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五台山东、南、西、北、中五座台顶,分别供有聪明文殊、智慧文殊、狮子吼文殊、无垢文殊、孺童文殊等五文殊像.黛螺顶文殊殿中,仿照五座台顶的五文殊像合塑于一殿.人们把登上五座台顶朝拜五文殊称作"大朝台",把登上黛螺顶朝拜五文殊称作"小朝台".

  • 标签: 五台山 佛教文化 乾隆皇帝 五方文殊像
  • 简介:教宗济各9月4日主日上午在圣伯多禄广场主持大礼弥撒,册封加尔各答德肋撒修女为圣人。70位枢机、400位主教和1700多位司铎与教宗共祭,12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信友参礼。教宗称赞德肋撒修女藉着款待和维护人的生命,总是乐于服事众人;她是穷人的母亲和慷慨分施天主慈悲的人。

  • 标签: 修女 慈悲 天主 慷慨 主持 加尔各答
  • 简介:6月18日,“峨眉山金顶十普贤开光法会暨华藏寺恢复落成庆典”在海拔3079米的峨眉山之巅——金顶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的高僧大德、诸山长老与名人信士云集峨眉山,按照佛教传统仪轨举行庄重、喜庆的开光大典。峨眉山金顶普贤菩萨塑像通高48米,总重达600多吨,通体镀金,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高的普贤菩萨塑像。

  • 标签: 峨眉山 金顶 庆典 法会 塑像 菩萨
  • 简介:佛陀创教,戒律以金口所宣,成为教团和合之内在基因。制戒十利标识了戒律制定之原由,略带头陀行色彩的苦修思想成为弥漫于僧团的普遍氛围。严持净戒,自求证果,是根本佛教时期的修行特征。然至佛陀灭度,因弟子赴各地传教之需求,一味之戒律有所改变,“小小戒可舍”成为戒律改革的先声。至部派佛教时期,各部律本产生,是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结果。大乘佛教兴起,与小乘各执其律,印度佛教呈现出鲜明的特色。佛教初传中国,其所遭遇到的最大阻力或责难在理论层面上便是伦理观念,而具体呈现出的实践层面便是可闻可见的戒律制度。印度戒律中许多戒条并不符合中土风俗,随后历代僧制的产生,律宗三家的成立,以及百丈清规的确立,皆是对印度戒律的变革,是依据当时僧团的实际理地而创制的。日本佛教自鉴真东渡而有戒法弘传。但至平安时代,最澄施行僧团戒律改革,弃舍小乘戒律,首次建立纯大乘菩萨圆顿戒,于戒法别具匠心。到缣仓佛教,有道元、日莲分别开展的单受菩萨戒传统,又有亲鸾所立“无戒之戒”的修行法门,突破了大乘圆顿戒传统。此后,日本佛教无戒之戒风行草偃,为教团与社会民众所接受。对印中日戒律观演变进行考察,其演绎流变乃是基于时代的选择与历史的必然。印中日佛教发展演进的历程所昭示的是佛教的应世性与圆融性,最大限度地适应本土社会现实是其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社会需求、时代精神将最终成为佛教戒律观演进的仲裁者。佛教与社会的和谐互动才是“正法久住”的根本基础。

  • 标签: 随方毗尼 戒律观
  • 简介:"仙传四十九"是明代嘉靖年间状元及理学家罗洪先所传的道教导引功法。此功法的最初文本是罗洪先在洛阳游历时由朱神仙授予的,时称《卫生真诀》。考其功法,应该直接源于明正德间王蔡所传《修真秘要》,或与《修真秘要》同源于南宋郑樵《通志》中曾著录的《修真秘要经》。在功法的表现形式、内涵和文字表述方面,"仙传四十九"要优于《修真秘要》中的相应内容。"仙传四十九"随再编的《卫生真诀》首刊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后来有《卫生真诀》、《万育仙书》和《万寿仙书》等多种抄本、刻本传世,近几十年来一些较新的印本也出现了若干种。

  • 标签: 罗洪先 仙传四十九方 导引 卫生真诀
  • 简介:2006年6月18日上午,四川省佛教协会、峨眉山佛教协会隆重举行峨眉山金顶华藏寺恢复落成暨十普贤铜像开光大型法会。

  • 标签: 峨眉山 法会 金顶 佛像 道场 佛教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