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 叶片湿润时间( LWD)是植物病害模型的重要输入变量之一,它与许多叶部病原菌的侵染有关,影响病原侵染和发育速率。为了准确地预测日光温室黄瓜病害的发生时间和方位,本研究于 2019年 3月和 9月在北京两个不同类型日光温室内按照棋盘格法设置了 9个采样点部署温湿光传感器和目测叶片湿润时间,每隔 1 h采集一次温度、湿度、辐射和叶片湿润数据进行定量估算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BP神经网络模型在两个温室的试验条件下获得了相似的准确度( ACC为 0.90和 0.92),比相对湿度经验模型估算叶片湿润时间的准确度( ACC为 0.82和 0.84)更高,平均绝对误差 MAE分别为 1.81和 1.61 h,均方根误差 RSME分别为 2.10和 1.87,决定系数 R2分别为 0.87和 0.85;在晴天和多云天气条件下,叶片湿润时间的空间分布总体规律是南部>中部>北部,南面是叶片湿润平均时间( 12.17 h/d)最长的区域;由东向西方向上,叶片湿润时间的空间分布总体规律是东部>西部>中部,中部是叶片湿润平均时间( 4.83 h/d)最短的区域;雨天的叶片湿润平均时间比晴天和多云长,春季和秋季分别为 17.15和 17.41 h/d。这些变化和差异对温室黄瓜种群水平方向的叶片湿润时间分布具有重要影响,与大多数高湿性黄瓜病害的发生规律密切相关。本研究为预测温室黄瓜病害分布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对控制病害流行和减少农药使用具有重要意义,提出的区域化分析温室内叶片湿润时间的方法,可以为模拟日光温室叶片湿润时间的空间分布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学服务中对处方进行审核、点评分析的效用价值。方法:探究中将中药房处方中选取650份进行审核、评价分析探究,并做好全面统计工作,找出致使药方错误的主要因素,同时从各方面对处方审核、点评分析的重要性及作用进行总结。结果:经研究所得,650份中药方中共发现113份出现错误,其中占比较高的为未中医诊断辨证分析因素,发生次数为62份(9.54%),用量错误为35份(5.38%),诊断与处方不符、重复用药、格式书写错误分别为10份(1.54%)、4份(0.61%)、2份(0.31%)。结论:在中药学药房服务中处方审核、点评分析是重要的环节之一,其工作有效性直接决定着药方的效用价值的发挥、患者的生命健康以及医院的声誉,该项工作能够及时发现可能造成患者损害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以此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最大程度地提升中药房整体工作质量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胃肠起搏治疗仪在治疗功能性便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某医院5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生物反馈胃肠起搏治疗仪进行治疗,治疗前后进行临床评估、肌电图检测和肛管测压检查。结果:治疗一个疗程后,显效32例,有效1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治疗后患者每周排便时间和排便费力程度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肌电图检测结果显示盆底肌和腹肌的矛盾运动消失,肛门外括约肌的收缩幅度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松弛幅度下降(P<0.05);治疗后患者的直肠感知阈值、直肠最大耐受量以及肛管直肠抑制反射阈值出现了明显的提升(P<0.05)。结论:生物反馈胃肠起搏治疗仪治疗功能性便秘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四步法"修复风湿性二尖瓣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7月间136例应用"四步法"行风湿性二尖瓣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结果。并与同期行风湿性二尖瓣置换术患者的临床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二尖瓣修复成形患者围手术期病死率2.94%。术后1周及随访期间与术前相比,左心房直径显著缩小,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前向流速(E峰)显著降低,随访期间房颤消除率80.7%。成形组与置换组具有相同的早期临床效果及相关并发症,两组超声心动图主要指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四步法"修复风湿性二尖瓣疾病的早期临床结果满意,"四步法"风湿性二尖瓣成形术具有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鼻炎采用曲安奈德鼻喷雾剂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9月-2012年2月收治入院的52例5~13岁过敏性鼻炎患儿应用曲安奈德鼻喷雾剂喷鼻的临床资料,110ug/鼻孔,1次/d,连续使用4周。观察比较治疗前后疗效。结果曲安奈德鼻喷雾剂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0d、20d、30d各项症状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服药1个月显效者占80.77%,共42人。其中23例患者随访均未复发,远期效果良好。结论曲安奈德鼻喷雾剂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疗效显著,使用方便,药物不良反应轻等优点,适于治疗小儿过敏性性鼻炎。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从2015年2月起到2017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所有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选取其中的5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50例肝硬化合并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对照组;对这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并进行临床干预和治疗,分析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和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发病病因、临床症状等均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因素多、临床症状明显,容易引发溃疡并发症,需要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措施进行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术前超选择性栓塞治疗富血供脑膜瘤的临床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富血供脑膜瘤患者26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联合脑血管造影术以及传统的显微技术进行栓塞,观察并记录术中出血量、肿瘤切除情况以及住院时间。术后随访,记录患者死亡率、并发症以及复发率等。结果和传统方法相比,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联合脑血管造影术,对富血供脑膜瘤进行术前选择性栓塞,可显著降低术中出血量(P<0.01);缩短患者术后住院天数(P<0.05);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0.01)、术后并发症以(P<0.01)及3年复发率(P<0.05)。结论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联合脑血管造影术,对富血供脑膜瘤进行术前选择性栓塞,能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术后并发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吸入性损伤对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液体复苏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5月—2019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57例)及延安大学附属医院(17例)收治的共74例大面积烧伤患者(男65例、女9例,年龄21~65岁)纳入本回顾性队列研究。依据临床表现、体征、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等将患者分为吸入性损伤组(56例)和非吸入性损伤组(18例)。针对2组患者基线资料中烧伤总面积存在的差异,采用个案-控制匹配以烧伤总面积为标准进行1∶2匹配后吸入性损伤组26例、非吸入性损伤组13例。统计2组患者伤后第1、2、3个24 h患者总补液系数、电解质补液系数、胶体补液系数、水分输入量及电解质胶体比、尿量、累计入出比和伤后24、48、72 h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MAP)、血细胞比容(HCT)。对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Bonferroni校正、t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1)匹配后,组间总体比较,2组患者伤后第1~3个24 h总补液系数、水分输入量差异明显(F=4.202、10.671,P<0.05或P<0.01)。伤后第1、2、3个24 h,2组患者总补液系数、电解质补液系数、胶体补液系数、电解质胶体比相近(t=-1.336、-1.452、-1.998,-0.148、0.141、0.561,0.916、-0.046、-0.509,-1.024、0.208、0.081,P>0.05)。伤后第1、2、3个24 h,吸入性损伤组患者水分输入量分别为(2 996±1 176)、(2 659±1 030)、(2 680±1 509)mL,明显高于非吸入性损伤组的(2 125±898)、(1 790±828)、(1 632±932)mL(t=-2.334、-2.639、-2.297,P<0.05)。(2)匹配后,组间总体比较,吸入性损伤组患者伤后第1~3个24 h尿量、累计入出比分别明显低于、高于非吸入性损伤组(F=12.158、9.111,P<0.01),吸入性损伤组患者伤后24~72 h心率明显高于非吸入性损伤组(F=4.675,P<0.05)。伤后24、48 h,2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MAP、HCT相近(t=-0.039、-1.688,1.399、1.299,-1.741、0.754,-0.677、0.037,P>0.05);伤后第1、2个24 h,吸入性损伤组患者尿量、累计入出比分别明显低于、高于非吸入性损伤组(t尿量=2.421、2.876,t累计入出比=-2.687、-2.943,P<0.05或P<0.01);伤后72 h,吸入性损伤组患者心率、HCT[(114±13)次/min、0.42±0.06]明显高于非吸入性损伤组[(98±18)次/min、0.38±0.06,t=-3.182、-2.123,P<0.05或P<0.01],2组患者呼吸频率、MAP相近(t=0.359、1.722,P>0.05);伤后第3个24 h,2组患者尿量、累计入出比相近(t=1.664、-1.895,P>0.05)。结论吸入性损伤可导致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液体需求增加,适当增加合并吸入性损伤烧伤患者的补液量有助于维持较为理想的尿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