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人格独立成编的问题属于立法技术问题。从立法技术上看,人格独立成编面临着诸多难以突破的技术障碍。人格独立成编势必以牺牲民法典的体系性和科学性为代价,实不足取。因此,建议放弃人格编,维持人格确认和人格保护的'二分'法律格局,在侵权责任编中专设'人格侵权责任'章,加强人格的保护。

  • 标签: 人格权 立法技术 民法典
  • 简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的姓名、肖像的商业价值愈来愈高,呈现商品化趋势,而我国对于这部分人格的财产利益尤其是死者的人格财产利益缺乏保护,本文通过对我国当前死者人格财产利益的民法保护现状分析,提出相关改善建议。

  • 标签: 死者 人格权 财产利益 民法保护
  • 简介:一、一般人格规范缺失人格系以维护人格自主与人之尊严为己任之权利,先经由民法而获承认,后为对抗国家权力戕害,上升为宪法上之基本权利。因此,人格既是私法权利,也属宪法基本权利。人格为民事权利之一种,为各国民法所承认。人格又被分为特别(具体)人格与一般人格,前者指法律明文规定之人格

  • 标签: 人格权保护 侵权责任法 宪法基本权利 一般人格权 述评 国家权力
  • 简介:摘要: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也变得越发严重,但是传统的人格法不足以有效的保护人们的环境权益,如何通过立法全面的保护人们的环境人格已经成为了很多学者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对制定环境人格的必要性以及其内容和性质进行了简单介绍,并探索了环境人格民法保护措施,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可以为环境人格民法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 标签: 环境人格权 民法保护 研究
  • 简介:人格立法定位需明晰人格人格相互关系,这与二者的基本涵义、法律属性密切相关。在法律领域,人格是法律上人的资格;人格是以法律上的人为主体,以人自身为客体,以自我决定和防御请求为主要权能。人格可分为私法人格与公法人格;人格分为民法人格与宪法人格,宪法人格对民法人格具有重大的价值意义。人格人格呈现法律体系关系;在制定法上,存在人格人格下位的垂直结构、并列使用的平行结构,以及仅适用二者之一的单一结构关系。鉴于人格之于人格的地位、作用及结构关系;人格的自然权利属性;主体(主体资格、人格)——人格之外的民事权利——权利救济的立法逻辑更贴近生活真实等理由,人格应置于民事主体制度。

  • 标签: 人格 人格权 立法定位 民法典
  • 简介:一般人格作为抽象概念发挥了弥补具体人格制度不足的作用,成为保护新兴人格利益的强有力工具,但也因其概念太过抽象、内涵不确定而备受质疑。一般人格的适用对行为人的自由造成了阻碍,法官自由裁量的随意性也让其作用大打折扣。类型化的方法是摆脱一般人格抽象困境的良方,类型化对划定一般人格的界限范围,衡平权益保护和行为自由起到积极作用。以司法案例为基础,在考虑排除具体人格、以行为导向为主、以客体导向为辅及道德和习惯等非正式规范等因素后,可将侵犯一般人格的行为归纳为对生命周期仪式破坏的行为、欺诈性抚养、严重侮辱他人的行为、非法剥夺人身自由的行为、侵犯他人信用的行为等五个类型。

  • 标签: 一般人格权 类型化 其他人格利益
  • 简介:摘要: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也变得越发严重,但是传统的人格法不足以有效的保护人们的环境权益,如何通过立法全面的保护人们的环境人格已经成为了很多学者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对制定环境人格的必要性以及其内容和性质进行了简单介绍,并探索了环境人格民法保护措施,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可以为环境人格民法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 标签: 环境人格权 民法保护 研究
  • 简介:在德国,媒体对人格的侵犯问题一向是备受学术界和司法实践关注的问题,因为它涉及两项为宪法所提供和保障的基本权利,一是受《宪法》第1条第1款和第2条第2款保护的人格,二是受《宪法》第5条第1款保护的新闻自由。这两项权利不仅对一个民主和自由的社会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在宪法的层面上是平等的,不存在对其中一项权利的保护优先于另一项权利的问题。所以,在面对具体的案例时,如何在对这两项权利的保护中取得很好的平衡,是德国的法学家和法官们共同面对的首要和核心的任务。本文希望通过对德国民法在媒体侵犯人格的情形下提供损害赔偿请求的前提条件进行全面的考察,在人格和媒体自由的保护之间明确一个界限——一条为了保护个体的人格而禁止媒体跨越的界限。在德国长期的司法实践中发展出的规则对我国的人格保护制度的完善也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标签: 损害赔偿请求权 德国民法 德国宪法法院 侵害人 物质损害 司法实践
  • 简介:关于人格能否在民法典中独立设编的问题,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论。在立法机关草拟《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人格编(草案·室内稿)》之后,反对方提出了四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理由,即人格是民法不确定概念,只能在民法中碎片化表达;人格与其他民事权利类型不同,不是独立的民事权利;人格的客体是人格,应当由民法总则特别是《宪法》规定;民法分则设置人格编就破坏了民法的结构、逻辑和民事制度体系。这四个理由不足以动摇民法人格编草案的理论基础,民法人格编草案符合民法典逻辑体系的圆满性和自洽性,能够成为民法典大厦中的一个坚实可靠的组成部分。

  • 标签: 人格权编 确定的法律概念 人格利益 民事权利类型 逻辑体系
  • 简介:比较法研究百期之际,蒙王泽鉴先生厚爱,截获先生一宏篇大作“人格的具体化及其保护范围·隐私篇”。展卷拜读,为其立意、方法、内容和资料慨叹观止之余,亦为今日大陆民法学和比较法学界得一大文窃喜也!不揣冒昧,敢说此文乃该领域鲜见之精湛作品,足可为今日明日法律人治学之范式。就其立意而言,此文绝非就题论题,而是用意高远,不啻在探讨研究具体法律制度原理,更在阐释一种世界观和人文思想,展现一种治学境界,指引一种治学路径。就其方法而言,不仅以理论教条论述之,更以司法判例实证之;不仅有大陆法律分析,更有英美法律概括;不仅对当下问题进行发掘,更对未来问题予以展望。此文既可为比较法学方法的一种示范,又可为民法学和其他部门法学的一种指引,比较法学和部门法学在此文中得到可谓完美的结合。就其内容而言,大陆有关人格讨论既久,然深刻者少,而对隐私如此深入、缜密和充实且有历史感、时代感和立体感之著述至今未见。读之豁然开朗,悟之别有天地。比之时下侵权行为法立法和学术讨论,一望可知深浅,静心研读,必可从中获得良多启发。就其资料而言,远近中外,学说判例,信手拈来,左右逢源,千丝万缕,抽丝剥茧,恰似天地经纬尽在股掌把握之中。治学之如此大气潇洒,细致严密,非一日之功可得,非大家所不能也。感佩之间,谨将此大文一无保留分期献之以飨法学界同仁。此乃本刊百期之荣幸,亦为本刊百期之厚礼。

  • 标签: 保护范围 隐私权 人格权 治学境界 具体法律制度 司法判例
  •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打击和惩治黄赌毒黑拐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保护人民人身、财产权、人格”。针对报告关于“人格”的论断,笔者谈一些学习体会,与学界同仁交流。

  • 标签: 人格权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保障 民法 宪法 违法犯罪活动
  • 简介:是否确立“一般人格”是我国人格法起草中的关键问题。然而,在正反两方激烈论争的背后,潜藏的是“客观主义权利观”和“财产性人格”的观念共识,这使得“一般人格”在权利内涵上无法证立,在概念外延上又与“人格”发生重合。共识困境的发掘和观念转型的探索需要以“人权伦理”和“行为导向”为基础重塑“一般人格”,其不但充分论证了“一般人格”的权利属性,而且妥当处理了一般人格、具体人格人格的逻辑关系,进而消除了我国人格立法中的理论窒碍。

  • 标签: 客观主义权利观 财产性人格 人身性人格 一般人格权 原则权利
  • 简介:著作法存在诸多谜题,不仅体现在著作是纯粹的财产权还是财产与人格一体的逻辑困境上,更体现在相比作者而言,为何发明人缺乏独立完整的人格,署名可否转让,将法人视为作者的体系矛盾等等,且各国对作者人格的保护态度和设模式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引入事实问题与价值问题相区分的分析方法可以揭示:作者人格与其他权利一样皆为功能性建构,服务于特定的公众需求、经济水平及社会目标,而论证其正当性的哲学观念仅仅发挥着隐藏某一价值取向说服他人接受的修辞作用,而非揭示事物本质或科学真理,这恰恰彰显了法学作为人文学科的内在规律。

  • 标签: 作者人格权 功能建构 心理偏好 修辞术
  • 简介:我国目前对于一般人格的立法规定是不完善的,在民法典中设立人格编,设定一般人格制度具有重要意义。一般人格是宪法确立的基本权利化为司法实践的维权实现,单列人格编,采用概括保护原则可以为弥补具体人格保护之不足提供法律依据。

  • 标签: 人格权性质 制度思考 性质制度
  • 简介:和谐社会的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是民主法治,民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之源,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基本保障.而法治则要求一切个人和机构在法律之下一律平等.人格作为一种独立的民事权利是以维护和实现身体完整、人格尊严、人格自由为目标的。而人的尊严、价值和人身自由等受到应有的尊重,才会形成和睦、和谐的人际关系,个人的自由性和潜力也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也能够实现个人的独立人格。我国目前对人格的保护还不够完善,本文将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视角出发探讨人格的法律保护。

  • 标签: 人格权法律 和谐社会人格权 法律保护
  • 简介:本文从人格的法律概念、人格的要素、人格的特征等方面探讨了人格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本文认为,人格具有非财产性、绝对性、支配性、固有性、专属性五大特征。人格的定义可以表述为:人格是民事主体固有的以其人格要素为客体的专属支配

  • 标签: 人格权 人格权特征 专属支配权
  • 简介:人格的财产性价值随着商业社会的发展,愈加凸现。自然人的姓名、肖像等人格标识被广泛应用于商事活动中,自然人商事人格观点的提出引发了的对传统民事人格制度的挑战。本文基于民商分立立法模式,借鉴国外先进立法制度,试图构建我国的自然人商事人格规则,以期引发人们对人格当中经济利益内涵的重视并为人格的商业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人格权 商事人格权 公开权
  • 简介:人格内涵的核心要素是“人格”。人格的意义经历了自“身份人格”到“抽象人格”再到“具体人格”的三部曲式的主题演进。这种演进并非革命式的突变,而是一个传统与现代的逐渐交融从而使得人格意义不断丰富的过程。从历史与现实双重维度出发,作为人格客体的人格具有伦理与利益二元属性。相应地立基于这种二元人格之上的人格在内涵上亦有内外两个层面。人格的内涵在本质上乃是内在于人的伦理价值,而在形式上表现为外在于人的人格利益。应特别注意确保人格内外两个层面的平衡。

  • 标签: 人格 人格权 伦理价值 人格利益
  • 简介:针对目前理论界关于我国是确立人格制度还是人身制度的争议及“人格、人身”法律史基础理论研究的缺乏,结合当今中国民法和侵权法的立法现实,确认中国采取“人身立法模式”,反思人格从人身制度独立出来后的若干理论问题,并且从“人格、人身”的区别和联系关系中,探讨应当重构人身及人身损害赔偿的权利体系以及对人身关系调整对象的学术价值。

  • 标签: 人格权 人身权 权利体系 学术价值
  • 简介:一般认为,对待著作人格的不同态度被认为是大陆法和普通法国家著作法的重要区别之一。在特殊情况下,著作人格保护与利用作品的商业自由之间存在冲突,这是质疑著作人格保护的重要理由。通过对我国著作人格立法和司法进行系统的实证分析,其基本结论是:我国法上的著作人格保护制度混合了大陆法和普通法的精髓,以协调作者和作品使用者之间的不同利益。一方面,我国著作法对作者的非财产利益给予了较强的保护;另一方面,在确实存在合法的商业利益之时,通过对著作人格的限缩解释而确保商业自由。即,著作人格保护的中国经验是,著作人格既具有激励作者非经济动因的作用,也具有矫正作者弱势地位的经济激励作用;其负面效应的克服,系通过限制著作人格的行使以协调商业自由利益。

  • 标签: 著作人格权 大陆法 普通法 中国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