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科护理中存在的护理不良事件危险因素,并提出防范不良事件发生的措施。方法 :此次参与研究的儿科患者共计 68例,主要是选取的我院儿科在 2019年 1月 ~2019年 5月收治的患者,需要将该 68例患者按照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研究期间需要护理人员做好记录工作。对照组儿科患者需要运用常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患者需要对其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后,采取防范管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治疗有效率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等。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运用防范管理措施后护理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研究数据存在差异,具有实际统计意义( P< 0.05)。除此之外,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0.12%,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4.59%,组间存在差异( P< 0.05)。结论 :在儿科护理中运用防范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患者疾病的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儿科 护理不良事件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通过对临沧市518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进行分析,为开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提供技术指导。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对2016年收集的518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引起不良事件可疑医疗器械共涉及21种(类),占前三位分别是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制品、注射穿刺器械、植入材料和人工器官。结论:加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提供监测质量,为保障公众用械安全服务。

  • 标签: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报告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对药品不良反应/不良事件报告分析评估及药品不良反应认知度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有效的干预方法和措施,可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医疗机构管理者对药品不良反应上报工作的重视、加强卫生行政部门的督导。方法对比分析干预前后用药的合理性、医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知度、行政管理干预的方法。结果干预后,不和理用药例数下降,护理操作冲管率达100%,药师干预率100%,卫生行政部门对全师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工作督导率为100%,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对十四家医疗机构开展培训2次。结论在采取干预措施后,在一定程度上对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拓宽药师为患者和医师及护士的服务内容、提高医疗机构管理质量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应对对策。方法:从 2019年 2月至 2020年 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患儿中选取 7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 39例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 39例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两组患儿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科室管理及护理安全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在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患儿 安全管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引起跌倒护理不良事件的原理并分析处理对策。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2017年4月发生的106起跌倒不良事件的原因以及与护士资历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在造成患者跌倒发生的原因中,评估失误、措施不完善、缺乏沟通成为主要原因,而且资历越深的护理人员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概率越低;结论建立非惩罚性上报系统,完善的管理体系对患者的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

  • 标签: 护理不良 跌倒 处理对策
  • 简介:文章针对突发事件,从急救场地的清理与物资调配、协助患者的快速分流、抓好医院现场秩序的维护、评估与总结等方面详细探讨了医院后勤应急处置的方法。

  • 标签: 突发事件 后勤保障 应急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院临终关怀病房近2年来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及影响因素,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我院临终关怀病房不良事件质量管理控制的水平,以避免患者因不良事件而造成病情进一步恶化。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2015年在本院临终关怀病房住院的1000例患者病历资料,统计发生不良事件的306例次病例,从患者的一般情况、疾病特点、不良事件种类、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和不良事件处置措施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良事件的发生与患者年老体衰,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患者长期卧床,合并心脑血管病和晚期癌症患者及认知障碍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患者不良事件不仅直接关系到患者疾病转归,也会对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经济负担。为此,管理者和医护人员,应转变管理理念,强化培训教育,实行人性化管理,同时积极治疗患者原发性疾病。

  • 标签: 临终关怀 不良事件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RCA根因分析方法在跌倒事件的应用。方法:抽取我院的跌倒病例51例,时间分布在2021年9月~2023年8月期间,收集跌倒事件相关信息并进行RCA根因分析。结果:对原因进行分析发现,从管理方面来看,45例与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有关(占比88.23%);缺少辅助设施、地面易滑等35例(占比68.62%),坠床风险评估为高、中风险导致的跌倒例数41例(占比80.39%),年龄≥60岁导致的跌倒例数35例(占比68.62%);洗手间发生跌倒18例(占比35.29%);夜间跌倒(22:00--9:59)25例(占49.02%)。结论:RCA根因分析方法有效帮助识别跌倒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问题解决的质量和长期效果。

  • 标签: RCA根因分析方法 跌倒事件 作用价值
  • 简介:摘要医疗器械是各项诊疗活动开展的必然前提和技术基础。因此,在各大医疗机构中的各个科室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医疗器械。因此,如何对医疗器械进行合理、合规的管理是每个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关键环节。针对于此,本文探讨了我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从医疗机构的角度提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对策建议,希望可以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体系构建提供借鉴。

  • 标签: 医疗机构 医疗器械 不良事件 监测体系
  • 简介:目的:探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从2006年开始,我院在原有护理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开始网络直报护理不良事件,使用Likert五级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判断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比较2005年、2006年和2007年我院护理人员护理风险意识评分、护理满意度、护理缺陷率和护理投诉率。结果:2005年和2006年的护理风险意识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79±8.53分vs74.52±9.82分,t=1.924,P〉0.05),2007年的护理风险意识评分较2006年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4.52±9.82分VS80.78±8.09分,t=4.634,P〈0.05);2005年、2006年和2007年护理工作满意率为89.0%,91.4%和95。6%,实施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不断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5.606,P〈0.05);2005年、2006年和2007年的护理缺陷率逐年下降,分别为1.4%,1.1%和0.59%,护理投诉率则为0.48%,0.29%和0.1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意识、患者满意度,减少护理缺陷和投诉,在护理风险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不良事件 风险管理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并进行深入分析,以采取相应的防范对策,保障患者的安全。方法选取某院2010年6月-2015年6月240例护理不良事件对其分级、发生原因、责任护理人员的职称以及工作年限的分布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护理不良事件以一般差错为主;沟通不畅是造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约占50.4%;护士是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人员,约占84.2%;工作年限在3年以内的护士最容易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约占70.9%。结论通过采取有效的护理不良事件防范措施,完善非惩罚性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制度等,能够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 分级 原因 对策 护理人员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137-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于门诊抽血室晕针事件的相关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并且结合上述因素采取护理对策。方法择取我院在2018年1月~2018年8月进行门诊抽血的468例人群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为234例患者。实验组采取对症的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干预,收集并统计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并且进行晕针事件发生几率以及穿刺成功率等指标的对比。结果实验组晕针事件发生几率2例(0.86%)显著低于对照组13例(5.56%),实验组穿刺成功率230例(98.29%)显著高于对照组222例(94.87%),P<0.05表示两组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结论对门诊抽血患者出现晕针的有关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并且结合引发因素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进而减少抽血室晕针事件的发生,促进抽血工作的顺利展开。

  • 标签: 门诊 抽血室 晕针事件 护理对策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牙科综合治疗机是一种功能齐全、操作简便的医疗设备,使用率较高。本文通过对 165例不良事件报告的分析,从伤害表现、故障表现等几个方面入手,发现该设备对患者的伤害表现小、日常养护工作不够、不良事件漏报等情况,建议引起重视。

  • 标签: 牙科综合治疗机,不良事件
  • 简介:目的调查医疗不良事件报告认知的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为医院制定不良事件报告非惩罚性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调查500名医务人员对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认知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医务人员对不良事件报告基本知识的知晓率为59.6%,不同科室、学历、职称医务人员对不良事件基本知识认知存在差异;医院员工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影响因素前3位的阻碍影响因素是担心上报后会受处罚或责备、担心因为不良事件而使个人名誉受影响、不清楚不良事件的概念;前3位的积极影响因素是以奖励为主、处罚为辅,报告程序简洁化,报告的信息反馈。结论制定非惩罚性制度,提高医务人员认知程度,简化报告系统流程,信息及时反馈可以促进医务人员主动上报不良事件

  • 标签: 医疗不良事件 认知现状 影响因素 上报率 非惩罚性制度 知晓率
  • 简介:目的:通过对我国2011年上报的2666例角膜接触镜引起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探讨角膜接触镜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对我国2011年度在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采集的2666例角膜接触镜不良事件有效报告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结果:女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男性,不良反应的发生年龄以21~30岁年龄段为主(1563例,占58.63%),不良事件主要表现是眼有异物感。结论:加强对角膜接触镜的监管力度,并重点教育在校学生和20~30岁人群正确使用角膜接触镜和对并发症进行正确处理。

  • 标签: 角膜接触镜 不良反应 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