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分析配有三元催化转化器的汽车尾气中含铂颗粒物的表面特征。[方法]采用扫描电镜和等离子质谱技术对颗粒物进行分析。[结果]尾气颗粒中含有大量的Si和Al,平均浓度分别为30.88%和23.71%;≤2μm的颗粒物占64%,颗粒物颜色为深褐色或黑色,电镜下观察颗粒物形状不规则,表面较粗糙,呈多孔状,汽车尾气颗粒物中铂含量为280±1ng/g,大气颗粒物(人民广场)中铂含量为27±0.5ng/g,尾气颗粒物中铂含量为大气颗粒物中铂含量的10倍。[结论]配有三元催化转化器的汽车尾气中含铂颗粒物以细颗粒物为主,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是大气中铂的主要来源。
简介:目的探索大气污染对动物的致病机制,对BALB/c小鼠采用无创性气管滴注PM2.5颗粒悬浮液的方法,构建大气污染致炎动物模型。方法将150只SPF级BALB/c小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组、PM2.5低度组(2.5mg/kg)、PM2.5中度组(5mg/kg)和PM2.5高度组(10mg/kg)共5组,各剂量组气管滴注第3天,第7天、第21天、第35天、第49天,气管滴注操作完成后24h采取组织样本,采用ELISA、肺组织病理HE染色的方法,来验证无创性气管滴注方法的可行性和致炎模型构建成功与否。结果本建模方法,成功率高达96%。采用气管滴注法,建模小鼠肺组织炎症评分与气道滴注时间的延长和剂量呈正相关。PM2.5暴露后,肺内有大量淋巴细胞聚集及吞噬颗粒的巨噬细胞浸润,肺泡间隔增宽。各暴露组分别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空白组比较,肺泡灌洗液中炎症因子IL-6、肺组织匀浆中TNF-α水平增高,高剂量组差异最显著。结论本实验用气管滴注法建立小鼠致炎模型成功,并证明此方法简单、可靠,可广泛用于小鼠呼吸系统重复滴注,有利于进一步研究大气污染及其他致炎机制。
简介:文章深入归纳了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颗粒物术语的演绎过程及主要国家、地区和组织颗粒物术语,提出了适用于我国的颗粒物术语建议:粒径小于等于10微米和粒径小于等于2.5微米颗粒物分别命名为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10微米)和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2.5微米),又分别称为可吸入颗粒物和细颗粒物,英文名称分别为particulatematter(PM10)和particulatematter(PM25)。
简介:摘要:采用DGI型冲击装置,对四个燃煤机组的细颗粒物进行了粒径分布、元素组成和脱硫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脱硫前细颗粒物粒径在0.20-0.40μm,脱硫后在0.20-0.30μm.分粒径颗粒物中(Si)(Al)在脱硫前、后均随着颗粒物粒度的减小呈下降趋势;湿法脱硫后,PM2.5中钙含量显著增加,(Si)、ρ(Al)从18.86-51.47 ug/m³上升到41.87-84.83μg/m³。Si和Al是PM2.5中的主要元素,经湿法脱硫后(Si)、(Al)含量从59%-72%下降到43%-59%;而钙含量在PM2.5中的变化则与之相反,钙含量从8%-13%上升到17%-26%。
简介:摘要:电除尘器处理烟尘是利用电场力和重力场力驱动粉尘径向运动来最终形成对粉尘的吸附,电场力吸附主要是针对10 μm以上的粉尘,重力场吸附主要是针对100 μm以上的粉尘。提钒转炉一次烟尘10 μm及以下粉尘含量高,分级处理效率低,如果单纯采用电除尘器处理烟尘,效果较差,亟需对粉尘静电吸附工艺进行改造。改进主要有2个途径:一是投入较高研发资金开发静电吸附作用效果好的微细粉尘电除尘器(如强磁电耦合场除尘器) ;二是开发除尘器前置预处理技术,使微细粉尘在预处理过程中凝聚形成较大粒径颗粒, 以满足现有干式静电除尘设备吸附 10 μm 以上粉尘的处理能力,该耦合凝聚和静电吸附作用被称为附聚耦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