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过敏性紫癜(HSP)患儿止血分子标记物血D-二聚体的水平及其与HSP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EL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86例HSP患儿血D-二聚体水平,并按有无消化道出血和肾脏损害分为三组,A组38例患儿无消化道出血无肾脏损害,B组32患儿有消化道出血,C组26例患儿有肾脏损坏。比较三组患儿的D-二聚体阳性率。结果A组患儿的血D-二聚体阳性比例明显低于B组和C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C组患儿的血D-二聚体阳性率名先高于B组患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检测儿童过敏性紫癜患儿的D-二聚体水平,可对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进行判断,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患者体检及住院的102例不同病期的高血压病患者及50名正常患者的血浆,用ELISA法检测102例高血压患者及50名正常对照组的血浆D-二聚体浓度。根据原发性高血压危险度的分层标准分为低度危险组、中度危险组、高度危险组及极高度危险组,比较各组之间及高血压组的关机。结果正常对照组与高血压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浓度有明显统计学差异(t=-701,P<0001),各组之间及与对照组之间分析显示极高危组、高危组均与对照组有明显统计学差异,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极高危组与高危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极高危组与高危组均与中度危险组、低度危险组及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因极高危组与高危组高血压患者的D-二聚体含量较中度危险组、低度危险组及对照组存在显著的差异,而极高危组与高危组高血压又与靶器官的损伤有关,因此血浆D-二聚体浓度可以作为临床上判断高血压病严重程度及靶器官损害程度的一项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就血浆D-二聚体等指标水平测定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预后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0年7月~2012年7月所收治的34例住院患者,按照血气分析、胸片、症状等将其综合判断分为未缓解组4例和缓解组30例。另外,再选取38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结果缓解组患者的血pH值、PaCO2、PaO2与急性发作期组相比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改善,而未缓解组的血pH值、PaCO2、PaO2都没有出现较为明显的变化。30例缓解组患者在治疗之后与急性发作期相比,VIIIC、VIIIAg、D-二聚体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降低,但是还没有恢复到正常水平;34例急性期组患者在治疗之后与正常组相比,VIIIC、VIIIAg、D-二聚体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增高。结论对于慢性肺心病病人的D-二聚体等指标进行检测,检测方法简便,能够正确地对体内有无形成肺小动脉血栓进行判定,可以将其作为判定慢性肺心病患者的预后情况、疗效观察、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升高在肺栓塞复发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至2014年9月肺栓塞患者70例,其中初次治疗的患者有42例(初次治疗组),肺栓塞复发患者有28例(复发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情况,并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升高在肺栓塞复发患者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结果初次治疗组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3.46±1.83)g/L和(1.64±1.29)mg/L,复发组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4.57±2.08)g/L和(3.17±2.26)mg/L,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对肺栓塞复发的诊断和治疗中,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升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是肺栓塞患者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抗凝和溶栓治疗前后,联合测定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心肌损伤标志物的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AMI患者、50例健康体检者各50例,均取自2021年1月-2023年1月。分别纳入观察组、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的血浆hs-CRP、Fib、D-D及肌红蛋白(Myo)、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等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结果:相较对照组,观察组入院时AMI患者血清D-D、Fib、hs-CRP、cT-nI、Myo水平明显升高(P<0.05);较入院时,治疗6h后,AMI患者血清D-D、hs-CRP、cT-nI、Myo水平明显提高,Fib明显降低(P<0.05);治疗24h后,D-D、Fib、Myo水平明显下降,hs-CRP、cT-nI达峰值(P<0.05);治疗48h后,患者D-D、Fib、hs-CRP、Myo、cT-nI水平均呈快速下降(P<0.05)。结论:AMI患者发病后的凝血功能异常,同时可出现不同程度心肌损伤。临床联合检测hs-CRP、Fib、D-D及心肌损伤标志物可为早期诊治AMI患者提供科学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