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U中葡萄-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缺陷患儿细菌感染炎症因子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将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小儿危重病例评分<80分、入住PICU的符合细菌感染患儿77例为研究对象,排除本次发病前存在除了G6PD缺陷外其他基础性疾病、有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使用史及24 h内出院或者死亡病例,按有无G6PD缺陷分为36例G6PD缺乏患儿组(观察组)及41例无G6PD缺乏患儿组(对照组),两组患儿分别于住院入科时、治疗12 h及24 h取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C反应蛋白(CRP)炎症因子变化,用成组t检验、χ2检验及Fisher确切检验对炎症因子变化、并发症、预后情况、PICU天数及住院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在入科时炎症因子水平明显增高,TNF-α分别为(67.25±26.17)pg/mL和(56.31±21.04)pg/mL;IL-6分别为(100.86±26.23)pg/mL和(89.04±24.12)pg/mL;IL-10分别为(89.93±26.10)pg/mL和(78.03±25.35)pg/mL;CRP分别是(65.59±26.21)mg/L和(52.07±28.70)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12 h及24 h G6PD缺陷组细胞因子及CRP在不同时间点均高于无G6PD缺陷组(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炎症因子变化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住PICU天数更长[(7.98±6.55)d和(5.01±6.21)d]及住院费用更高[(36634.09±11876.67)元和(31571.42±10245.80)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MODS发生率增高及治愈好转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6PD缺陷患儿细菌感染时炎症反应严重、预后差及治疗费用更高,更需要警惕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和MODS的发生。

  • 标签: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细菌感染 细胞因子 CRP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myc下游调节基因2(N-myc downstream regulated gene 2,NDRG2)在癫痫小鼠海马中的表达及其对小鼠脑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和葡萄摄取的影响。方法采用氯化锂-匹鲁卡品诱导法建立癫痫小鼠模型,在造模后1 d、7 d、15 d、6周处死小鼠取取海马区脑组织,Western blot检测NDRG2蛋白表达变化。原代培养野生型、NDRG2+/+和NDRG2-/-小鼠的星形胶质细胞并进行基因型鉴定。使用谷氨酸含量测定试剂盒及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星形胶质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谷氨酸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2-NBDG荧光标记星形胶质细胞的阳性率。结果(1)与对照组(0.25±0.07)比较,小鼠海马区NDRG2表达量在癫痫急性期1 d(0.45±0.06,t=-3.84,P<0.05)、7 d(0.54±0.09,t=-4.30,P<0.05)、15 d(1.04±0.06,t=-15.08,P<0.01)均有明显增加,癫痫慢性期6周(1.30±0.16,t=-10.40,P<0.01)依然保持明显的高表达。(2)检测原代细胞培养上清液剩余的谷氨酸含量,发现NDRG2-/-组星形胶质细胞对谷氨酸的摄取相对于NDRG2+/+组明显减少[(689.03±101.78)μmol/L,(113.67±37.35)μmol/L;t=9.19,P<0.01]。(3)Western blot分析NDRG2-/-组原代星形胶质细胞中EAAT1蛋白的表达显著低于NDRG2+/+组[(0.34±0.03),(1.16±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9,P<0.01)。(4)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NDRG2-/-组细胞的阳性率明显低于NDRG2+/+组细胞阳性率[(17.60±5.72)%,(72.22±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2,P<0.01)。结论NDGR2与癫痫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NDRG2的表达有利于EAAT1发挥其生理功能,促进星形胶质细胞对谷氨酸和葡萄的摄取,可能是一种潜在细胞保护因子,促进神经保护和修复。

  • 标签: 癫痫 N-myc下游调节基因2 谷氨酸 星形胶质细胞 葡萄糖 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50%葡萄注射液处理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角膜上皮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甄选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术中角膜上皮水肿混浊患者一共37例(37眼)作为研究对象,均在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术眼出现角膜上皮水肿混浊时,通过角膜表面滴用50%葡萄注射液3-4次,每次间隔20-30秒,每次2-3滴,术中必要时可加滴。经50%葡萄注射液滴眼液后37只眼角膜上皮水肿混浊均能在1-2分钟内消失。但其中有2只眼,因是小睑裂、深眼窝,术中结膜囊积液,1-2分钟后再次出现角膜上皮水肿。37只眼术后均未出现感染、前房毒性反应、角膜上皮脱落等并发症。结果:50%葡萄注射液术中滴眼能有效改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术中角膜上皮水肿混浊,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顺利完成创造条件。结论:50%葡萄注射液滴眼能够在角膜表面形成一个高渗环境,能够促进角膜上皮内的水向角膜外转移,起到脱水的作用,减轻角膜上皮水肿混浊,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顺利完成创造条件。然而对于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角膜内皮损伤所致的术中角膜基质水肿混浊,以及术中角膜上皮水肿混浊伴结膜囊积液,50%葡萄注射液能起到的作用极为有限。

  • 标签: 白内障 角膜上皮水肿 50%葡萄糖注射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扫描式葡萄监测(FGM)系统在肝移植术后早期受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8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行同种异体肝移植术的28例受者,应用FGM系统(美国雅培公司)连续监测组织间液葡萄浓度。同时采集受者清晨空腹血液标本,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静脉血糖值作为参考,评估FGM血糖值临床应用的精准性。使用R语言3.6.1软件进行克拉克误差网格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或秩和检验比较术后第1周与第2周FGM结果,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比较FGM血糖值与静脉血糖值的相关性。计算FGM血糖值与静脉血糖值配对数据的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MARD)和决定系数r2,比较两种血糖检测方法的一致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8例受者平均佩戴FGM系统时间为(12.5±2.4)d(7~14 d),佩戴期间均未出现过敏、瘙痒、皮肤红斑、青紫和疼痛等不良反应,均未出现传感器脱落。FGM系统佩戴期间,28例受者预估糖化血红蛋白为(6.7±1.7)%,FGM血糖值为(8±3)mmol/L,目标范围内时间为(72±34)%,低于和高于目标范围时间中位数分别为1%和8%。3例受者FGM血糖值全程在目标范围内,23例出现过高于目标范围,14例出现过低于目标范围。肝移植术后第2周FGM血糖值低于术后第1周,分别为(8±3)、(9±4)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P<0.05);术后第2周低于目标范围时间中位数(1%)高于术后第1周(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P<0.05)。FGM系统佩戴期间共采集244对空腹FGM血糖值与静脉血糖值,平均血糖值分别为(7±4)、(8±4)mmol/L,二者呈高度正相关(r=0.976,P<0.05)。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的静脉血糖值作为参考,克拉克误差网格分析结果示:FGM血糖值有93%(227/244)落在A区,有7%(17/244)落在B区。MARD=9.8%,r2=0.95。结论FGM系统在肝移植术后早期受者中的临床应用是可行的,与常规间断末梢血糖监测方法相比,可监测到更多血糖异常事件及其持续时间,并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控制血糖水平在最佳范围。

  • 标签: 扫描式葡萄糖监测 肝移植 血糖
  • 简介:摘要脑葡萄代谢紊乱是阿尔茨海默病(AD)的病理生理学特征之一,其中葡萄代谢过程中的有氧糖酵解(Warburg效应)异常是AD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改善脑葡萄代谢已成为防治AD的重要策略。腺苷-磷酸(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是感受体内能量水平波动最敏感的分子化合物,调控葡萄代谢的中心枢纽。激活AMPK可影响Warburg效应及其关键限速酶活性,调节脑葡萄代谢,达到临床早期延缓AD进程和改善认知功能的目的。本综述从葡萄代谢中Warburg效应的角度阐述AD发病机制及AMPK的靶向作用。

  • 标签: 阿尔兹海默病 葡萄糖代谢 Warburg效应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氨基葡萄( aminoglucose, AG)与玻璃酸钠( Sodium hyaluronate, SH)联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12月 -2019年 6月收治的 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02例,根据随机抽样法分成两组,观察组( 51例)和对照组( 51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使用 AG联合 SH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 AG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上楼下楼、蹲下、跛行等方面的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两组患者在治疗后三个月和六个月的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其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AG联合 SH治疗,改善了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降低了复发率。

  • 标签: 氨基葡萄糖 玻璃酸钠 膝骨性关节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糖化血红蛋白是评估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的重要指标,但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持续葡萄监测(CGM)技术的发展,CGM的相关指标逐步应用于科研及临床中,其中葡萄在目标范围内时间(TIR)作为重要指标尤其引起学界关注,可与糖化血红蛋白互为补充。根据2019年TIR国际共识,对于大多数糖尿病患者,TIR的推荐目标值为>70%。但TIR在许多方面仍缺乏循证医学证据,仍需对TIR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及其在反映血糖控制方面的意义等开展进一步研究,方能奠定其在血糖控制评价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 标签: 糖尿病 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 持续葡萄糖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肽(cocaine-and amphetamine-regulated transcript, CART)对氧葡萄剥夺(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 OGD)小鼠皮质神经元突触结构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清洁级昆明小鼠16~17 d孕龄胚胎大脑皮质进行原代神经元培养,分为对照组、CART组、OGD组以及OGD+CART组。OGD+CART组在OGD处理后加入0.4 nmol/L CART55-102培养12 h;CART组予以等剂量CART55-102。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神经元死亡率。通过免疫荧光分析观察神经元突触结构变化,并对轴突长度和突触蛋白Ⅰ阳性面积进行定量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印迹分析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OGD组神经元死亡率显著增高,神经元突触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突触蛋白Ⅰ阳性面积显著缩小,BDN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均<0.05)。与OGD组比较,加入CART55-102后能显著降低OGD神经元死亡率(P<0.05),逆转OGD对神经元突触生长的抑制作用,使神经元轴突长度及突触蛋白Ⅰ阳性面积显著增大(P均<0.05),并显著上调BDN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均<0.05)。结论CART能保护OGD小鼠脑皮质神经元的突触结构,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DNF表达有关。

  • 标签: 神经元 原代细胞培养 葡萄糖 细胞死亡 突触 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蛋白 突触蛋白类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U中葡萄-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对急性感染患儿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动态变化影响及其与病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入住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PICU的急性重症感染患儿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80例G6PD缺陷患儿(观察组)及80例无G6PD缺陷患儿(对照组),对两组患儿入科时、治疗12 h及24 h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变化进行监测,同时对其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及预后情况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在入科时血清细胞因子和CRP水平明显增高[TNF-α:(65.57±19.09) pg/ml比(46.53±20.34) pg/ml;IL-6:(98.90±29.02) pg/ml比(89.89±25.54)pg/ml;IL-10:(87.66±21.84) pg/ml比(76.34±19.01) pg/ml;CRP:(60.18±22.24) mg/L比(41.43±19.51)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12 h及24 h观察组细胞因子及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脓毒症(82.50%比67.50%)、MODS(73.75%比58.75%)发生率增高,治愈好转率(81.25%比92.50%)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G6PD缺陷儿童急性感染时更需要警惕炎症反应、脓毒症、MODS发生,治疗难度增加,其机制可能与氧化应激有关。

  • 标签: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急性感染 细胞因子 C-反应蛋白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增殖肝细胞膜上的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蛋白(sodium taurocholate cotransporting polypeptide,NTCP)表达下调与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抗病毒治疗应答的关系。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15年3月入住北京市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的68例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阳性的CHB患者,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基线(抗病毒治疗前)的炎症活动度(G)为依据将患者分为≤G2组及>G2组,每组选取12例患者的肝脏穿刺组织标本,进行NTCP和Ki67的免疫荧光染色,计算Ki67阳性细胞比例,并对NTCP的染色进行评分。收集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入住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有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并诊断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5例患者的结节切除组织及其配对的肝脏非FNH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织标本中Ki67、NTCP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的表达,并计算染色阳性细胞比例或对染色强度进行评分。统计学分析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肝脏FNH组织中Ki67阳性细胞比例[6.75%(6.20%,8.16%)]高于配对的肝脏非FNH组织[0.75%(0.66%,1.20%)],而对应的NTCP及HBsAg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分分别为3.00(1.00,3.00)和2.00(1.00,2.00),分别低于配对的肝脏非FNH组织[分别为8.00(8.00,9.00)和8.00(6.00,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611、-2.424、-2.635,P=0.009、0.015、0.008)。>G2组患者37例,≤G2组患者31例。抗病毒治疗6个月后,>G2组患者血清HBV DNA、HBeAg的下降幅度分别为(0.71±0.14) lg IU/mL和(0.92±0.13) lg IU/mL,分别大于≤G2组的(0.54±0.30) lg IU/mL和(0.49±0.65) lg I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048、-2.666,P=0.002、0.008)。>G2组肝组织中Ki67阳性细胞比例[4.34%(1.84%,8.77%)]高于≤G2组[0.34%(0,0.80%)],而NTCP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分[1.00(0,3.25)]低于≤G2组[6.00(4.00,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640、-3.012,P<0.01,P=0.003)。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NTC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分与Ki67阳性细胞比例呈负相关(r=-0.512,P=0.01)。结论炎症活动度更高的CHB患者往往伴有更为活跃的肝细胞增殖和更低的细胞膜NTCP表达,不利于HBV再感染。这可能有利于这部分患者获得更好的抗病毒治疗效果。

  • 标签: 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 肝细胞增殖 抗病毒治疗
  • 作者: 杨天敬 唐瑞骏 刘海洋 韩璐 李然 李彩霞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1-08
  • 出处:《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20年第09期
  • 机构:南开大学附属第四中心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第四中心临床学院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 300140,桂林市中医医院病理科 541002,南开大学附属第四中心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第四中心临床学院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科教科 300140,南开大学附属第四中心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第四中心临床学院 第四中心医院病理科 30014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葡萄磷酸变位酶样蛋白5反义1(PGM5-AS1)靶向微小RNA(miR)-484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53例乳腺癌患者来源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南开大学附属第四中心医院确诊患者。收集患者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距离癌灶> 5 cm处正常组织)。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人乳腺上皮细胞株MCF-10A、乳腺癌细胞(MCF-7、MDA-MB-231、SKBR-3)中PGM5-AS1和miR-484的表达水平。将MCF-7细胞分为正常对照(NC)、pcDNA、pcDNA-PGM5-AS1、抗miR-con、抗miR-484、pcDNA-PGM5-AS1+miR-con、pcDNA-PGM5-AS1+ miR-484组。采用噻唑蓝(MTT)实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增殖活力、细胞凋亡率以及细胞周期分布。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乳腺癌组织PGM5-AS1表达(0.61±0.26比1.07±0.14)降低,miR-484表达(3.15±0.84比1.04±0.17)升高(t=11.341、17.92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MCF-10A细胞比较,乳腺癌细胞PGM5-AS1表达(0.28±0.03比1.04±0.07、0.37±0.05比1.04±0.07、0.35±0.04比1.04±0.07)降低,miR-484表达(4.75±0.34比1.07±0.12、3.89±0.48比1.07±0.12、3.58±0.42比1.07±0.12)升高(F=459.394、167.65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pcDNA组比较,pcDNA-PGM5-AS1组MCF-7细胞存活率[(68.28±4.78)%比(98.63±6.57)%]降低,凋亡率[(13.44±1.28)%比(4.63±0.59)%]、G0~G1期细胞比例[(72.42±3.64)%比(56.80±2.47)%]升高(F=89.925、363.156、81.19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抗miR-con组比较,抗miR-484组MCF-7细胞存活率[(64.64±7.26)%比(102.49±6.84)%]降低,凋亡率[(19.54±2.88)%比(4.17±0.57)%]、G0~G1期细胞比例[(68.38±2.60)%比(55.16±2.78)%]升高(F=97.967、253.890、59.08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GM5-AS1靶向负调控miR-484表达。结论PGM5-AS1通过靶向miR-484可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引起细胞凋亡和G0~G1期阻滞。

  • 标签: 葡萄糖磷酸变位酶样蛋白5反义1 微小RNA-484 乳腺癌 细胞增殖 凋亡 细胞周期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盐酸氨基葡萄片联合玻璃酸钠治疗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展开对照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7月 ~2019年 7月收治的 70例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 3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玻璃酸钠治疗,对照组在其基础上予以安慰剂,实验组在其基础上予以盐酸氨基葡萄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比较,实验组治疗有效率 97.1%显著高于对照组 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 VAS疼痛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 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事件报告。结论 盐酸氨基葡萄口服与玻璃酸钠关节内注射在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的治疗上有显著的效果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盐酸氨基葡萄糖 玻璃酸钠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 随机对照试验 效果分析
  • 简介:【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曲安奈德、玻璃酸钠联合硫酸氨基葡萄对 KOA 疗效及关节滑液 OPN和 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 2017 年 1 月 -2019 年 3 月收治的 KOA患者 92 例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 46 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 玻璃酸钠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 曲安奈德联合硫酸氨基葡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 疗效及治疗前后 关节液 OPN和 VEGF水平 变化。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 97.8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2.6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治疗后 OPN 及 VEGF 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治疗后 OPN 及 VEGF 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曲安奈德、玻璃酸钠联合硫酸氨基葡萄提高 KOA疗效,动态监测关节滑液中 OPN和 VEGF水平对 KOA疾病的疗效及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 标签: 膝骨性关节炎 关节滑液 骨桥蛋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玻璃酸钠注射液与硫酸氨基葡萄片联合治疗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3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50例膝关节炎患者,按照奇偶数法分组,分别给予双氯芬酸钠口服(对照组,n=25例)、玻璃酸钠注射液+硫酸氨基葡萄片联合治疗(观察组,n=25例),获取两组疗效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用药有效率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1周、治疗2周、治疗5周、治疗10周的 Lysb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 Lysb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膝关节炎 玻璃酸钠注射液 硫酸氨基葡萄糖片 双氯芬酸钠 Lysb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 膝骨性关节炎( KOA )患者联合应用 曲安奈德、玻璃酸钠与 硫酸氨基葡萄治疗的效果及对 关节滑液骨桥蛋白 (OP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 88 例 KOA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按照 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相同例数的两组: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 各有 44 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 玻璃酸钠治疗,联合组患者联合应用玻璃酸钠、 曲安奈德与 硫酸氨基葡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检测并比较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 关节液 OPN和 VEGF水平 变化。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为 97.7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1.8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关节液中 OPN 及 VEGF 水平均明显降低( P<0.05 )。联合组治疗后关节液中 OPN 及 VEGF 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 P<0.05 )。 结论 KOA 患者联合应用 曲安奈德、玻璃酸钠联合硫酸氨基葡萄治疗取得的效果满意,并可以有效调节 关节滑液中 OPN和 VEGF水平,具有大力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

  • 标签: 膝骨性关节炎 曲安奈德 玻璃酸钠 硫酸氨基葡萄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使用葡萄-6-磷酸脱氢酶(glucose 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G6PD)活性低的库存血对换血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南宁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采取换血治疗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换血前采集患儿和库存血血样检测G6PD活性,根据新生儿G6PD活性分为新生儿G6PD活性正常组和新生儿G6PD活性低组,每组再根据库存血G6PD活性分为库存血G6PD活性正常组和库存血G6PD活性低组。分析各组患儿住院时间、换血后光疗时间、换血后血清总胆红素(serum total bilirubin,TSB)下降情况。结果共纳入99例,新生儿G6PD活性正常组共51例,其中库存血G6PD活性低组(27例)TSB下降百分率低于库存血G6PD活性正常组(24例)[(56.9±8.4)%比(72.5±14.4)%],住院时间和光疗时间长于库存血G6PD活性正常组[(6.4±2.3)d比(4.9±1.3)d,(70.8±36.2)h比(52.3±16.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G6PD活性低组共48例,其中库存血G6PD活性低组(26例)TSB下降百分率低于库存血G6PD活性正常组(22例)[(58.8±6.2)%比(67.3±13.9)%],住院时间和光疗时间长于库存血G6PD活性正常组[(5.5±2.2)d比(4.4±1.4)d,(60.6±25.9)h比(47.9±27.9)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库存血G6PD活性对换血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光疗时间(F=7.695,P=0.007)、住院时间(F=12.528,P=0.001)、TSB下降百分率(F=29.025,P<0.001)有影响。结论使用G6PD活性低的库存血进行换血治疗会影响治疗效果,导致换血后TSB下降减少,光疗时间和住院时间延长。

  • 标签: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库存血 换血治疗
  • 简介:【摘要】 据上海市近期流行病学统计 , 目前前列腺癌发病率比 20世纪 60年代增加了 50%以上 , 且有迅速增加趋势。因此 , 如何早期发现前列腺癌及确定是否发生转移已 成为目前研究的主要课题。近年来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与计算机断层图像联合扫描开始应用在多种不同的恶性肿瘤中 , 我们观察了 PET-CT融合图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前列腺癌 PET-CT融合图像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
  • 简介:【摘要】 据上海市近期流行病学统计 , 目前前列腺癌发病率比 20世纪 60年代增加了 50%以上 , 且有迅速增加趋势。因此 , 如何早期发现前列腺癌及确定是否发生转移已 成为目前研究的主要课题。近年来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与计算机断层图像联合扫描开始应用在多种不同的恶性肿瘤中 , 我们观察了 PET-CT融合图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前列腺癌 PET-CT融合图像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葡萄-6-磷酸脱氢酶(G6PD)基因型与新生儿筛查干血斑G6PD酶活性的关联。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以干血斑荧光定量法筛查结果G6PD<2.6U/g Hb为阳性,对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新生儿筛查中心2016年10月1至20日G6PD筛查阳性的377例(男261例,女116例)及筛查阴性258例(男性32例,女性226例)样本,采用荧光PCR熔解曲线技术检测15种G6PD基因型,酶活性显著降低但常见基因型未检出者采取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7例行G6PD基因测序。各基因型携带者酶活性多组间差异采用方差分析,LSD法进行组内两两比较。结果c.1388G>A(35.07%)、c.1376G>T(32.13%)、c.95A>G(12.72%)、c.871G>A(8.32%)、c.1024C>T(4.08%)、c.392G>T(2.28%)为最常见变异,占检出位点94.62%(580/613);酶活性异常男性常见基因型检出率为96.93%(253/261),常见基因型异常样本中酶活性异常率为98.06%(253/258),顺位比前三位:c.1376G>T、c.95A>G 、c.1388G>A,酶活性均值分别为0.85、1.10、1.28 U/g H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7,P<0.01);酶活性异常女性样本常见基因型异常检出率为90.52%(105/116)。单位点变异样本组中G6PD酶活性异常率为26.95%(69/256),酶活性均值(2.9±0.8) U/g Hb,2个及2个以上位点变异样本组酶活性异常率为83.72%(36/43),酶活性均值(1.5±1.0) U/g Hb,此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P<0.01)。结论基因型(男性)及基因变异数(女性)可能是引起酶活性降低的主要原因,新生儿筛查干血斑G6PD酶活性可检出绝大多数男性患者、2个以上变异女性携带者及少部分女性单位点变异携带者,可为预防新生儿黄疸及临床指导用药提供依据。

  • 标签: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新生儿筛查 基因 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味逐瘀颈康汤联合硫酸氨基葡萄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血栓素B2(TXB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舟山市妇幼保健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颈椎病患者8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硫酸氨基葡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加味逐瘀颈康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颈肩痛相关功能障碍量表(NDI)和血清TBX2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68%,高于对照组的70.73%(χ2=6.609,P<0.05)。观察治疗后VAS评分为(3.82±0.42)分,低于对照组的(4.52±0.38)分(t=8.479,P<0.05)。观察组治疗后NDI评分为(22.31±2.68)分,低于对照组的(27.39±1.89)分(t=9.919,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BX2水平为(57.84±3.19)ng/L,低于对照组的(65.74±2.48)ng/L(t=12.519,P<0.05)。结论加味逐瘀颈康汤联合硫酸氨基葡萄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良好,可减轻疼痛,改善颈肩相关功能,降低TBX2水平,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颈椎 脊柱疾病 硫酸氨基葡萄糖 医学,中国传统 疗效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