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7 个结果
  • 简介:口角单纯性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多发于感冒后,病情迁延,多达2周左右,既影响美观,又易因痒痛难忍抓破而感染.近几年我们采用肌胞外用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

  • 标签: 单纯性疱疹 口角 聚肌胞 外用
  • 简介:依据精寡肽具有内皮舒张因子(EDRF)样效应的实验事实,以L-Arg-Arg-OH为先导化合物,合成了L-Arg-ArgOCH3、L-Agr-Arg-Arg-OH、(L-Arg)2(CO2)CH2以及(L-Arg)2(CO)2CH2CH2四种类似物,它们具有不同程度的舒血管效应。精二肽的羟端封锁,舒血管作用减弱。L-Arg的N端用丙二酸或丁二酸桥联,可减慢其代谢而呈现比精二肽弱的舒血管作用。精三肽的舒血管作用优于精二肽。

  • 标签: 聚精寡肽 构效关系 EDRF样效应
  • 简介:目的:通过对军队医院喹诺酮类药物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报告的相关因素分析,了解喹诺酮类药物ADR/ADE发生特点及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2009–2015年军队ADR监测管理系统中喹诺酮类药物ADR/ADE报告9819例,对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种类、给药途径、药品剂型,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ADR/ADE报告类型、关联性评价及转归情况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9819例喹诺酮类药物ADR/ADE中,男女比例为1.02:1,平均年龄为(45.67±22.73)岁,给药途径和药品剂型以静脉滴注和注射剂型为主,共涉及17个药物品种,单品种中左氧氟沙星4660例(47.46%)位于首位,其次为莫西沙星1681例(17.12%)、加替沙星1597例(16.26%)。9819例喹诺酮类药物ADR/ADE共累及多个系统/器官,14740例次,最常见的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5731例次(38.88%),其次为胃肠系统损害2749例次(18.65%)和心外血管损害2162例次(14.67%)。结论:喹诺酮类药物品种繁多,所致的ADR/ADE涉及不同年龄段患者,累及多个系统/器官,在使用中应加强用药安全风险防范,及时识别并处理ADR/ADE。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 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事件
  • 简介:目的:分析氟喹诺酮类(FQNs)药物不良反应的机制与其化学结构间的关系。方法: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文献资料,分析FQNs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研究其化学结构与不良反应机制间的关系。结果:FQNs药物不良反应的程度与其结构位上C8,C7,C5,N1取代基有密切关系;其C6的F与C2的H不可取代,其与不良反应没有相关性,但与抗菌疗效有密切联系。结论:临床医师在使用FQNs新药时,应充分了解此类新药的不良反应资料,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 标签: 氟喹诺酮 药物不良反应 化学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通过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方法 将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到我院通过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的1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出回顾性分析,统计所有患者用药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所占比,对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的资料和未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资料做对比分析,并总结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经过统计,18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45例,占比为24.73%;患者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药物自身因素、患者机体因素、药物配伍因素、药物滥用、药物相互作用、未遵医嘱执行禁忌为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通过氟喹诺酮类药物对患者实施治疗出现不良反应比较常见,而导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也比较多,在临床患者用药之时,应针对性的针对可能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做出科学性的预防和规避。

  • 标签: 氟喹诺酮 不良反应 独立危险因素 多因素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就药学干预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临床合理用药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对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本院出具的喹诺酮类药物处方300张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将其分为两组,其中2020年1月~2021年1月处方150张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管理;2021年2月~2022年1月处方150张作为观察组,给予药学干预,就两组处方的不合理用药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不合理用药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药学干预 喹诺酮 不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药学服务对合理用药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筛选2023年02月至2024年02月96例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患者,依据随机单盲法分为常规组48例(常规药物治疗干预)和实验组48例(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药学服务干预),比较干预效果。结果 本次试验中,实验组不合理用药率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丘疹、红斑、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时,同时实施药学服务干预,可促使药物疗效明显提升,减少不良用药行为,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药学服务 喹诺酮类抗菌药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建立用HPLC法同时测定二仙汤中淫羊藿黄酮类成分朝藿定B、朝藿定C、淫羊藿苷、淫羊藿次苷Ⅱ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Extend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A)和0.1%磷酸溶液(B),梯度洗脱,0~23min,20%~28%A;23~55min,28%~40%A;55~56min,40%~90%A;56~62min,90%A;流速1ml/min;进样量20μl;柱温25℃;检测波长270nm。结果:朝藿定B、朝藿定C、淫羊藿苷、淫羊藿次苷Ⅱ分别在1.9~25.0、2.8~36.0、2.1~27.0和1.3~10.2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4±2.32)%、(99.8±2.21)%、(97.2±2.01)%和(99.3±1.30)%(n=6)。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重复性好,可用于二仙汤中淫羊藿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 标签: 二仙汤 淫羊藿黄酮类 含量测定 色谱法 高效液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禁忌证、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对策 。 方法: 抽取 150 例本院自 2 01 8 年 3 月 -201 9 年 6 月 收治的 氟喹诺酮 类药物 用药不良反应患者开展研究,分析 此类 药物禁忌证、不良反应、临床合理用药对策。

  • 标签: 氟喹诺酮 药物 禁忌证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临床 对策
  • 简介:氟喹诺酮类药物属于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由于含氟,因此促进了药物脂溶性与细胞、组织穿透力的增加、机体中药物浓度的提升及半衰期的延长,从而促进了杀菌效果的增强及药效的提升。氟喹诺酮类药物属于抗菌药物,在临床较为常用,但是近年来,其也有较多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造成了不良影响。

  • 标签: 药物不良反应 发生率 给药途径 临床合理用药 氟喹诺酮类 禁忌证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禁忌证、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对策。方法: 于我院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选取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10例为探查对象,分析药物不良反应,制定合理用药对策。结果:不良反应主要药物包括莫西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继发不良反应占比高于莫西沙星、环丙沙星,行统计分析,差异显著(P

  • 标签: 氟喹诺酮类药物 禁忌证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所谓类反应,是药物不良反应术语中的特定名词,指某一类药理作用机制相同的药物具有相同的一种或一类不良反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的第11、24和35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对加替沙星引起血糖异常等不良反应进行了警示,并指出该药禁用于糖尿病患者;同时还指出,洛美沙星、莫西沙星、氧氟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引起血糖紊乱也有报告。由此引出“血糖紊乱是否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类反应”的话题。

  • 标签: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药物不良反应 血糖紊乱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药理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是现代临床医学研究重点、热点,也是现代临床中一种普遍高发的感染性疾病,随着病情发展,可导致脓毒症,危及患者性命。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由于抑菌、杀菌作用突出而被广泛用于治疗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不仅抗菌活性较强,而且药效动力学、药代动力学稳定,受到了临床广泛青睐。本研究重点阐述了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特点,探讨其在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期望为现代临床有效防治提供循证支持。

  • 标签: 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综述
  • 简介:目的研究新喹诺酮类药物加替沙星在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6月-2018年9月本院接诊的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60例,并将之按照数字抽签法分成实验和对照两组(n=30)。实验组应用加替沙星,对照组应用左氧氟沙星。分析两组的治疗情况,比较细菌清除率等指标。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细菌清除率为86.67%,同对照组的86.67%、83.33%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加替沙星具有抗菌活性强、药物副作用轻以及抗菌谱广等特点,将之合理用于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中,可取得显著疗效,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 加替沙星 应用价值 细菌清除率
  • 简介: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GC法)测定注射用山梨酯80中脂肪酸组成。方法采用直接进样GC法,色谱柱为DB-WAX毛细管柱,检测器为FID,载气为氮气,柱温250℃。结果注射用山梨酯80中8种脂肪酸衍生的脂肪酸甲酯(肉豆蔻酸甲酯、棕榈酸甲酯、硬脂酸甲酯、油酸甲酯、亚油酸甲酯、花生酸甲酯、二十碳烯酸甲酯、山嵛酸甲酯)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重复性RSD均<3%,加样回收率在96.5%-104.2%。结论本法方法简便、灵敏、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注射用山梨酯80的质量控制。

  • 标签: 注射用聚山梨酯 80 脂肪酸 含量测定
  • 简介:目的:探讨胸痛患者血中D-二体(D-dimer)结果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97例急诊内科胸痛患者血D-二体结果,分析D-二体在恶性胸痛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肺栓塞(PTE)及主动脉夹层中特异性及敏感性。结果:胸痛患者D-二体阳性率为26.39%;恶性胸痛特异性82.69%,敏感性100%。结论:D-二体检查可作为急性恶性胸痛排查标准;排除非恶性胸痛,避免漏诊恶性胸痛。

  • 标签: 恶性胸痛 D-二聚体 凝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