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同时也带来了污染问题。水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均离不开水资源的支持,若水资源出现污染,便会影响到自然生态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防止破坏河流等自然生态环境,城市完善了污水处理系统,经过加工处理后的污水可以再次进行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及社会效益。在社会快速发展之下,城镇污水处理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为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维护民众身体健康,需要优化污水处理技术。基于此,本文就对膜生物反应技术进行分析,探究在环境工程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效果。
简介:我国城市移民二代无论在规模上还是潜在影响上都已经成为城市社会不能被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对其在城市的社会融入状况却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针对性的社会融入衡量体系和深入研究。本文从已有文献的理论局限入手分析,认为忽略中国社会结构特征、单纯借鉴西方理论的社会融入衡量理论框架和方法对我国社会的适用性有待商榷。基于对现有文献的理论反思,本文提出:不同于西方横向模块化的社会融合格局,我国影响移民二代社会融入的各层次是逐层嵌套关系,并进而提出“层次结构化社会融入分析框架”。根据各变量对社会融入在逻辑上和影响上的差异化机制,采用“非线性标准化方法”建立移民二代社会融入指标体系,以上海市移民二代的社会融入为例展开实证测量,验证该测量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可推广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是对我国该领域研究的一个新的角度和突破。
简介:本文旨在为我国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制度的实施效果提供实证证据,着重考察官员晋升激励下,安全生产目标考核与省级官员个人特征对安全生产治理效果交互效应的影响。对中国30省份2001—2010年间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显示,目标考核显著降低了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和死亡率;但从长期来看,目标考核对于死亡人数和死亡率的政策持续效应存在差异。研究发现,官员任期与安全生产治理效果呈倒U型曲线关系,中央正式委员所辖省区的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更高。进一步的调节效应分析表明,官员历史晋升几率强化了目标考核与死亡人数间的负向关系,省长兼任中央候补委员则会削弱目标考核与死亡人数的负向关联。本文深化了对官员晋升激励下目标考核安全生产治理效果的认识,为从制度层面改进未来安全生产治理实践提供了有益启示。
简介:流动人口政府信任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是一个尚未得到应有重视的议题。本文根据全国七大城市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对策研究的调查数据,利用SLM模型对流动人口的中央政府信任、城市政府信任和老家政府信任进行比较分析,并从规制认知论、绩效判断论和责任回应论三种理论视角,探讨影响流动人口政府信任的因素及其在各级政府上的异同。数据分析的主要结果是:流动人口对中央政府的信任程度最高,对城市政府的信任次之,对老家政府的信任程度最低;在具体的影响因素上,三者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深入分析发现流动人口政府信任不仅受法律认知、民生评价和实际获助这三个外在环境影响,亦受其新生代年龄、党员身份等个人背景的内在力量作用。本研究的政策含义是基于显著影响流动人口对各级政府信任的各种因素,培育与促进流动人口对各级政府的信任感。
简介:县级政府承担了我国绝大部分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责任,县级也是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的最终落脚点。本文运用1994—2009年中国县级社会经济数据,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对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那些财政自给能力弱、财政努力程度低的县级地区获得更多的财政转移支付,表明促进财政均等化是中央向地方财政转移支付的基本目标;2002—2009年期间,那些教育供给水平低的县级地区获得了更多的财政转移支付,表明相比于分税制初期,近年来中央政府开始关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因素。研究还发现,县级经济发展水平、政府人员规模与财政转移支付正相关,表明"经济效率"和维持地方政府的正常运转也是中央政府在转移支付分配过程考虑的因素。本文的发现对推进我国转移支付制度顶层设计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未来的改革应强化转移支付的积极效应,同时降低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简介:本文旨在研究政府绩效的内部主观评价是否会受到一些情景化因素和评价者个体特征的显著影响而扭曲。在B.Stipak分析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本土情景化变量对其模型进行改进,利用对安徽省85个乡镇的领导班子成员和一般工作人员的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政府绩效内部主观评价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政府绩效内部主观评价者的人口学特征对其主观评价的影响并不显著;与政府内部普通工作人员相比,领导班子成员会故意夸大政府绩效;普通工作人员与主要领导者的个人关系可能会干扰其对政府绩效的公正评价。文章得出结论认为,进行政府绩效内部主观评价,如果能控制一些情景化的因素,其评价结果不会随着评价者的人口学特征而产生较大波动,是基本稳定、有效和可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