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回授法健康教育模式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给予发放手册、集中讲座、康复训练专项指导、心理干预、饮食管理等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联合应用回授法健康教育模式。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训练自我效能、康复训练依从行为、膝关节功能等指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的应对自我效能、任务自我效能、康复自我效能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的身体锻炼依从、主动寻求建议依从、锻炼监督依从、康复训练依从性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的美国纽约康奈尔大学特种外科(HSS)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胫骨平台后倾角(PA)高于对照组,胫骨平台内翻角(TPA)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回授法健康教育模式有助于促进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康复自我效能的养成,增强康复训练依从行为,改善关节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Schazker V、VI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入住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的30例Schazker V、VI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男7例、女8例,年龄(60.40±10.76)岁,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15例,男6例、女9例,年龄(53.40±17.82)岁,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评估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参数包括手术时间、失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中更换螺钉次数、骨折复位时间。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或Free-man-Halton检验、秩和检验。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中更换螺钉次数、骨折复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t=-10.729、-20.315、-10.837、-16.472、-6.153,均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05、0.345,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X线片复位质量Rasmussen评分和末次随访膝关节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z=-2.108、-2.320,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7%(1/15)、46.7%(7/1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患者特定的3D打印模型提供了对胫骨平台骨折特征的全面了解,准确的针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术前计划、术中指导及预测术中困难,从而优化了临床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CT重建影像技术对于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诊疗的价值。方法:病例选取2019年7月-2021年7月时间区间内,在我院进行通过手术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共58例。A组患者采取数字化X射线检测,B组患者采取三维CT重建影像技术进行拍摄,比较两组患者骨折分型准确率以及临床诊断正确率。结果:比较两组患者X光检查以及CT三维重建影像检查对于分型的准确率可知,B组分型检查的准确率为93.10%,显著高于A组的82.76%。B组患者的准确率分别为100%以及92.14%,显著的高于A组的82.47%以及84.15%,存在明显差异性。结论:三维CT重建影像技术对于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有较高的准确率以及正确率,具有较高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关节僵硬患者采用温针灸联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20年4月到2021年11月期间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关节僵硬患者,共计72例,按照双色小球法对其分组:分别是参照组36例和研究组36例。其中单独给予康复训练治疗的为参照组,联合温针灸治疗的为研究组,观察对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疼痛评分,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0.05);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研究组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关节僵硬患者采用温针灸联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的效果极为确切,不仅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还可以大幅减轻其肢体疼痛,具有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以关节镜手术治疗胫骨内侧平台骨折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开展时间在2020年间,实验对象为其期间收治的72例胫骨骨折中内侧平台受创患者,所选研究对象均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6例,其中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膝关节镜手术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手术方案应用价值。结果:关节镜组患者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直径、切口长度、卧床时长、切口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长、骨愈合周期等各临床指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且关节镜组患者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的Lysholm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以关节镜手术治疗胫骨内侧平台骨折患者,可有效保障患者预后,缩短患者康复进程,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下床锻炼时间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0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7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89例)和观察组(89例)。对照组接受围术期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下床锻炼时间和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7d、术后14d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下床锻炼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快速康复护理能缩短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下床锻炼时间,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SchatzkerⅢ型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关节镜辅助下微创复位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在68个SchatzkerⅢ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展开,于2020年7月-2021年7月收治入院,所有病例通过系统抽样法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手术方法分为关节镜辅助下微创复位内固定和传统手术,对比手术效果。结果 94.12%研究组患者和76.47%常规组患者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为优良,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指标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SchatzkerⅢ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实施关节镜辅助下微创复位内固定,有助于优化手术质量,提高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85例患者,均于2020年7月-2021年7月因发生胫骨平台骨折于我院就诊并采用手术治疗,采取分组对比,传统组42例采取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微创组43例采取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对两组手术与术后恢复指标进行对比,并于手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观察评估。结果:相比于传统组,微创组术中耗时更少,术后引流量更小,住院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更短,P<0.05;微创组手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更高,P<0.05。结论:给予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损伤更小,手术后患者骨折愈合速度快、恢复时间短,膝关节功能与活动度均获得显著改善。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渐进式康复护理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改善中的应用。方法:本研究对象抽取时间范围为:2020年1月~2021年1月,共包括86例于我院接受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的患者,为了公平、公正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常规康复护理,43例),另一组为观察组(渐进式康复护理,43例),观察两组膝关节评分、膝关节肿胀程度、疼痛评分、生活质量以及康复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步行与上下楼梯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膝关节肿胀程度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后疼痛(VAS)评分相对于对照组来说明显较低,观察组生理、躯体、社会以及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和总体健康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康复依从性为95.34%,与对照组的79.07%相比明显较高,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实施渐进式康复护理不仅仅有助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改善与肿胀、疼痛情况减轻,同时,也促进了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临床推广价值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空心钉与钢板分别联合交锁髓内钉治疗同侧非连续性胫骨干和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34例同侧非连续性胫骨干和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男17例,女17例;年龄26~60岁,平均43.6岁;左18例,右16例。根据内固定方式分为2组:空心钉组16例(采用髓内钉联合空心钉治疗),钢板组18例(采用髓内钉联合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胫骨平台塌陷程度、耗材费用、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下地负重时间、膝关节活动范围、Rasmussen放射学胫骨平台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4例患者术后获得12~28个月(平均17.4个月)随访。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胫骨平台愈合时间、胫骨骨折愈合时间、下地负重时间、膝关节活动范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心钉组术中出血量[(89.4±14.5) mL]、耗材费用[(2.0±0.2)万元]均少于钢板组[(120.8±22.1) mL、(2.6±0.4)万元],皮肤切口长度[(4.1±0.8) cm]短于钢板组[(7.1±0.9) cm],末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89.8±4.5)分]低于钢板组[(93.0±4.2)分],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胫骨平台复位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组术后胫骨平台塌陷程度[0.5(0,2) mm]小于空心钉组的[1.0(0,2) mm],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心钉组1例胫骨干骨折术后不愈合,2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钢板组2例患者伤口延迟愈合,1例骨折延迟愈合,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出现膝部不适,内固定物取出后缓解。结论空心钉与钢板分别联合交锁髓内钉治疗同侧非连续性胫骨干和胫骨平台骨折均可获得良好疗效。采用钢板联合髓内钉治疗虽然创伤大、费用高,但有利于提高胫骨平台的复位质量及术后膝关节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逆行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南华大学衡阳市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1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男5例,女6例;年龄18~70岁,平均54.7岁;骨折根据AO/OTA分型:关节外骨折7例(43-A1型3例,43-A2型3例,43-A3型1例),关节内骨折4例(43-C1型2例,43-C2型2例);闭合性骨折7例,开放性骨折4例(Gustilo分型:Ⅰ型2例,Ⅱ型2例)。均采用新型逆行胫骨髓内钉治疗,术后观察胫骨远端有无内外翻畸形及骨折相关并发症发生,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5~12个月(平均7.4个月)随访。骨折均达到临床愈合,并恢复至日常的生活与工作。胫骨远端无内外翻畸形发生,无术后感染、骨与内固定物外露、骨筋膜间室综合征、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根据AOFAS的踝-后足评分评价:优7例,良4例。结论新型逆行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仍需进一步研究验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内侧支撑钢板及排钉固定治疗累及后外侧Schatzker 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20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26例累及后外侧Schatzker Ⅳ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17例,女9例;年龄为19~51岁,平均36.1岁;所有患者骨折线均累及后外侧胫骨平台,采用内外侧双切口内侧支撑钢板及排钉固定治疗。记录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复位质量、膝关节功能等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为80~200 min,平均140.3 min。26例患者术后获8~18个月(平均14.3个月)随访。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11~17周,平均13.7周;随访过程中未见复位丢失,内固定失败、手术相关并发症出现。末次随访时Rasmussen放射评分为11~18分,平均16.1分。膝关节活动度0~140°,平均120.8°。膝关节功能Rasmussen评分为14~28分,平均24.4分。结论对于累及后外侧的Schatzker Ⅳ型胫骨平台骨折使用内侧支撑钢板及排钉固定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实施诊断期间选用X线、CT三维重建,以及MRI扫描三种方式各自的优势。方法:本项研究所选人员皆为2021年5月-2022年3月该时间节点内于我院接受诊治的胫骨平台骨折人员,入选研究人数定为35例。获取入选研究人员及家属配合后,分别对上述入选人员行X线、CT三维重建及MRI检查,以此统计对比三种检查方式的诊断效果。结果:相较而言,CT三维重建检查结果与MRI检查结果对比差异并不明显(P>0.05),而上述两种检查结束分别与X线检查结果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X线的诊断符合率及分型符合率均更低一些。结论:在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实施诊断的过程中,选用CT三维重建及MRI、X线诊断均有一定价值,但相较而言MRI及CT三维重建的检出率及分型检查准确率更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