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足踝部闭合性骨折术前消肿中应用改良型冰袋的临床效果。方法 实验患者为2021年5月~2023年5月在我院进行足踝部闭合性骨折治疗的36例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18例应用传统冰袋冰敷,观察组患者18例,应用改良型冰袋,对比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患肢肿胀程度以及患肢的局部降温效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患肢基础温度对比无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患肢温度对比观察组更优,对比有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肿胀程度对比无意义(P>0.05),干预后,对比两组患者患肢肿胀情况后发现,观察组患者患肢的肿胀问题有明显缓解。结论 在足踝部闭合性骨折术前消肿中应用改良型冰袋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患处肿胀情况,能快速降低患者的患肢局部区域温度,应用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足踝部闭合性骨折术前消肿中应用改良型冰袋的临床效果。方法 实验患者为2021年5月~2023年5月在我院进行足踝部闭合性骨折治疗的36例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18例应用传统冰袋冰敷,观察组患者18例,应用改良型冰袋,对比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患肢肿胀程度以及患肢的局部降温效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患肢基础温度对比无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患肢温度对比观察组更优,对比有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肿胀程度对比无意义(P>0.05),干预后,对比两组患者患肢肿胀情况后发现,观察组患者患肢的肿胀问题有明显缓解。结论 在足踝部闭合性骨折术前消肿中应用改良型冰袋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患处肿胀情况,能快速降低患者的患肢局部区域温度,应用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足踝部皮肤缺损患者的治疗中,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修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20例足踝部皮肤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修复治疗,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20例患者接受治疗后全部存活,2例患者的皮瓣出现远端坏死,在接受治疗后得以愈合,1例患者出现张力性水泡,经过处理后得到恢复,其余患者的皮瓣存活情况均较好。对患者接受治疗后一年情况进行随访,有2例患者的皮瓣出现臃肿现象,接受修复治疗后愈合,患者的皮瓣血液循环等情况均较好。结论在足踝部皮肤缺损患者的治疗中,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修复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生物应力刺激的方法防治足、踝部损伤后制动引起局部废用性骨质疏松。方法选择足、踝部骨折、韧带损伤,需外固定或限制活动4~12周以上的患者,分为治疗组(生物应力刺激组)、对照组(无生物应力刺激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测定两组患者伤后不同时期患肢跟骨骨密度数据变化,来与自身对比,算出降幅,对比两组病例平均降幅,评价该方法对制动后骨质疏松的防止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伤后/术后3天、伤后/术后2个月骨密度值相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伤后/术后3个月骨密度值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治疗组采用生物应力刺激的方法防治足、踝部损伤后制动的骨密度值在伤后/术后3个月效果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足踝部骨折患者通过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8年12月到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足踝部骨折患者,共计80例,按照双盲法对患者随机分组,设定其中40例接受金属螺钉内固定术的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其余40例接受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的患者为研究组,观察对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的足部功能恢复情况,研究组好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足踝部骨折患者通过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更加理想,不仅可以促进患者的足部功能更好的恢复,还可以有效斌面患者在术后出现并发症问题,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应用于足踝部骨折患者围术期的效果。方法:在2019年1月到2022年1月期间本院骨科收治的足踝部骨折患者中抽取80例纳入观察对象,利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n=40,常规护理)和 试验组(n=40,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试验组足踝部骨折患者接受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后,恢复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整体治疗有效率更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应用于足踝部骨折患者围术期的效果确切,可以促进患者的恢复、缓解患者的疼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可塑性冷凝装置研发及在足踝部骨折应用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入院的踝关节骨折患者100例,按床位单双号分为对照组48例,观察组52例,其中对照组男20例,女28例。结果:经研究,两组冷敷72h后舒适度评分比较;冷敷72h后观察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冷敷24、48、72h疼痛评分比较;冷敷24、48、72h后观察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年来,随着生物材料、新型生物医用材料及内固定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可塑形金属支架及金属仿生骨材料被用于足踝部骨折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生物力学特性及可塑形性,并且价格低廉,已被广大医生和患者所接受。本文主要介绍一种新型可塑形金属支架及金属仿生骨材料在足踝部骨折中的应用。为今后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就不同类型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本次入选的对象均是我院于2018年11月-2019年11月间收治的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共计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皮瓣修复治疗,随访患者1-3年,分析不同类型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结果:40例患者中,股前外侧皮瓣修复19例,足底内侧皮瓣修复15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6例。随访1-3年,40例患者中,有38例皮瓣完全成活,仅有2例皮瓣发生坏死,均为股前外侧皮瓣,38例患者中,有15例患者因皮瓣臃肿进行二次修整手术;另有3例患者因从事重体力劳动导致溃疡发生,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踝关节功能正常,皮瓣均质地柔软。对供区情况进行观察,未发现严重并发症。足底内侧皮瓣修复患者感觉功能恢复良好,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患者感觉功能部分恢复,6例神经患者皮瓣修复后于3-5个月内感觉功能完全恢复,其余患者部分恢复。结论:足底内侧、股前外侧及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有其各自的优缺点,临床中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审慎选择,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