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输尿管镜留置多孔三腔硅胶导尿管治疗球部尿道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科于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和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分别采用传统方法(传统组)和输尿管镜留置多孔三腔硅胶导尿管(输尿管镜组)治疗63例和51例尿道球部损伤患者,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在拔除尿管时和随访一年累计尿道狭窄的发生率以及尿道狭窄患者最终需开放手术治疗的概率。结果输尿管镜组患者拔除尿管时和随访1年累计尿道狭窄的概率以及尿道狭窄患者最终需开放手术治疗的概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输尿管镜下给尿道球部损伤患者留置多孔三腔气囊导尿管是安全、有效和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DCA循环在导尿管相关性泌尿道感染(CAUTI)控制中的应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于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84例留置导尿管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法将其分成对照组(42例)、观察组(42例)2个组别。分别给予两组常规护理、PDCA循环护理,观察患者的CAUTI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AUTI发生率2.38%,低于对照组CAUTI发生率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62%,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用于留置导尿管患者,可有效预防导尿管相关性泌尿道感染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对经输尿管结石术后留置导尿管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将细节护理干预进行运用的价值。方法 选入2022年2月至2023年4月经输尿管结石术后留置导尿管患者80例为对象,数字表随机排序并分组划分对照组(40例,开展常规护理支持)和观察组(40例,开展细节护理干预)。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术后恢复期间生活质量、住院时间,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改良导尿管外固定在预防ICU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应用研究。方法:此次研究随机选取2020年7月~2021年6月在我院ICU留置导尿管48h后的患者共计12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61人,对照组59组。对于对照组,我们采用传统的固定方法:将导尿管用胶带固定于大腿内侧1/3处,而集尿器则经大腿下方固定于床旁;对于试验组,我们采用了新型专利“一种导尿管固定结构”对于不同性别的患者采用不同的固定方法进行改良固定,该专利结构包括基垫、固定部和胶带,所述基垫为海绵板,用于与患者表皮接触;所述胶带贴合在所述基垫的上表面;所述胶带与所述基垫相贴合的中部位置处设置有用于将胶带与导尿管隔开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胶带胶合连接;所述胶带的端部延伸出所述基垫的端部,用于将所述基垫和所述固定部粘贴在患者表皮上。该导尿管固定结构采用海绵制成的基垫、拱形的固定部和3M弹性胶布将导尿管固定在患者表皮上,可有效的减少微生物侵入和滋生,避免降低患者表皮的压迫,从而避免长时间压迫导致表皮破损等并发症,使得导尿管的固定更加安全。最终我们再比较两种固定方法在预防ICU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应用上其效果差异。结果:经过研究,试验组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8例,对照组18例,具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对成年男性患者气囊导尿管的最宜留置长度进行探讨分析。方法拟选取我院2014年—2015年收治的214例非尿道畸形成年男性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气囊导尿管留置长度不同分为导尿管置入至气囊入口与引流接口分叉处的观察组与置入导尿管见尿液流出,随后置入7~10cm的对照组,将两组24h内不适感、血尿、尿道口出血、排尿障碍发生率作以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中血尿发生率为25.2%高于观察组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道口出血发生率为3.7%低于对照组1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排尿障碍发生率为1.9%低于对照组5.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置入气囊导尿管至气囊入口与引流接口分叉处是男性患者气囊导尿管的最宜置入长度,在此基础上注入0.9%氯化钠溶液可在一定程度提高置管安全性,减轻患者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