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静脉留置针作为一项护理新技术正日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也逐步成为儿科输液的主要工具,它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安全、便于固定,减少输液意外的发生,同时在应用过程中也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特别是置管时间长的病人常导致一些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患儿在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期间,除做好对留置针的护理及对患儿和家长进行宣教外,还要使静脉留置针使用时间不宜太长,它不仅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可以减少患儿的痛苦及医疗纠纷的发生。

  • 标签: 吸痰 医疗纠纷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医院麻醉医生进行操作规范性评估,观察操作结果,并以此提出干预措施,以提高操作安全性。方法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本市6所二级以上综合医院麻醉医师共96名,进行相关知识问卷调查和现场操作评估,注意并发症的发生。结果问卷调查各项结果均高于平均分(1.50),而现场操作评估平均得分为71±16.73分,13人出现后并发症,其中以呼吸道黏膜损伤及感染的发生率较高。结论加强麻醉医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操作能力,完善监督制度,进行规范化管理,才能够保障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麻醉医生 吸痰操作 规范性评估 干预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和归纳吸入性损伤经鼻气管插管患者正确的程序和护理管理。方法选择从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吸入性损伤经鼻气管插管患者80例,以40例为1组,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一般方法,观察组按正确的程序。观察并对比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25.0%黏膜损伤、12.5%出血,62.5%细菌培养阳性、55.0%肺感染,15.0%黄色黏稠液、17.5%痂、28.6%中重度痂堵塞,13±6次,对照组分别是62.5%、40.0%、87.5%、80.0%、37.5%、60.0%、50%、21±1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经鼻气管插管患者施加正确的正确的程序和护理管理能减少黏膜损伤、出血、肺感染、痂等不良症状的发生,具有护理效果好、次数少的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吸入性损伤 经鼻气管插管 正确的吸痰程序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为了解决经鼻中存在的问题,采用了经口咽管辅助的方法,经口咽管建立起来的人工气道法克服了影响经鼻效果的因素。通过对21例患者采用经口咽管护理,体会到此方法是清除液潴留、改善通气功能控制肺部感染的一项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

  • 标签: 肺疾病 吸痰 护理
  • 简介:目的探析纤维支气管镜下及灌洗在机械通气的运用及护理。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6月72例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所有病例均在心电、血压、无创血氧饱和度仪器监测下进行。操作前后均记录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值。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组72例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后,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明显好转,血氧饱和度和心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术后自觉症状明显改善,血氧饱和度(98.02±2.52)%有明显改善,与操作前(96.07±3.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一例出现心率失常、气管损伤、喉头水肿、气道痉挛、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对患者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及灌洗术直接、简单有效,但纤维支气管镜下应加强对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纤维支气管镜 吸痰 灌洗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重者卧床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常出现液较多或粘稠容易阻塞呼吸道,引起患者缺氧或窒息。为了保证患者的血氧饱和度,需要进行机械性。但是清醒患者在过程中不予配合造成效果较差。经研究在时配合口咽通气管的使用可大大提高效果。

  • 标签: 卧床患者 吸痰 护理 血氧饱和度 口咽通气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院前急救中经口咽通气管护理的应用方法。方法对我科2009年8月—2012年5月在院前急救时的69例患者进行经口咽通气管的应用及护理。结果69例患者在院前经口咽通气管内,无一例发生液堵塞致窒息。3例住院后因病情严重,呼吸受抑制,造成通气障碍而行气管插管术接呼吸机辅助治疗。结论放置口咽通气管操作方法简便,易于掌握,它是一种能够在数秒钟内迅速获得有效通气的方法,不仅可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缺氧,降低脑损害,还可以避免舌后坠,为院前抢救赢取时间。

  • 标签: 口咽通气管 吸痰 院前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次性管用于开塞露灌肠的疗效。方法一次性管缓慢插入肛门内,边插边注入开塞露,注完药液注入同等量的空气不浪费药液,拔管要缓慢,拔出后轻轻按摩肛周。评估灌肠效果。结果药液推入完全,不易外漏,避免残留,浪费少,排便效果好。结论经一次性管开塞露灌肠临床效果好,经济实用。

  • 标签: 吸痰管 灌肠 开塞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密闭式与开放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并对两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密闭式对气道损伤、引起患者剧烈咳嗽及液喷出较少(P<0.05),平均每次操作时间缩短(P<0.05),后心率、收缩压增高较对照组减少(P<0.05),血氧饱和度减少较对照组增多(P<0.05)。结论密闭式简便、安全,可避免交叉感染和环境污染,保证机械通气效果,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 标签: 密闭式吸痰 开放式吸痰 方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经口咽通气道的效果。方法抽取2009年9月至2010年3月需的老年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4例。两组患者均使用中心负压吸引,试验组采用置口咽通气道后管经口咽通气道;对照组采用普通经口鼻。结果试验组患者后血氧饱和度及呼吸道阻塞情况明显好转,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经口咽通气道效果满意,患者液清除彻底。

  • 标签: 口咽通气道 吸痰 老年患者 效果
  • 简介:摘要放射性肠炎的发生部位主要取决于原发肿瘤部位或放疗部位。由于盆腔是腹部放射治疗中最多采用的部位,加之直肠的移动性差,70%-90%的放射性肠炎发生于直肠。移动性较大的结肠,如盲肠、乙状结肠和横结肠在放疗时可坠入盆腔,进入放射野,也可伴发放射性结肠炎。而比较固定的结肠部分如升、降结肠,极少发生。另外,25%-30%的病人伴有小肠放射性肠炎,龙其是以往有腹部或盆腔手术史,小肠与盆腔有粘连的病人发生率真更高。

  • 标签: 放射性肠炎 保留灌肠 吸痰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动在婴幼儿肺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医院于2011年7月-2012年12月收治的94例婴幼儿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两组;对照组给予抗感染、化痰消咳等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再进行电动辅助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婴幼儿肺炎患者的康复时间。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8.1%,实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6%(P<0.01,数据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结论电动可以辅助进行婴幼儿肺炎的治疗,应用有效,可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

  • 标签: 电动吸痰 婴幼儿 肺炎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机械通气患者前后基础指标变异对撤机的预测价值。方法:从我科进行机械通气后ICU撤机成功与失败的患者中,分别随机选取39例,分别命名为脱机成功组和脱机失败组,比较两组病患进行试验前后的基础指标、各项指标的变化值及从峰值恢复至基础指标的时间。结果:脱机成功组HR、R、MAP低于脱机失败组,△HR、△R及△MAP低于脱机失败组;THR、TR、TMAP低于脱机失败组,P

  • 标签: 吸痰 基础指标 ICU撤机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小儿喘憋性肺炎患儿行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84例小儿喘憋性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和深部组,各42例。所有患者均行护理干预,常规组行传统治疗,深部组行深部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SpO2检测结果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护理前的SpO2检测结果并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深部组的SpO2检测结果显著优于常规组,深部组的治疗有效率40例(95.24%)显著高于常规组28例(66.67%),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小儿喘憋性肺炎患儿行深部治疗,不仅能够获取十分理想的治疗效果,同时,加之护理干预,还能够加快患儿的病情恢复。

  • 标签: 深部吸痰法 常规吸痰法 小儿 喘憋性肺炎患儿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密闭式在多重耐药患者进行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多重耐药进行机械通气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开放式,43例)与观察组(密闭式,43例),对比两组相关指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67%)高于对照组(8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多重耐药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通过密闭式能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机械通气 密闭式吸痰 多重耐药
  • 简介:摘要熟练的操作技能是护士从事护理工作的基本条件,也是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的重要保证。依据PDCA循环理论组织开展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技术操作护理技能训练提高了护士的技能水平和服务质量,增强了患者的信任感,融洽了护患关系。

  • 标签: PDCA 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 吸痰技术
  • 作者: 李东杰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          (白山市江源区人民医院五官科  吉林白山  134700)  【摘  要】目的:探讨对肺不张患者应用不同吸痰方式后呼吸循环参数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肺不张并机械通气的100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开放式吸痰(OS)组与密闭式吸痰(CS)组,每组均50例。将两组进行不同吸痰方式后5min、15min氧分压(PaO2)、心率(HR)、气道峰压(Ppeak)等与吸痰前2min变化对比。结果:OS组吸痰前2min与吸痰后5min对比,吸痰后Ppeak、HR明显上升(P<0.05),PaO2降低明显(P<0.05);OS组吸痰前2min与吸痰后15min对比,吸痰后HR仍增加明显(P<0.05),PaO2明显下降(P<0.05);吸痰前后CS组上述各参数均无明显改变(P>0.05);同时段对比CS组,OS组吸痰后Ppeak、HR均增加明显(P<0.05),PaO2降低明显(P<0.05)。结论:较之OS,使用CS能较好地维持肺不张患者机体氧合状态,确保气道压力及循环参数相对稳定。选择CS方式对肺不张患者更安全适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