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肌内效贴作为一种临床辅助治疗手段,在运动损伤后的止痛和消肿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效果。近年来,人们在关注肌内效贴对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治疗的同时,也在探寻其在改善人体运动能力和提高运动表现等方面的作用效应。已有研究表明,肌内效贴对改善人体的静态平衡能力、本体感觉机能以及受损关节的活动范围是有效的,大多研究证据也支持肌内效贴对预防和改善运动性疲劳具有积极效应。而肌内效贴对健康人的关节活动范围和动态平衡能力的改善作用未得到证明,对肌内效贴是否能够改善人体肌肉力量和跳跃能力争议也较大。尽管有证据支持肌内效贴对人体某些运动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仍存在矛盾性结论,其作用功效未得到医学和体育领域的广泛认可,所以有进一步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在后续的研究中,要综合性考虑因肌内效贴扎方式上不同而造成的作用效能间的差异;引入医学研究技术和方法,来探讨肌内效贴的作用功效和作用机理;研究对象要注意运动员群体的选择;研究的试验设计要更为科学,以确保方法学上的质量控制。
简介:观察短期冲刺间歇训练对运动员运动中肌氧含量以及运动能力的影响,为科学合理制定训练计划提供依据。将30名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随机分为实验组(EG,n=15名)和对照组(CG,n=15名)。CG运动员正常训练,EG在正常训练基础上每周进行2次冲刺间歇训练,实验周期为4周。分别于实验前后利用递增负荷实验测定有氧运动能力;30sWingate实验测定无氧运动能力;近红外光谱测定技术(NIRS)监测高强度间歇运动实验中(反复5次30sWingate实验,间歇期4min)股外侧肌氧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实验后,组内与实验前比较,EG受试者递增负荷实验时的最大摄氧量和最大有氧功率升高(P〈0.05),1次Wingate实验时的峰值功率和平均功率增加(P〈0.05),间歇运动实验中氧合血红蛋白和氧合肌红蛋白、脱氧血红蛋白和脱氧肌红蛋白以及组织氧合指数变化量的绝对值均显著性升高(P〈0.05),血红蛋白总量无显著性改变(P〉0.05);CG受试者所有指标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果表明:短期冲刺间歇训练改善了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有氧、无氧运动能力以及间歇运动时外周骨骼肌的摄氧能力。
简介:目的:文章对太极拳腾空飞脚向内转体180°接提膝独立动作腾空和落地阶段支撑腿肌肉进行肌电测试,分析在该阶段中相关肌肉的力量特点以及发力特征。方法:文章以沈阳体育学院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太极拳院队的学生(5名)作为测试对象。采用ME6000表面肌电仪测试系统对沈阳体育学院太极拳院队的学生在完成动作过程中支撑腿有关肌肉的表面肌电(sEMG)进行测验,经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相关肌肉的积分肌电值(iEMG)、肌电平均开始时间、平均持续时间、贡献率大小。研究结果:(1)腾空阶段中股直肌、股内侧肌、腓肠肌内侧头、股外侧肌以及股二头肌被同时激活放电;持续时间较长的有股直肌和腓肠肌内侧头,股直肌为0.52s,在腾空阶段总时间中占85.00%。腓肠肌内侧头为0.46s,占总时间的75.47%;积分肌电值较大的有股直肌278.40±45.94μVs、腓肠肌内侧头211.00±30.56μVs;贡献率分别为25.20%、21.30%。(2)落地阶段中支撑腿6块肌肉同时被激活;持续时间较长的有股外侧肌3.41s,在落地阶段总时间中占100%;股内侧肌时间为3.25s,占91.97%;胫骨前肌为3.12s,占93.25%;股直肌为2.87s,占82.09%。胫骨前肌的积分肌电值最大为1975.40±379.29μVs,贡献率为28.70%;其次是股外侧肌1250.10±152.74μVs,贡献率为20.40%;股内侧肌1182.10±257.83μVs,贡献率为18.70%;股直肌1044.50±214.34μVs,贡献率为16.10%。结论:在腾空阶段中,股直肌和腓肠肌内侧头为该阶段的主要用力肌。落地阶段中大腿前群肌肉(股内侧肌、股外侧肌、股直肌)以及胫骨前肌是完成该阶段的主要用力肌。
简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神经功能退行性疾病。AD的发生、发展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和病死率升高,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研究发现,慢性神经炎症是AD发病的重要病理特征,如果起病阶段的急性炎症得不到控制,急性炎症将发展为慢性炎症,最终导致疾病恶化。慢性炎症由非特异性激活的神经胶质细胞引起,并对其周围的神经元和其他胶质细胞产生危害,进而诱导AD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而运动对促进身体和脑的健康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发现,运动可通过改善神经胶质细胞介导的神经免疫反应和调节CNS的炎症状态,以及运动通过调节肌细胞因子和犬尿氨酸介导的神经炎症,进而抑制脑疾病的发生。研究综述了运动改善神经炎症的机制,分析神经炎症介导的运动预防和缓解AD的可能机制。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强度有氧运动对糖尿病肾脏疾病大鼠肾脏功能的影响,为糖尿病肾脏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通过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合并注射STZ的方法,诱导DKD大鼠模型,将成模的46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非运动组(DK)10只,小强度组(DKF1)、中等强度组(DKF2)、大强度组(DKF3)各12只。运动组分别在跑台上进行10、15和20m/min的有氧运动,1h/d,5/W,持续6W,空白对照组(C)和DK组大鼠每次在跑台上放置相同时间,但不运动。6W后测量大鼠体重(BW),空腹血糖(FBG),尿素氮(BUN),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含量,并计算肾重指数。结果:与C组比较,DK组和运动组指标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与DK组比较,运动组各指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1,P〈0.05);运动各组间,DKF1、DKF2组与DKF3组相比,肾重指数、FBG、BUN、24尿蛋白和MDA含量差异显著或差异非常显著(P〈0.01,P〈0.05),体重和SOD活性差异不显著,DKF1组与DKF2组比较有差异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结论:6W有氧运动干预能降低DKD大鼠肾重指数、BUN、24尿蛋白、MDA含量,提高大鼠体重、SOD活性,同时改善大鼠糖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缓解肾功能损伤。其中,中低强度有氧运动干预效果更好。
简介:只有患了牛皮癣的人,才知道它是多么令人难堪和痛苦。它无情地侵吞着健康光洁的肌肤,银屑片片,血迹斑斑……它不足以致命,却能将一个健康的生命折磨得体无完肤、精神崩溃。古往今来,多少良医在牛皮癣面前节节败退甚至望而却步,以至于医学界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内科不治喘,外科不治癣。张秀琴大夫不信这个邪,她选择的是一条多么艰辛的道路。自从和牛皮癣打上交道,张秀琴大夫天天部过着这样的日子:总是一大早就有人在排队挂号。当她8点钟来到诊室时,候诊的人已排成一排。晚上,张大夫仍然不得休息,她要在灯下给重病号和病情特殊的患者配药。1992年2月,广西柳州方××患牛皮癣5年,头部、胸部、背部、四肢、整个身体被牛皮癣感染,患处红斑、发灼、刺痒、脱屑、抓后流血,最大的有手掌大。当他得知位于北京市北太平庄花园路12号、1201职工医院牛皮
简介:目的:探讨8周游泳运动与白藜芦醇对糖尿病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形态学及超微结构功能上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5只,除正常对照组(NC)其余大鼠经高脂饲养和链尿佐菌素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再随机分为糖尿病药物运动组(DRE)、糖尿病药物组(DR)、糖尿病运动组(DE)、糖尿病模型对照组(DC)4组。运动组大鼠进行8周无负重游泳训练(60min/天,5天/周);药物组大鼠进行白藜芦醇灌胃(每天45mg/kg,7天/周)。采集血清测口服葡萄糖耐量,海马区神经细胞进行尼氏染色,扫描电镜超微结构的观察,并检测Bax、Caspase-3、Bal-2的阳性细胞表达水平以及细胞凋亡率。结果:1)DC组神经细胞形态变形严重,排列疏松混乱,核固缩浓染显著,多见空泡变性,DRE组神经细胞状态优于DE、DR两组,其细胞形态较规则,结构较为完整,排列紧密有序;2)DC组神经元的超微结构上细胞器明显减少,线粒体空泡,神经髓鞘结构破坏严重,DRE组神经细胞状态改善明显,与NC组较接近;3)DC组中Bax、Caspase-3表达最强,Bcl-2最弱(P<0.05),但DRE组均优于DE、DR两组;4)与NC组比较,DC组中的细胞凋亡率极为显著(P<0.01),DRE组明显低于DC组(P<0.01)。结论:1)8周游泳训练与白藜芦醇给药单独或共同干预,均能改善糖尿病大鼠海马细胞结构形态的受损,但游泳训练与白藜芦醇二者相结合的处理方式较单一因素干预效果更加显著;2)游泳训练与白藜芦醇给药,改善糖尿病大鼠神经元形态结构,可能与其减少Bax、Caspase-3表达,增加Bcl-2表达,降低海马细胞凋亡率,以维持细胞形态结构完整性与功能性有关。
简介:基于血清代谢组学和定量差异探讨2型DM大鼠的运动干预机制。Spraguedawley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C)、DM模型组(DMC)和DM运动干预组(DME)。DMC和DME组大鼠予以高糖高脂饲料喂养4周,以40mg/kg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造模稳定1周。DME组大鼠实施游泳运动干预8周。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UPLC/Q-TOFMS)技术对不同组别大鼠的血清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利用定量差异对代谢组学获得的生物标记物进行筛选。结果显示:1)DME组、DMC组和NC组的血清代谢谱明显分离,表明DME组血清代谢谱与DMC组和NC组之间有显著的变化;2)血清中精氨酸、脯氨酸-甜菜碱、二十碳五烯酸、亚麻酸、丙基肉碱、单甘油酸酯(24:6)、肉毒碱、1-磷酸鞘氨醇、葡糖酸、和磷酸胆碱(20:3)共10种代谢产物在DMC组和NC组间存在显著性定量差异(l〉0.80),除了单甘油酸酯(24:6)和磷酸胆碱(20:3)外,8周游泳训练可以将DME大鼠体内的其它8种物质恢复到与NC组没有显著性差异(l〈0.47)。结果表明:(1)游泳训练可以完全康复2型DM大鼠。(2)多不饱和脂肪酸和精氨酸代谢有望成为今后研究运动干预2型DM机制的新鲜靶点。
简介:[目的]观察爬梯训练对糖尿病大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3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对照组、糖尿病有氧运动组、糖尿病力量训练组。进行运动干预,在干预前、干预过程中和干预结束时称量各组大鼠的体重和空腹血糖,8周后,各组大鼠眼眶取血并处死,测定血清胰岛素和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1)与糖尿病对照组相比,两种运动方式干预大鼠体重的增长量均出现了显著性的差异(P<0.05)。(2)与糖尿病对照组相比,力量训练与有氧运动对大鼠空腹血糖的和胰岛素抵抗性也都出现显著性的下降(P<0.05)。经过8周运动干预糖尿病各组的MDA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并具有统计意义(P<0.05,P<0.01)。运动干预后的大鼠MDA含量也极为显著的低于糖尿病对照组(P<0.01)。糖尿病对照组和糖尿病力量训练组的SOD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而糖尿病游泳组的血清SOD含量与正常组合糖尿病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通过糖尿病大鼠通过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糖尿病游泳组合糖尿病爬梯组大鼠的病情均有效改善,有氧运动组在改善糖尿病大鼠氧化应激的效果上相对优于力量训练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