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明确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脑脊液乳酸含量及乳酸清除率在患者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自2018年8月至2019年10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70例aSAH患者进入研究。所有患者于术后0~24 h、48~72 h、96~120 h 3个时间点内收集脑脊液检测乳酸含量并计算术后早期(0~72 h)乳酸清除率。术后3个月时对研究对象进行复诊与随访,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生化检查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预后良好组患者共51例,预后不良组患者共19例。预后良好组患者年龄明显小于预后不良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Hunt-Hess分级及改良Fisher分级分布明显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预后良好组患者术后0~24 h、48~72 h脑脊液乳酸含量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脑脊液乳酸平均值≤3.28 mol/L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脑脊液乳酸清除率≥10%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89,95%CI:1.000~1.186,P=0.049)、GCS评分(OR=5.610,95%CI:1.136~27.696,P=0.034)、Hunt-Hess分级(OR=3.921,95%CI:1.084~14.175,P= 0.037)、脑脊液乳酸清除率(OR=9.821,95%CI:1.278~75.483,P=0.028)是影响aSAH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脑脊液乳酸清除率可预测aSAH患者术后转归情况,清除率≥10%患者预后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保妇康凝胶与乳酸杆菌治疗非特异性阴道炎的疗效。方法:选择 100例非特异性阴道炎患者,时间选择: 2017年 2月 ~2019年 2月,随机数字编号分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单一保妇康凝胶治疗,研究组保妇康凝胶与乳酸杆菌联合治疗。对组间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外阴瘙痒率、阴道局部红赤率)进行指标对比。结果:就研究组而言,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外阴瘙痒率、阴道局部红赤率)指标低于对照组, P< 0.05,差异性显著。结论:保妇康凝胶与乳酸杆菌治疗非特异性阴道炎的疗效价值显著,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碱酯酶、乳酸对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入住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急诊ICU的86例脓毒症患者,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将86例患者分为脓毒症组(62例)和脓毒性休克组(24例);再根据患者28 d生存情况将86例患者分为存活组(57例)和死亡组(29例)。记录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生命体征、呼吸机使用情况、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胆碱酯酶、乳酸、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及28 d预后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胆碱酯酶、乳酸评估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价值。结果脓毒症组患者胆碱酯酶水平[3 897.30(2 970.70,4 760.15)U/L vs. 2 718.05(2 080.25,3 182.05)U/L]显著高于脓毒性休克组患者,而乳酸水平[2.09(1.15,2.99)mmol/L vs. 3.00(2.10,7.00)mmol/L]、APACHEⅡ评分[9.00(6.00,15.00)分vs. 15.50(9.00,19.75)分]及SOFA评分[4.00(2.00,7.50)分vs. 9.50(6.25,13.75)分]均显著低于脓毒性休克组患者(P均< 0.05)。存活组患者胆碱酯酶水平[(3 933 ± 1 484)U/L vs.(2 678 ± 756)U/L]显著高于死亡组患者,而乳酸水平[2.14(1.24,2.98)mmol/L vs. 4.55(1.72,12.13)mmol/L]、APACHEⅡ评分[9.00(6.00,14.50)分vs. 17.50(15.00,19.75)分]及SOFA评分[5.00(2.50,8.50)分vs. 10.50(7.50,13.75)分]均显著低于死亡组患者(P均< 0.05)。将胆碱酯酶、乳酸、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胆碱酯酶是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保护因素,而乳酸、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则是脓毒症患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 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胆碱酯酶、乳酸、胆碱酯酶联合乳酸、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均对脓毒症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预测价值(P均< 0.05)。结论胆碱酯酶和乳酸对脓毒症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均具有预测价值,可协助临床医生做出准确、快速的判断。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压氧治疗对老年脑出血患者脑水肿及血浆脑钠肽、脑脊液乳酸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8年 6月至 2019年 6月医院收治的 92例老年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 46例。给予常规组常规治疗,实验组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脑水肿体积及血浆脑钠肽、脑脊液乳酸浓度。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在第 14天、第 21天、第 30天后的脑水肿体积及血浆脑钠肽、脑脊液乳酸浓度明显低于常规组的脑水肿体积及血浆脑钠肽、脑脊液乳酸浓度,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对老年脑出血患者脑水肿及血浆脑钠肽、脑脊液乳酸浓度的影响积极,能够减小患者脑水肿体积,让患者的血浆脑钠肽、脑脊液乳酸浓度减少,值得在临床医学上推广和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水平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0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66例a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责任动脉瘤位于前循环136例,位于后循环30例;经开颅手术夹闭治疗57例,血管内治疗99例,血管内治疗+手术夹闭治疗2例,仅内科保守治疗8例。根据入重症监护室72 h内最高血乳酸水平分为乳酸正常组(血乳酸≤2.2 mmol/L)和乳酸增高组(血乳酸>2.2 mmol/L)。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患者的预后,1~3分为预后不良,4~5分为预后良好。比较两组入院Hunt-Hess分级、责任动脉瘤部位、并发症的发生及预后等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估影响aSAH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166例患者中,54例(32.5%)出现乳酸增高。乳酸正常组(112例)与乳酸增高组在基础疾病、责任动脉瘤部位及治疗方式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入院Hunt-Hess分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乳酸增高组脑血管痉挛、迟发性脑缺血(DCI)、低白蛋白血症及贫血的发生率均高于乳酸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乳酸增高组出院及随访时预后不良患者的比例均高于乳酸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入院Hunt-Hess分级、脑血管痉挛、DCI、低白蛋白血症、贫血、动脉血乳酸水平是影响aSAH患者预后的临床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Hunt-Hess分级≥Ⅲ级(OR=4.424,95% CI:1.029~19.025,P=0.046)、脑血管痉挛(OR=4.140,95% CI:1.197~14.326,P=0.025)、低白蛋白血症(OR=5.385,95% CI:1.142~25.396,P=0.033)、贫血(OR=8.341,95% CI:1.579~44.051,P=0.012)及动脉血乳酸水平升高(OR=7.997,95% CI:2.313~27.651,P=0.001)是影响aSAH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SAH患者急性期动脉血乳酸水平可能与入院Hunt-Hess分级、脑血管痉挛、DCI等并发症的发生有关;动脉血乳酸水平升高是影响aSAH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或可作为aSAH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一个生物学标志物。
简介:摘要: 目的探求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的 N- 末端 B型脑钠肽前体水平与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的相关性。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围手术期不同补液方案下积极补充乳酸林格液(LRS)预防和减轻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PEP)的作用与安全性,分析精准量化的补液方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自建库至2020年2月的文献,收集不同补液方案的LRS预防和减轻PEP的随机对照研究,试验组围手术期予以LRS积极补液,补液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标准剂量LRS或生理盐水补液。由2名研究员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以及评估偏倚风险,RevMan 5.3软件用于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篇文献,包括2 261例患者,试验组1 140例,对照组1 121例。荟萃分析结果,试验组在围手术期总补液时长约9 h内以5.0 ml·kg-1·h-1的速度补液,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PEP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32,95%CI:0.21~0.48,P<0.05),中重度PEP发生率也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28,95%CI:0.09~0.84,P<0.05)。而不增加补液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但是在9 h内以4.0~4.5 ml·kg-1·h-1的速度补液以及在总补液时长约24 h内以小于4.0 ml·kg-1·h-1的速度补液时,两组间PEP发生率、中重度PEP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围手术期约9 h内以5.0 ml·kg-1·h-1的速度补充LRS是当前证据下预防和减轻PEP的最合理的补液方案,推荐临床应用以及值得进一步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 对老年性阴道炎采取乳酸杆菌 +雌三醇 +甲硝唑方案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 2019 年 4 月 ~2020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 70 例老年性阴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5 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乳酸杆菌 + 甲硝唑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 乳酸杆菌 +雌三醇 +甲硝唑方案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阴道健康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阴道健康评分( 92.65 ±2.36 )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81.34 ±6.42 )分, P<0.05 ,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2.86% 显著低于对照组 17.14% , P<0.05 ,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阴道炎患者采用甲硝唑 + 乳酸杆菌 + 雌三醇治疗,可得到良好的疗效,有效改善阴道健康情况,且安全性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脓毒症(sepsis)患儿转入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24 h内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以下简称为24 h-LDH水平),对其疾病程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5月4日至2016年12月31日,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PICU住院治疗的326例脓毒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年龄、住院时间、24 h-LDH水平、感染性原发性疾病的受累器官和(或)系统、器官损伤、出院转归等临床病例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或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对患儿年龄、住院时间、24 h-LDH水平等进行比较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对24 h-LDH水平分别与脓毒症严重程度、是否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和出院转归进行相关性分析。绘制脓毒症患儿24 h-LDH水平预测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SS)、MODS及死亡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根据约登指数最大原则,确定24 h-LDH水平,对预测严重脓毒症、SS、MODS及死亡的最佳临界值,并计算其预测上述指标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结果①脓毒症、严重脓毒症、SS患儿发生MODS发生率分别为27.5%(30/109)、68.8%(121/176)和78.0%(32/41),死亡率分别为0、8.0%(14/176)和22.0%(9/41)。②脓毒症、严重脓毒症、SS患儿24 h-LDH水平中位数分别为718 U/L(560~976 U/L),871 U/L(666~1 972 U/L)和1 588 U/L(799~2 150 U/L),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445,P=0.008)。发生MODS患儿的24 h-LDH水平中位数为713 U/L(571~967 U/L),显著低于未发生者的1 002 U/L(706~2 150 U/L),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745,P<0.001)。痊愈、好转、放弃和死亡患儿24 h-LDH水平中位数分别为712 U/L(584~945 U/L)、824 U/L(605~1 200 U/L)、1 311 U/L(716~2 150 U/L)和2 150 U/L(1 380~2 150 U/L),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38.105,P<0.001)。③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24 h-LDH水平分别与脓毒症严重程度、是否发生MODS呈正相关关系(rs=0.290、0.319,P<0.001),24 h-LDH水平与脓毒症患儿出院转归呈负相关关系(rs= —0.387,P<0.001)。④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24 h-LDH水平预测患儿发生严重脓毒症、SS、MODS及死亡的ROC-AUC分别为0.658(95%CI:0.598~0.719,P<0.001),0.671(95%CI:0.583~0.759,P<0.001),0.685(95%CI:0.628~0.742,P<0.001)和0.788(95%CI:0.698~0.879,P<0.001)。根据约登指数最大原则,患儿发生上述4种情况时,血清LDH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 294.0 U/L、1 307.0 U/L、1 318.5 U/L和1 323.0 U/L(血清LDH水平正常参考值上限为618 U/L),此时对于预测患儿发生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MODS和死亡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39.2%、63.4%、43.7%和82.6%,87.2%、74.7%、78.2%和73.9%。⑤24 h-LDH水平>1 236 U/L的脓毒症患儿的MODS发生率,是24 h-LDH水平≤1 236 U/L者的4.565倍(OR=4.565,95% CI:2.662~7.830,P<0.001)。⑥患儿出院转归情况为死亡、放弃、好转的与痊愈发生可能性比较,24 h-LDH水平>1 236 U/L患儿,分别较24 h-LDH水平≤1 236 U/L者增高25.175倍(OR=25.175,95%CI:7.741~81.875,P<0.001),增高5.979倍(OR=5.979,95%CI:3.142~11.380,P<0.001),增高1.619倍(OR=1.619,95%CI:0.824~3.182,P=0.162)。结论脓毒症患儿24 h-LDH水平与脓毒症严重程度、是否发生MODS及出院转归情况均有关,尤其是24 h-LDH水平>1 236 U/L,可考虑作为预测脓毒症患儿发生MODS风险及判断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简介:【摘要】目的:于阴道炎患者中乳酸菌阴道胶囊+硝呋太尔制霉菌素阴道软胶囊的疗效进行研究。方法:选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100例阴道炎患者开展研究,双盲法分为乙组同甲组,各50例。乙组以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为主,甲组在乙组治疗基础上加硝呋太尔制霉菌素阴道软胶囊,对比甲乙两组的复发率和治疗效果。结果:实施不同治疗方法后,甲组复发率小于乙组(P<0.05);甲组治疗总有效率大于乙组(P<0.05)。结论:于阴道炎患者中,乳酸菌阴道胶囊+硝呋太尔制霉菌素阴道软胶囊可提高疗效,并可减少复发的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酸杆菌活菌制剂联合甲硝唑对细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微环境的影响。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 260 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 130 例,分别实施 甲硝唑栓 与乳酸杆菌活菌制剂联合 口服甲硝唑片 进行治疗,比较两组阴道微环境的改善情况。 结果:观察组的 阴道 分泌物无异常、 阴道 pH 值 > 4.5 、 胺臭味试验 呈阴 性 以及 线索细胞 呈阴 性 的例数均高于参照组,且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 显著高于参照组, 有统计学价值( P<0.05 )。 结论:对细菌性阴道炎患者采用乳酸杆菌活菌制剂联合 口服甲硝唑片 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阴道微环境,值得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PAP)患者临床特征与血清肿瘤标志物及乳酸脱氢酶(LDH)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4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PAP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各项血清肿瘤标志物、LDH水平与血气指标、肺功能、疾病严重程度评分(DSS)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回顾的44例PAP患者中,28例有吸烟史,10例粉尘接触史,1例长期农药接触史,1例喷漆接触史。PAP以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血清LDH升高37例,癌胚抗原(CEA)升高35例,细胞角蛋白19片段21-1(CYFRA21-1)升高36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升高23例,糖类抗原CA15-3升高15例。血清LDH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呈负相关(r=-0.504、-0.490、-0.542,P值均<0.05)。血清CEA水平与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及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均呈负相关(r=-0.591、-0.478、-0.421,P值均<0.05)。血清CYFRA21-1、CA15-3与PaO2均呈负相关(r=-0.680、-0.544,P值均<0.05)。血清CEA、CYFRA21-1、CA15-3与LDH均呈正相关(r=0.556、0.574、0.534,P值均<0.05)。DSS与LDH、CEA、CYFRA21-1、CA15-3均呈正相关(r=0.389、0.409、0.604、0.490,P值均<0.05)。全身麻醉下肺泡灌洗术后患者PaO2、DSS有显著性改善(t=-2.342、2.668,P值均<0.05)。全身麻醉下肺泡灌洗术后PAP患者血清LDH、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显著低于术前(P值均<0.05),CYFRA21-1灌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43,P>0.05)。结论烟雾或其他有毒气体或颗粒可能是PAP的诱发因素。血清肿瘤标志物及LDH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在临床上动态监测这些指标,建立一个多因素指标模型可评估PAP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疗效。
简介:【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 (BV)联合应用 乳酸菌阴道胶囊与维生素 D 治疗的临床 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 2017 年 8 月 - 2019 年 3 月收治的 BV的孕妇 88 例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所有孕妇血清 25- (OH)D缺乏和不足,随机将其 分为相同例数的两组: 对照组和研究 组,每组患者各有 44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 乳酸菌阴道胶囊与 甲硝唑栓治疗 。研究 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联合维生素 D胶囊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 妊娠结局。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 95.4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9.5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维生素 D 水平明显升高,胎膜早破、早产、产褥感染以及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妊娠期 BV 患者联合应用 乳酸菌阴道胶囊与 维生素 D 治疗的 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明显减少,值得进行大力的临床推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总结利奈唑胺引起老年患者低血糖、乳酸酸中毒、全血细胞减少严重不良反应的病例,旨在加强临床医生对利奈唑胺不良反应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北京医院呼吸科收治的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RUTI)的患者,该患者在长疗程、反复使用利奈唑胺治疗过程中出现了严重低血糖、乳酸酸中毒、全血细胞减少的不良反应,同时收集2018年12月以前国内外报道的利奈唑胺引起以上3种严重、少见不良反应的文献,对利奈唑胺引起以上3种严重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联同本例复习2018年12月以前应用利奈唑胺引起乳酸酸中毒、全血细胞减少、严重低血糖不良反应的病例共86例,86例患者男女比例为1.8∶1.0,中位年龄64.5岁,65岁及以上老年患者44例,占51.2%。发生乳酸酸中毒的57例患者合并肝脏、肾脏基础病疾病最多见,共25例(43.9%,25/57)。乳酸酸中毒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为4 h~109 d,中位数值32 d,血乳酸峰值为2.6~38.1 mmol/L,中位数值13.3 mol/L。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于用药后4 h~120 d,中位数值21 d。低血糖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为用药8 h~26 d,中位时间为10.3 d,血糖最低值为0.2 mmol/L。86例患者中61例(70.9%)患者好转,51例单纯发生乳酸酸中毒患者中有12例死亡,病死率为23.5%,单纯发生全血细胞减少和低血糖患者在及时停用利奈唑胺和对症治疗后病情均好转。结论临床医师在对老年患者应用利奈唑胺过程中应警惕低血糖、乳酸酸中毒、全血细胞减少的严重不良反应,建议在使用中注意监测血糖、血乳酸和血常规变化规律,避免长疗程使用利奈唑胺,使患者在最大程度上获益。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白蛋白比值(NAR)和乳酸对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南京市第一医院ICU收治的118例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C反应蛋白质(CRP)、降钙素原、NAR、白细胞计数、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乳酸、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行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肺部感染、腹腔感染、泌尿系感染、血行感染和28 d死亡情况。将上述因素纳入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初步筛选出相关的影响因素,再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影响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AR、乳酸及两者联合对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并用Z检验比较曲线下面积(AUC)。结果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初步筛选出影响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的9个因素,包括男性[比值比(OR)= 0.345,95%置信区间(CI)(0.603,3.357),P = 0.004]、SOFA评分[OR = 1.183,95%CI(1.036,1.350),P = 0.013]、NAR [OR = 2.849,95%CI(1.487,5.457),P = 0.002]、乳酸[OR = 1.275,95%CI(1.108,1.467),P = 0.001]、机械通气时间[OR = 0.254,95%CI(1.025,1.223),P < 0.001]、行CRRT [OR = 4.585,95%CI(1.737,12.100),P = 0.002]、存在肺部感染[OR = 0.282,95%CI(0.898,4.732),P < 0.001]、存在腹腔感染[OR = 0.460,95%CI(0.392,1.989),P = 0.002]、存在泌尿系感染[OR = 0.464,95%CI(0.201,2.195),P < 0.001]。将上述影响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AR [OR = 4.424,95%CI(1.427,13.717),P = 0.010]、乳酸[OR = 1.267,95%CI(1.008,1.594),P = 0.043]、机械通气时间[OR = 1.168,95%CI(1.007,1.356),P = 0.041]、行CRRT [OR = 5.148,95%CI(1.069,24.794),P = 0.041]是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AR [AUC = 0.676,95%CI(0.572,0.780),P = 0.001]、乳酸[AUC = 0.696,95%CI(0.592,0.800),P < 0.001]及NAR和乳酸联合[AUC = 0.759,95%CI(0.699,0.850),P < 0.001]均对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具有预测价值,且NAR和乳酸联合的AUC显著高于NAR(Z = 2.110,P = 0.035)及乳酸(Z = 1.991,P = 0.047)。结论NAR和乳酸对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两者联合能够提高预测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酸清除率(LCR)联合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在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预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收治的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94例,根据患者出院后60 d内是否发生DEACMP将患者分为DEACMP组(n=33)和预后良好组(n=61),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LCR、BIS,分析各组LCR与BIS之间的相关性,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LCR、BIS及二者联合对DEACMP的预测价值。结果DEACMP组在第1 d、3 d、5天的LCR、BIS均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DEACMP组第1 d、3 d、5天的LCR与BIS之间呈正相关(r=0.371,P<0.05);预后良好组第1 d、3 d、5天的LCR与BIS之间亦呈正相关(r=0.373,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LCR、BIS及二者联合预测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ASCOP)患者发生DEACMP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3(95%CI:0.707~0.897)、0.941(95%CI:0.886~0.997)、0.949(95%CI:0.879~1.000)。结论LCR联合BIS对ASCOP患者发生DEACMP有很高预测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时间段的血乳酸水平对脓毒症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以期为临床上合理选用血乳酸提供一定的研究证据。方法基于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纳入3 299例脓毒症患者。根据患者院内死亡情况,将3 299例脓毒症患者分为院内存活组(2 445例)和院内死亡组(85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比、监护室类型、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APSⅡ)、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入院24 h内血乳酸的最大值[血乳酸(24 h,max)]及最小值[血乳酸(24 h,min)]及24 ~ 48 h血乳酸的最大值[血乳酸(48 h,max)]及最小值[血乳酸(48 h,min)]。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院内死亡的相关因素,并用Z检验比较曲线下面积(AUC)。结果院内存活组患者的血乳酸(24 h,max)[3.0(1.8,4.8)mmol/L vs. 3.6(2.1,6.3)mmol/L]、血乳酸(24 h,min)[1.5(1.1,2.2)mmol/L vs. 1.8(1.3,2.9)mmol/L]、血乳酸(48 h,max)[1.5(1.1,2.3)mmol/L vs. 2.5(1.5,4.4)mmol/L]、血乳酸(48 h,min)[1.3(1.0,1.8)mmol/L vs. 1.9(1.3,3.2)mmol/L]、SAPSⅡ评分[44(35,54)分vs. 48(37,59)分]及SOFA评分[6(4,9)分vs. 8(5,11)分]均较院内死亡组显著降低(H = 7.350、9.535、13.473、12.720、6.734、8.033,P均< 0.001)。将上述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乳酸(24 h,max)[比值比(OR)= 1.099,95%置信区间(CI)(1.069,1.130)]、血乳酸(24 h,min)[OR = 1.300,95%CI(1.220,1.385)]、血乳酸(48 h,max)[OR = 1.330,95%CI(1.271,1.391)]、血乳酸(48 h,min)[OR = 1.558,95%CI(1.451,1.673)]、SAPSⅡ评分[OR = 1.014,95%CI(1.008,1.020)]和SOFA评分[OR = 1.084,95%CI(1.059,1.110)]均为影响脓毒症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P均< 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乳酸(24 h,max)[AUC = 0.574,95%CI(0.551,0.597)]、血乳酸(24 h,min)[AUC = 0.614,95%CI(0.591,0.636)]、血乳酸(48 h,max)[AUC = 0.693,95%CI(0.672,0.715)]、血乳酸(48 h,min)[AUC = 0.689,95%CI(0.668,0.710)]、SAPSⅡ评分[AUC = 0.577,95%CI(0.555,0.600)]及SOFA评分[AUC = 0.592,95%CI(0.569,0.614)]对脓毒症患者院内死亡均具有预测价值(P均< 0.001),且血乳酸(48 h,max)和血乳酸(48 h,min)的AUC均显著高于血乳酸(24 h,max)(Z = 7.310、7.064,P均< 0.001)和血乳酸(24 h,min)(Z = 5.078、4.821,P均< 0.001)、SAPSⅡ评分(Z = 7.126、6.880,P均< 0.001)和SOFA评分(Z = 6.204、5.959,P均< 0.001)。结论入院24 ~ 48 h的血乳酸水平对脓毒症患者院内死亡可能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MPP)患者血清铁蛋白(SF)和乳酸脱氢酶(LDH)表达变化及其对预后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8年10月衡水市人民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94例RMPP患儿为RMPP组,同时选取轻型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为MPP组(60例)及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60例);依据是否存活将RMPP组患儿分为死亡组(43例)和生存组(51例)。检测RMPP组、MPP组及对照组儿童SF和LDH水平,分析RMPP组SF和LDH与患儿预后的相关性。利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对RMPP组患儿预后进行有效评估。结果RMPP组患儿外周血中LDH含量[(438.3 ± 18.5)IU/L]高于MPP组患儿[(254.3 ± 21.8)IU/L]和对照组[(136.8 ± 13.1)]I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8.7、P = 0.001,t = 19.1、P = 0.001)。RMPP组患儿外周血中SF含量[(412.1 ± 20.6)ng/ml]高于MPP组患儿[(120.7 ± 13.3)ng/ml]和对照组[(96.9 ± 11.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15.1、P = 0.001,t = 18.4、P = 0.001)。与生存组RMPP患儿比较,死亡组RMPP患儿LDH[(473.2 ± 23.2)IU/L vs.(416.4 ± 19.1)IU/L]和SF[(445.2 ± 20.1)ng/ml vs.(396.2 ± 17.6)ng/ml]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16.527、P = 0.037,t = 19.845、P = 0.015)。生存组RMPP患儿LDH和SF水平显著高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16.527、P = 0.037,t = 19.845、P = 0.015)。LDH的AUC(0.8)大于SF(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5.735、P = 0.03)。LDH联合SF检测的灵敏度(90.3%)高于LDH检测(82.6%)(χ2 = 5.292、P = 0.016)和SF检测(79.6%)(χ2 = 5.369、P = 0.024);LDH联合SF检测的特异度(88.4%)高于LDH检测(81.9%)(χ2 = 6.408、P = 0.011)和SF检测(81.7%)(χ2 = 6.278、P = 0.0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LDH和SF水平与RMPP患儿的预后呈正相关(r = 2.162、P = 0.015,r = 1.485、P = 0.022)。结论与健康儿童和MPP患儿相比,RMPP患儿LDH和SF水平显著升高,且二者与RMPP患儿的预后密切相关,LDH和SF水平较高的患儿预后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