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上经过系统的培训后提高低级别床位护士临床综合能力方法和结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7年定级为 N0、 N1、 N2级别的床位护士共 157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 78人,实验组 79人,后实验组中一人因私人原因离职。经过系统培训之后,对两组护理人员进行临床综合能力的考核,以护理部制定的考核标准:理论、技能、临床护理程序应用及情景模拟护理查房四个板块进行进行。结果 对照组组护理人员理论、技能、临床护理程序应用及情景模拟查房的平均得分分别为: 79.79分、 87.91分、 87.79分、 70.51分;而实验组护理人员理论、技能、临床护理程序应用及情景模拟查房的平均得分分别为: 91.51分、 93.12分、 95.81分、 89.08分。而两组护理人员最后成绩的总平均分实验组为 368.52分,对照组为 326.00分。结论 经过护理部系统而全面的培训之后,低级别能级床位护士的临床综合能力有较大程度的提高,更能满足现今社会广大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要求。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临床护理管理中采取三级医院护士能级分层培训的应用分析。方法将(2016年01月-2016年12月时期)于我院工作且参加常规培训护士457人,设置为对照组,2017年01月我院开展护士能级分层培训,运用于(2017年01月-2017年12月时期)于我院工作且参加分层培训的护士503人为分层组。将两组护士在临床工作中的护理质量及护士对护理的满意度分析。结果分层组在基础护理(95.43±2.29)、病房管理(96.22±1.38)、护理安全(94.23±3.57)、健康宣教(95.26±1.52)、、护理文书(97.54±2.16)院内感染(96.54±1.69)的护理质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培训后分层组护理人员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评估能力、评判性思维、跨文化护理能力、管理才能、专业技能、专业理论、宣教知识的综合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结束在临床工作1个月后调查,分层组满意率为100%,对照组为91.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三级医院护士临床护理管理中,采取分层培训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在工作中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效果理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双层探测器光谱CT单能级图像显示食管癌病灶的最佳keV值并评估其对食管癌术前T分期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8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50例食管癌患者的资料。男42例、女8例,年龄49~78(65±7)岁。患者均于治疗前接受新型双层探测器光谱CT胸部增强扫描,并重建得到常规CT图像和40~200 keV虚拟单能级图像(VMI)。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比较常规CT图像和40~200 keV VMI的信噪比(SNR)和对比度噪声比(CNR)。应用5级评分法对图像进行主观评价,采用Friedman检验比较各组图像质量主观评价的差异。采用Spearman检验分析不同能级水平图像与SNR、CNR的相关性。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常规CT和最佳keV值图像术前诊断食管癌T分期的准确度。结果常规CT图像与40~200 keV VMI图像的SNR、CNR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其中40 keV图像的SNR和CNR均优于常规CT图像和70~200 keV VMI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0~200 keV VMI的能级水平与SNR、CNR呈负相关(SNR:r=-1.000,P<0.001;CNR:r=-1.000,P<0.001)。常规CT图像和40~200 keV VMI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498.37,P<0.001),其中40~60 keV VMI的主观图像质量均优于常规CT图像(P均<0.05)。40 keV VMI和常规CT图像术前诊断食管癌T期的准确度均为62.9%(22/35)。结论新型探测器光谱CT 40 keV VMI显示食管癌病灶最佳,其术前诊断食管癌T分期的准确度与常规CT相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能级激光(LLLT)治疗老年灼口综合征(BM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2018年9月到2021年8月就诊于北京医院口腔科的60例老年BMS患者随机分成激光组和对照组,男性7例、女性53例,年龄60~88(68.27±6.38)岁。对激光组患者进行LLLT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无能量的红光和谷维素治疗,并在不同时间段采用视觉模拟量表和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激光组患者经过LLLT治疗,第28天和第90天的有效率均为86.67%(26/30),显著高于对照组63.33%(19/30)(χ2=4.356,P=0.037)。将激光组治疗前、治疗后第28天和第90天3个不同时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BMS患者经过LLLT后,BMS患者疼痛症状缓解并可维持一定时间,焦虑和抑郁状态有所改善,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可能有所反复。两组BMS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28天和第90天视觉模拟量表和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分别进行比较,仅有第28天激光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并有统计学意义(t=2.622,P=0.011),表明使用LLLT能短期缓解BMS患者的焦虑状态,而对患者的抑郁状态无明显作用,长期来说,LLLT缓解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均无明显作用。结论LLLT治疗对改善老年BMS患者的疼痛症状和焦虑状态有一定作用。
简介:目的:观察在胸外科护理管理中采取三级医院护士能级分层培训的应用分析。方法:将2016年于医院工作且参加常规培训胸外科护士457人次,设置为对照组,2017年1月医院开展护士能级分层培训,运用于2017年于医院工作且参加分层培训的胸外科护士503人次为观察组。将两组护士在临床工作中的护理质量及护士对护理的满意度分析。结果:观察组在基础护理、护理安全、健康教育、病房管理、院内感染、护理文书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人次员的学习能力、评估干预能力、交流沟通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管理领导才能、跨文化护理能力、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教育及知识综合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培训结束在临床工作1个月后调查,观察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三级医院护士胸外科护理管理中,采取分层培训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士对培训满意率,效果理想。
简介:摘要目的本实验主要研究的是不同能级护士临床护理模式执行力现状以及影响因素。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我院的90名护士和90名患者,并通过临床护理模式执行力调查、发放自我效能感评定表和社会支持评定表的方式来总结不同能级护士临床护理模式执行力现状以及影响因素。结果不同能级护士临床护理模式执行力和社会支持程度存在显著差异,证实了护士能级、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程度是护士临床护理模式执行力的影响因素。且P<0.05,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能级的护士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临床护理模式执行力,以及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程度,为良好临床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光谱CT单能级技术与高浓度对比剂相联合在提高冠脉成像质量中的作用。方法:基于特定时间(2020年8月-2021年8月)及固定范围内(本院),选取接受光谱CT检查的56例疑似为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将其实施分组(2组,随机数字表法,每组均为28例),A组采用高浓度对比剂(碘美普尔,400mg/ml),B组给予常规对比剂(碘帕醇,370mg/ml);A组重建得到各亚组,分别为传统混合能级图像(A2组)、各单能级图像40~80keV,B组重建得到传统混合能级图像。在右冠状动脉(RCA)、左回旋支(LCX)、左前降支(LAD)、主动脉根部(AO)的中段进行感兴趣区的选取,对A组各亚组及B组图像冠状动脉的CT值、噪声进行测定。结果:A组各亚组的各血管节段的CT、噪声相比,差异显著(P<0.05)。AO的CT值于40、50keV的图像较B组优(P<0.05),RCA、LCX、LAD中段的CT值于40keV较B组图像优(P<0.05)。AO的CT值于40、50keV相比B组图像,明显偏优(P<0.05)。结论:采用光谱CT单能级技术与合高浓度相联合能够获得理想的冠脉成像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双层探测器光谱CT观察冠状动脉支架内管腔的最佳单能级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在双层探测器光谱CT上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检查的49例患者临床和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支架植入,共74枚支架。并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在后处理工作站导出60~120 keV(间隔10 keV)、140~200 keV(间隔20 keV)能级的图像以及常规图像,共计12组。测量支架近段、中段和远段的管腔直径,采用支架内管腔和升主动脉CT差值来表示晕状伪影,并以支架中段管腔的噪声来表示图像噪声。同时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对图像噪声、支架内管腔的强化程度、支架内管腔的晕状伪影以及诊断信心进行主观评估。各参数均采用Friedman检验比较在不同能级图像中的差异。结果在支架近段、中段和远段的直径测量比较中,各组图像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²=427.270、426.375、400.981,P<0.001)。120~200 keV单能级图像所测量的支架内管腔直径较常规及60~100 keV单能级图像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支架内管腔和升主动脉CT之差的比较中,各组图像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²=242.193,P<0.001),且100~200 keV单能级图像均低于常规图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噪声值的比较中,各组图像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²=420.161,P<0.001),且110~200 keV单能级图像低于60~100 keV图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噪声、强化程度、晕状伪影和诊断信心的主观评分中,各组图像间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²=333.827、455.989、276.824、399.497,P<0.001)。100~200 keV单能级图像噪声评分高于常规图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0 keV的强化评分高于其他图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200 keV单能级图像晕状伪影评分高于60~90 keV图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0~120 keV单能级图像的评分高于其他单能级图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层探测器光谱CT能够在临床日常工作中有效地对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进行CCTA检查,且120 keV单能级图像是观察支架内管腔的最佳单能级图像。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产后出血预警评估结合助产士能级管理在阴道分娩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5月在我科住院足月分娩35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预防产后出血,另选择2020年1-5月足月阴道分娩产妇350例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产后出血预测评估表对产妇产后出血情况进行评估,并结合助产士能级管理进行对症干预。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出血率为1.14%,发生产后出血4例,出血量均小于1000ml;对照组产妇的出血率为2.86%,发生产后出血10例,其中3例出血量大于1000m1属于严重的产后出血;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