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精神科门诊睡眠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我院精神科于2023年6月至2023年12月收治60例门诊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睡眠质量为(0.71±0.61)分,日间功能障碍为(0.82±0.47)分,入睡时间为(0.81±0.51)分,催眠药物为(0.11±0.20)分,睡眠时间为(1.43±0.59)分,睡眠障碍为(1.11±0.12)分,睡眠效率为(1.75±0.65)分,其低于对照组的(2.38±0.34)分、(2.43±0.59)分、(2.24±0.74)分、(2.71±0.61)分、(2.58±0.62)分、(2.43±0.59)分和(2.64±0.62)分(P<0.05);观察组的SAS评分为(48.23±5.10)分,SDS评分为(25.30±5.46)分,其低于对照组的(52.86±4.54)分和(28.67±3.35)分(P<0.05)。结论:加强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门诊睡眠障碍患者的症状,调整其心理状态,从而利于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遵从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为患者提供人性化优质服务的宗旨,通过无缝隙全程导诊就诊流程,提高患者就诊效率及患者满意度,及时处理门诊精神疾病患者突发情况,了解精神疾病患者的基本情况,降低医疗风险,保障患者安全。导诊流程包含门诊导医对患者实行预检分诊、就诊导诊流程,住院导诊流程。全程实行无缝隙导诊。结果门诊患者就诊效率明显提高,医疗投诉纠纷发生率降低,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上升,医患关系更为和谐,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导医护士主动服务的意识不断增强,在为患者服务的过程中提高了与患者沟通的能力与技巧,提升了门诊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结论实行全程无缝隙导诊模式,是和谐医患关系、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保证患者医疗安全,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的有力保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抑郁症患者精神科门诊治疗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月到2014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抑郁症患者共12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问卷形式对患者进行调查式分析。结果94例(78.3%)的患者认为自己并未患有精神疾病,118例(98.3%)患者在初次就诊时拒绝选择精神科门诊,24例(20.0%%)患者认为自己患有身体疾病选择普通门诊治疗,仅有2例(1.7%)患者愿承认自己患有精神疾病,在初次就诊时选择精神科门诊治疗;患者病程长短与发病年龄、婚姻状况相关,且就诊主动性与发病年龄相关,一般年龄越大,病程越短,就诊主动性越强。结论多数抑郁症患者到精神科接受治疗时都是被动就诊,或就诊时间被延迟,而抑郁症的症状特点不明显以及亲人好友的重视程度不足是影响患者在精神科门诊治疗的主要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研究影响抑郁症患者精神科门诊治疗的相关因素。方法: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为:抑郁症患者(共100例,病例选取时间开始于2021年5月,结束于2022年12月)。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均为50例),一组为对照组(首选非精神科门诊接受相关治疗),另一组为实验组(首选精神科门诊接受相关治疗)。结果:两组抑郁症患者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比较无差异P>0.05;实验组主诉精神症状所占比、有家族遗传史所占比以及受教育文化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耻心所占比、家庭收入、主诉躯体不适症状所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抑郁症患者精神科门诊治疗的相关因素有家族遗传史、病耻心、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少以及主诉精神症状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抑郁症患者精神科门诊治疗的相关影响因素,为抑郁症患者的门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精神科收治的80例抑郁症患者,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53例患者(66.3%)自认为正常,无精神疾病,其中,54例患者(67.5%)初次就诊没有选精神科门诊;有37例患者(46.3%)认为自己是患有身体疾病,在普通门诊就诊,只有1例患者(1.3%)初次就诊选择精神科门诊。性别、婚姻状况对抑郁症患者有影响,居住地没有影响。结论我们要提高对抑郁症患者治疗关注度,使患者自身及其家属对抑郁症有深入的认识,提高普通综合医院对精神疾病患者正确引导就医,力争不漏掉一个精神疾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