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对汉晋时期作为器物的“表”进行了系统考察,指出表具有标记、测量和旌表等多重用途,并重点论述了表在“标志”和“旌表”两种含义上的使用与演变。现存汉代“表”的实物显示出表在应用上的复杂性和多样化,尚未形成统一标准。此外,与表功用相近的还有榀、碣、膀、神道、阙等,本文对它们之间的关系亦进行了辨析。另一方面,受到上冢墓祭的影响,在表彰者与接受者的合力作用下,表墓的风习渐在汉代流行开来,助长了“表”的旌表意义。碑兴起後,由於表、碑在起源和功用上有着密切关联,碑逐渐成为旌表的主要载体,这使得表、碑在汉晋之际有趋於混同之势。但二者仍有差别。总之,汉晋时期的表处在其意义、形制和功用拓展的关键阶段,梳理这一演变过程对理解後世志墓器物的形制和使用亦有着重要参照意义。
简介:<正>晏阳初致孔祥熙函稿1925年1月22日祥熙先生阁下:日前重亲道范,饫聆教益,钦佩无任。阳初从事平教,略陈胸臆,未罄所怀,请以经历,尘诸左右:窃以教育救国,为世公认,而目前教育界所亟亟焉努力者,厥惟义务教育,但以吾国教育况状论,施行平民教育,较之义务教育尤为刻不容缓。何则?义务教育固属教育之根基,提倡普及,自应积极推行,惟充其力量,仅能普及一般学龄儿童,循步施教,如植树然,待及学龄儿童蔚成国器,质以负荷国家责任,纵使实现,亦必经数十年。即令国人忍痛坐俟,强邻环逼,耽耽虎视,恐不见容。而况国中男女失学者,不下三万万以上,知识
简介:建安元年,关于伏完观见其女伏皇后应当采用何种礼仪,许都“三公八座”在四种初拟意见之中廷议不决,大儒郑玄赞同第四种折中于君权与父权的意见,众人皆服,唯邴原独持异议,通过对《春秋》《孝经》的不同经解,认为应尊重父权的绝对性。本文随后梳理了北海邴原的经学特质及其具体驳议郑玄之方式与层次。但此次争议在汉末三国时代未能有定论。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关于褚裒如何观见其女褚太后,“皇后敬父礼”再次展开。朝廷分为郑玄派和邴原派,前后激烈争议数轮,从经学家之间相对纯粹的讨论,转向东晋门阀士族之间的往复博弈。最终“郑玄派”获得褚太后的首肯。总之,本文以中古史上两次“皇后敬父礼”为核心,力求在经学史和政治史的脉络中理解这两次争议。
简介:1940年后,根据地面临严重财政经济困难,为巩固社会秩序、保障部队供给,中共加强了粮食征收力度。此举遭到农民的普遍抵制和抗拒。为解决矛盾,中共在征收方式上先后诉诸村干部调查、群众监督、派遣工作团、民主评议和开群众大会等办法,有效抑制了征粮中实际出现的命令摊派、隐瞒包庇、徇私情和干部贪污等问题,假报可耻、拒交受罚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国家取得了控制和汲取农村资源的压倒性胜利。然而,这种公权力的扩张和社会矛盾的解决,并非一种常态化的现代方式,而是以农民丧失自主行为能力为代价的。这种国家与农民的不对等关系在新中国成立后继续沿用,成为新中国社会结构的一个基本框架和政治底色。事实证明,革命取得胜利后,极易陷入过去的窠臼。如何避免"黄宗羲定律",走出历史的"三峡",建立正常的国家与社会关系,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