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本文应用EC数值模式预报资料与实况资料做对比,分析2020年8月15日岫岩县暴雨过程预报与实况偏差原因。经分析总结出实况比预报降水量明显偏小的原因:实况的水汽条件不如预报的好,实况整层水汽含量低,降水效率低;预报水汽输送中心在岫岩,实况位置偏南在丹东地区,岫岩的水汽供应不如前期预报的好;低层风场切变位置实况比预报略有偏南,辐合中心不在岫岩地区,暴雨的抬升动力条件不足,850hpa风场实况风速偏小,不符合岫岩暴雨急流输送条件;实况比模式预报地面形势场预报地面气压中心强度明显偏弱,且实况位置偏移至丹东地区,导致暴雨落区偏东偏南。
简介:摘要:大气探空资料是开展天气预报的重要依据,除用于更新大气模式开展数值天气预报外,在基层气象工作中,通过分析探空资料获得一定的预报指数,有助于快速预计短时强降水发生可能性,提前做好加强观测准备。预报指数具有经验性,在各地不同。针对阿勒泰地区,本研究筛选了2014年至2018年夏季(6-8月)6县1市1h降水量≥10mm的个例为研究对象,选取离短时强降水发生时间最为接近时次的探空数据及该时次的前1—2个观测时次的探空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1)阿勒泰地区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发生时,温度呈下降趋势,低层有较为充足的水汽条件,中高层有干冷空气。(2)阿勒泰地区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中,午后到傍晚的不稳定能量高于清晨和上午。(3)通过统计分析短时强降水天气发生时各物理量阈值,以75%以上的样本能达到的标准确定了阿勒泰地区短时强降水天气预报指数阈值范围,通过检验,该阈值范围可参考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强对流发生于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强降水是强对流天气时常伴随发生的一种常见的灾害性天气现象,按持续时间划分可划分为短时暴雨和持续性暴雨两种,是黄岩高发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在日常气象预报工作中,特别是春、夏季有天气过程临近时,判断强对流天气发生与否最常用最有效的工具就是T-logP图,它不仅反应大气的层结状态,还提供多种强对流指数,如抬升指数(LI)、K指数、对流有效位能(CAPE)等,这些强对流指数对强降水的预报具有一定的指示性作用,可应用于未来黄岩本地强对流天气预报,增加强降水预报的准确性以降低黄岩各行各业的经济损失。
简介:为了了解数值模式降水预报在云南地区的预报效果和误差特点,利用T639、德国和日本模式对2010—2013年云南地区雨季(5—10月)的24—72h降水预报进行了检验和分析。结果表明:日本模式对云南地区雨季小雨和中雨具有较好的预报能力,T639模式对大雨和暴雨的预报效果明显优于德国和日本模式。T639和日本模式对6—8月降水预报的TS评分高于其他月份,而德国模式对10月中雨及以上量级降水预报的TS评分明显高于其他月份和其他两种模式。日本模式能准确预报出较强雨带的位置且降水量较接近实况,但对降水中心位置的预报偏西;T639模式能较好的预报降水中心,但预报的降水量偏大;德国模式对云南西部地区降水预报偏大,对东部地区降水预报偏小。日本模式对台风低压影响的降水预报效果较好,而德国模式对两高辐合系统影响的大雨和暴雨预报效果较好;对冷锋切变造成的中雨及以上量级降水,T639模式的24h和48h预报更具有参考价值。
简介:由于近几十年来华北干旱频繁发生,给农牧业生产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如何寻找影响华北夏季(6~8月)降水的预报因子就显得至关重要。本研究的目的就是提出气候场的主分量回归预测模型,对1951-2001年华北夏季降水的变化特征进行拟合并预报。研究发现,所选取的70个预报因子分别为高度场、海温场和海平面气压场不同区的前2个主分量,所建立的回归预报方程反映出在夏季来临的前2个月,海平面气压场的变化对华北夏季降水具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海平面气压场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ENSO的信号。研究结果也指明ENSO对华北夏季降水的影响具有阶段性,在20世纪70-80年代之间的反相关件聿芷强.
简介:摘 要:利用云南省125个国家站逐日降水资料,对ECMWF_HR、GERMAN_HR、JAPAN_MR三种数值模式降水预报产品在云南2020年主汛期(6~8月)的预报质量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三种模式对云南的晴雨预报准确率不高,24h分辨率0-168h晴雨预报正确率仅为57%~63%,并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三种模式对滇西及滇西南边缘区域的预报水平相对较高。降水分级检验结果:小雨TS评分,GERMAN_HR最高,ECMWF_HR最低;中雨TS评分,JAPAN_MR最高,GERMAN_HR最低;大雨TS评分,ECMWF_HR及JAPAN_MR最高,GERMAN_HR最低;暴雨及以上降水TS评分,ECMWF_HR最高,GERMAN_HR模式最低。若将≤2.0mm的降水预报作消空处理,则三种模式各预报时效的晴雨预报正确率均有明显提高,其中ECMWF_HR模式消空效果最好,0~168h晴雨预报正确率较消空前提高了8~16个百分点。三种模式的48h降水预报产品对云南大范围大雨以上强降水过程均具有较好的趋势预报能力,其中ECMWF_HR模式预报效果相对较好,预报与实况的偏差相对较小。
简介:基于ECMWF模式逐日24h降水预报及实况资料,通过计算预报误差统计量、单站预报准确率,利用预报误差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和功率谱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赣北地区2014—2016年4—6月24h降水预报误差的分布规律和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赣北地区汛期ECMWF模式24h降水预报效果总体较好,但存在逐年下降的趋势;九江及上饶两站设置误差阈值为15—19mm,南昌和宜春两站设置误差阈值为22—25mm时,预报准确率可达80%;预报误差分布主要划分为空间一致型、南北差异型、马鞍型和三段型;预报误差分布可能存在8d或12—13d较长周期以及2—3d或4—5d较短周期。
简介:利用2011—2015年冬季山东聊城机场的逐日逐时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和邢台站、章丘站的逐日常规高空探测资料,计算了46个物理量参数。在物理量参数与降水相态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基础上,根据物理量参数在不同降水相态样本中值域分布特征,采用盒状图和技巧评分的方法最终选定章丘站和邢台站具有预报意义的各6个物理量参数。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物理量参数对不同降水相态的指示作用,根据各物理量参数在不同降水相态样本中的阈值,确定聊城地区冬季降水相态预报的判定指标。采用隶属函数转换法,建立聊城地区冬季降水相态预报模型。经实况拟合检验,准确率达85%以上,效果较好。
简介:"我国重大天气灾害形成机理及预测理论研究"经过几年的努力,在中尺度暴雨数值预报模式及三维变分同化系统研究方面都取得重大进展.项目在原LASG-REM模式基础上,改进和发展了一个适合我国地区特点的中尺度暴雨预报模式(AREM),并研制了一个常规、非常规资料三维变分同化系统.项目模式集成小组将三维变分同化系统与AREM模式集成为一个配有三维变分同化系统的中尺度暴雨数值模式预报系统,其目标为业务应用.经过研究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建立了一套基于目前业务数据平台MICAPS/9210系统、完全自动化运行的包含三维变分的中尺度暴雨数值模式预报系统.
简介:采用2017年7月25日08时-26日08时地面观测资料与欧洲中期数值模式(ECMWF,简称“EC”)、中国气象局全球中期数值模式(GRAPES_GFS,简称“GFS”)和日本气象厅数值模式(简称“JMA”)的降水预报进行对比,分析各模式对此次区域性大暴雨过程的预报性能,并将各模式预报的环流形势、物理量场与NCEP1°×1°再分析资料做对比,分析模式降水误差的产生原因.结果表明:EC对降水量预报较好,达到大暴雨量级;GFS降雨量级预报为暴雨,中心位置比EC更接近实况;JMA中心位置预报最好,但降雨量与实况相差较大.各模式均为20时预报优于08时预报,且随着预报时效的临近,预报结果更接近实况.EC预报的低层切变、垂直速度中心、水汽通量散度大值区和假相当位温能量舌均偏北,因而预报的降雨区域偏北.GFS预报低层辐合、θse相对大值区、垂直上升运动中心均明显偏西,故降水大值区在内蒙地区,垂直运动次上升中心对应榆林上空降水中心.JMA的各因素均与实况位置-致,降水中心预报在各模式中最接近实况,由于低层气流较弱以及弱的水汽辐合,导致降水量预报与实况相差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