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为了了解学生问题行为状况,采用青少年品行问题行为倾向问卷(CPTI-A)对520名初中生进行评定。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学生行为问题在违规倾向、成瘾倾向、攻击倾向和总分上都存在显著差异(p<0.01);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学生行为问题在违规倾向、成瘾倾向、攻击倾向和总分上都存在显著差异(p<0.01);初一年级与初二年级的学生行为问题在违规倾向、成瘾倾向、攻击倾向和总分上都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初二年级学生在违规倾向、成瘾倾向、攻击倾向和总分上都高于初一年级;不同学校的学生行为问题在违规倾向、成瘾倾向和攻击倾向上都具有显著差异。因而应该关注学生的行为问题,了解社会对其的影响,进行早期干预,从而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
简介:从广义上讲,问题行为指任何一种引起麻烦(妨碍孩子身心健康和智能发展、干扰集体发挥有效作用)的偏离行为。可以分为“品德性问题”、“性格问题”、“隋绪问题”和“社交不成熟”等类型。儿童在成长的不同阶段,由于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需求及目标等都各有差异,因此,每一阶段中问题行为的具体表现也大相径庭。据国内权威儿童教育、保健专家统计,影响中国学前儿童(3—6岁)身心健康发展的几大问题行为主要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多动,难以完成任务”:“违拗性严重(不听指令,与家长或老师对着干)”;“过分依恋,缠人”;“孤僻,难与同伴交往”;“过分好强,受不了一点挫折和批评”;“每天痴迷于电视、游戏机达数小时”,等等。对于“问题行为”的正确理解。有两点需要注意:其一,这是一个相对概念,是与同龄人、同集体其他成员相比较而言:其二,问题本身也是相对的,可以通过教育引导加以转化,排除智力、生理发育有先天缺陷的原发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