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简介:熟悉京剧的朋友都知道,在每段唱腔开始时都要先打一段锣鼓或以一个锣鼓点儿作为开唱的引奏。这种以锣鼓开领唱腔的方式是戏曲演唱的一大特点,不只是京剧,很多地方戏也都采用这种方式。
简介: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她的祖籍虽然是桐城县,然而她的出生地却在安庆(严凤英1930年4月13日生,时为怀宁县治).她虽不幸离世,但黄梅戏之乡人民,至今还深切地怀念她,有关她的轶事,广为传诵.今年4月8日,是她逝世三十周年,特撰此文以示缅怀.
简介:记者(以下简称记):可否请编剧先谈谈这出戏的创作初衷?王保卫(《儒生外传》编剧,以下简称王):这出戏是古装戏。闽西汉剧太久没排古装戏了,写这个戏就是要重拾传统。
简介:三代梨园话今昔陈志明我出身梨园世家,从我祖父陈德霖先生人科班算起,至今已有121年了。我父亲陈少霖先生是著名余派老生。我三弟陈志清幼承家学亦宗余派。我愿借此机会介绍一下我家三代梨园的变迁概况。或许对振兴京剧艺术有所启示。我祖父陈德霖名钧璋,字麓耕,号...
简介:我把五十年来写的戏分为三类:应景戏、实益戏和感怀戏。也有既为应景又有实益的感怀戏。应景戏即为了适应时事、年份、庆典、节日或某一纪念活动的应急之作。此类戏多为主题先行,上马容易,经费充足,大张旗鼓,制作宏大,轰轰烈烈,效应隆重。但大多不能成为经常上演的保留剧目。好在作曲是我的老本行,就能够按照唱腔的规律填写唱词,进而设计出几段讨好的唱腔,来迎合戏迷的欣赏要求。所以常常听到的观众评论
简介:音乐自然观.简单地说.就是建立在自然观基础上的音乐观念.它集中体现在对于自然与音乐的关系的思考。实质上,它是先民们开始尝试对音乐做出统一的合乎理性的说明。它伴随着我国先民自然观的改变而有不同的改变.但又保持着一种相对固定的思想内涵。
简介:哈姆雷特历来被公认为莎士比亚笔下性格最为丰富、复杂的'圆形人物'的典型.通过反复的文本分析,本文深入挖掘哈姆雷特'虚无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背后蕴藏着的三大导致其性格及命运的中心情结--'纳喀索斯情结'('自恋情结')、'父子传承情结'('恋父情结')、对母亲和奥菲莉娅的'耻感情结'.
简介:“英名盖世三岔口”。谈到京剧的武戏《三岔口》,必然要提到“英名盖世”的盖叫天老先生。著名京剧武生大师盖叫天,原名张英杰。他生于梨园世家,练得一身精湛技艺,长期在上海演出,宗法前辈武生李春来,并又有所发展与开拓。他终生勤学苦练,不断革新创造。虽在演出《花蝴蝶》《狮子楼》时,先后断臂、折腿,仍然坚持不懈,倾心投入戏曲事业。他演出的剧目丰富,尤以短打武生为主,讲究塑造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的神情气质。演出“武松”系列剧目出神入化,人称“江南活武松”。
简介:2012年12月31日,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一行抵达祖国南摇三沙市开腱“为人民送欢乐下基层”慰问演出活动。2013年元旦清晨.全体团员与三沙市军民共迎第一缕阳光,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
简介:近几年,四川的川剧接连来上海,《变脸》、《金子》、《都督夫人——董竹君》等剧目,每次都给大家带来惊喜。这次四川省川剧院的《好女人,坏女人》来参加第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同样以与众不同的风貌引人瞩目。
简介:徐朔方先生(1923.12~2007.2)是古代戲曲、小説研究的大家,著作甚豐,尤以所著《晚明曲家年譜》嘉惠學林爲多。本文所叙與徐先生的來往信函,正值徐先生爲年譜諸稿定稿之時,當時所編1刊發的文章,亦多爲各譜之引論,於中可見徐先生之爲學、爲人。今值先生去世
简介:《太阳·雪·人》和观众见面了,而且就我观看的几场,观众没有中途退席的,演出过程中有笑声、有掌声,就我听到的十几位观众自述,鼻子还酸酸的,竟也有泪水盈盈——我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近几年来,我虽在北京和外省排了一些戏,但面对上海观众、上海人艺,面对第一次合作的作者及其新剧本,对我又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简介:以七声配十二律,可得十二宫、七十二调,合称八十四宫调,其中未有“仙吕入双角(调)”之名。隋唐以来的实际音乐实践中,十二宫并未全用,最多只用七宫。然而,戏曲曲谱常以“九宫”命名,编纂体例也以九宫为线索统辖曲牌。实际上,“九宫”之名虽属燕乐宫调之范畴,但在明清之理论典籍以及南北曲谱中已没有了调高的理论意识,“仙吕入双角(调)”也只是曲牌组合而已,并无他意,两者皆有名无实。此外,笛上七调顺序,常有“高不过五,下不过乙”之称,而《碎金词谱》“凡例”中所称“下不过上,上不过乙”,乃音阶之顺序排列。
三种民间美学形态
是亲三分向
京剧锣鼓知识与学习(三)
严凤英轶事(三则)
《儒生外传》三人谈
三上电台唱越剧
三代梨园话今昔
三类戏的断想
我导《三打王英》
音乐自然观三解
舞美设计的“三突出”
论哈姆雷特的三大情结
《三岔口》的前世今生
三沙啊三沙,美丽的中国南疆——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岁末年初赴三沙慰问演出
又一次惊喜之余——评川剧《好女人,坏女人》
大家風範——回憶與徐朔方先生的幾次通信
一次熟悉而又陌生的创作——《太阳·雪·人》导演札记
三年抱了个金娃娃
戏曲曲谱“宫调”刍议三题
也谈“三种唱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