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桂林中国画学院作为全国第一所以“中国画”称谓命名的高等学府,在建设和完善过程中,不断从各地引进新的师资,使得桂林中国面学院的青年教师队伍得以日益壮大,建立了一个从年龄、职称到学历、学科等方面都趋于合理、科学的师资队伍。他们对承接和发扬中国画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桂林中国画学院青年教师团队是在桂林中困画学院不断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具有浓郁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创作群体。他们年龄大多在30岁左右,年富力强,充满活力,处于科研创作的活跃期。他们当中大部分毕业于全国重点高校或专业美院,并获得硕士学位。年轻的教师们在自己的学科领域中不断利用自身和学院环境优势充实和发展自我。
简介:万物萌动的晴空之春,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了油画系李佳原、鞠佳轩以“时间”、“新生”作为主题的展览,引起了院内外师生的关注。众所周知,美术创作中的经典主题几乎都是围绕着“画什么”和“怎么画”,或者是“说”什么和怎么“说”清楚,那么对两位研二的学生来说.选择“时间”和“新生”两个主题展开宏大叙述应该是个有难度的挑战。李佳原截取了不同的物理时间点,表达其中看似凝固却活跃涌动的时间状态,鞠佳宣则尝试着将设计思维在油画创作中运用对立和统一的辩证关系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探索和融合,令人耳目一新。为此,本刊编辑采访了两位学生的导师,鲁迅美术学院副院长及云辉教授,请他谈谈研究生教学与创作的感悟与体会。
简介: 当看到《星期天的早晨》这样的作品时,不能不让人吃惊,如果不是展览标题的提醒,我怕不会想到这是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仅仅20岁出头的当代年轻人之手,其手法之古典,气息之俄式,都象极了上世纪50年代的作品;而《为了忘却的……》的电视机壳里的琐细布置以及易中天略带南方口音的三国演义的播讲,还有《俑》们穿着中山装手里却拿着可乐杯之类的作品却从另一个向度--即后现代的波普艺术给我们以别样的冲击;中间经过《迷楼》《侵蚀》这样的人对现代化进程反思的抽象凝炼的作品标示……再清楚不过地表明了这次展览使众生喧哗在写实、抽象、戏谐等多种艺术手法的并存中,也即喧哗在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的多种艺术文化样式的碰撞中.这正是当下转型期的中国在中西融合,却又在"世界化"与"民族化"的冲突中行进的文化现状以及高校教育现状的一个缩影.……
简介: 艺术史家贡布里希在《艺术发展史》开篇写道,"现实中根本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在他看来艺术这个名称应用于不同时期和地方,所指的事物会大不相同,这一切都取决于所谓艺术家的作为.当参观第二届全国高校毕业生优秀雕塑作品展时,我们不得不再次回味大师对何谓艺术的见解.抛开成见,这些展品虽有些缺憾,即太拘泥于现实,而缺乏艺术的抽象、想象和艺术空灵的美,也在一定程度上缺少审美距离的"陌生",给人的感觉是一切都太熟悉,都在意料之中.但也不乏可圈可点可玩味之处,有些雕塑的造型非常雅致唯美有韵味(如巧笑倩兮的《紫禁魂》天津美术学院李晓君),有些形象刻画得真实有力度、富有情趣(如造型夸张漫画化的《一百单八将》中央美术学院胡根华),有些雕塑的技艺很圆润(如《九个梦》《蜕变》《花漾》《空、悟、境、禅系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