评分、神经行为学评分差异。结果:新生儿娩出即刻、娩出5min时Apgar评分,娩出48h时神经行为学评分组间对比无差异性,P>0.05;试验组产妇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硬联合麻醉剖宫产中容量治疗的实施,对降低产妇麻醉不良反应风险效果显著,且对新生儿无影响。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剖宫产 容量治疗 临床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运动针法治疗急性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72例急性扭伤患者进行远端穴位针刺,运用针刺手法使气至病所,同时结合运动针法即患者留针期间同时配合进行前屈、后伸、左右旋转等腰部活动。结果 治疗有效率为93%。结论 针刺远端穴配合运动针法对治疗急性扭伤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急性腰扭伤 运动针法 后溪穴
  • 简介:摘要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补体3(C3)-补体3a受体(C3aR)通路是经典补体激活的重要通路之一。大量研究显示C3-C3aR通路可以介导调节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轴相互作用于神经元,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改变;C3-C3aR通路与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脑卒中、癫痫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围绕C3-C3aR通路在几种重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讨论C3-C3aR通路在相关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从而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 标签: 神经退行性疾病 补体3-补体3a受体通路 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轴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腹肌平面阻滞在小儿疝气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小儿疝气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儿经临床确诊后均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麻醉,观察组在常规麻醉基础上辅以超声引导之下腹肌平面阻滞,对两组患儿麻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儿麻醉优良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切皮后MAP和HR及术中KLS合剂使用量、术后苏醒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小儿疝气手术患儿在常规麻醉基础上辅以超声引导之下进行腹直肌平面阻滞有效的提升麻醉优良率,降低麻醉风险对患儿的影响,稳定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促进麻醉效果的提高。

  • 标签: 超声引导 腹横肌平面阻滞 小儿疝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身麻醉复合超声引导下腹肌平面阻滞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6月至2019年8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无法实施椎管内麻醉需行全身麻醉剖宫产孕妇60例,术前无早产及胎儿窘迫症状,且均为初次行剖宫产手术者。60例产妇均为单胎、足月(孕38~41周)妊娠,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依据麻醉方式分为全身麻醉复合腹肌平面阻滞组(N组)和全身麻醉组(G组),每组30例。两组术后均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比较两组产妇麻醉前、切皮即刻及胎儿剖出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术中阿片类药物瑞芬太尼的用量;比较两组胎儿剖出后的Apgar评分。结果与N组比较,切皮即刻、胎儿剖出时G组产妇血压升高,心率加快(P<0.05); N组需追加瑞芬太尼次数少于G组(P<0.05)。胎儿剖出后1 min,N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为(9.13±0.68)分,高于G组新生儿的(7.83±0.59)分,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腹肌平面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手术,可减少胎儿娩出前阿片类药物及吸入麻醉药物的用量,产妇血流动力学更平稳,对新生儿影响较小。

  • 标签: 全身麻醉 超声引导 腹横肌平面阻滞 剖宫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耳鸣治疗仪应用于聋伴耳鸣治疗中的作用。方法:114例聋伴耳鸣患者(时间: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随机分为观察组57例,对照组57例,对照组应用银杏叶提取物。观察组应用耳鸣治疗仪。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和症状消失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耳鸣治疗仪 突聋伴耳鸣 治疗作用 效果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聋作为耳鼻喉科常见的急难症,虽然其发病机制尚无明确定论,但大量研究证实内耳微循环障碍作为聋的最重要病因之一已被广泛认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聋患者存在血脂、血糖、尿酸、同型半胱氨酸等血液学指标的异常,这些因素可能通过影响内耳微循环进而导致聋的发生并有可能影响预后,故本文将对近些年国内外学者在引起内耳微循环障碍相关因素的作用机制及其与聋的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望为聋的预防、发病机制、个体化治疗以及预后提供新的思考与方向。

  • 标签: 突聋 微循环 糖尿病 高脂血症 尿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