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根据其选择的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三组,各为20例,I组采取小梁切除术,Ⅱ组采取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Ⅲ组采取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小梁切除术,比较三组治疗效果。结果三组术后眼压均与术前比较降低,P<0.05;I组手术前后前房深度变化不显著,P>0.05;Ⅱ组和Ⅲ组手术前后前房深度显著加深,比较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上给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小梁切除术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理想方式之一,与其他两种方式比较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曲伏前列素滴眼液联合噻吗心安眼药水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2014年7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对这78例患者均采用曲伏前列素滴眼液联合噻吗心安眼药水治疗,记录患者在治疗一个月后、三个月后的治疗情况,观察对比患者治疗前后昼夜眼压的变化情况,视野的改变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在经过一个月、三个月的治疗后,患者的眼压有所下降,视野也有所改善,与治疗前相比有较大差异,P<0.05;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有异物感、角膜充血、眼部疼痛、瘙痒等,在治疗一个月后,有15例患者出现轻微的不良反应,且均能耐受,治疗三个月后,有6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并未发生严重后果,且所有患者中均为出现结膜炎、角膜炎、眼睑炎、全身不适等不良反应。结论在临床上,采用曲伏前列素滴眼液联合噻吗心安眼药水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较佳,且不良反应发生较少,一般不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整体治疗效果令人满意,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痛苦,缓解症状,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A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36例(36眼),B组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22眼。对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视野、房角形态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术后随访3~6月,A组36眼中32眼视力较前有明显提高。36眼前房深度均加深,术前前房深度(1.7±0.354)mm,术后前房深度(3.0±0.243)mm。术后眼压明显降低,术前眼压18.35~39.25mmHg,术后眼压(13.52±3.24)mmHg。房角镜检查术后1月和3月随访房角均开放,未发现房角再粘连。术后6月复查视野无缩小。B组22眼术前眼压24.65~51.65mmHg,术后眼压(13.22±2.14)mmHg,术后发生浅前房4例,均为浅II度,脉络膜脱离1例,术后6月复查2例发生白内障,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房角分离术可有效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患者。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倒三角形子宫切除术用于临床的可行性,及对卵巢功能、性生活的影响。方法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在烟台山医院妇科经腹子宫全切51例,随机对26例行倒三角形子宫切除(研究组);25例行子宫全切除(对照组);对手术时间、出血及术后病率,性生活质量进行对比;术前、术后1月、6月及1年测定性激素(HL、FSH、E2)水平。结果手术时间、出血及术后病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更年期症状发生率,研究组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性激素水平术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雌二醇水平(386±195)pmoI/L,对照组(174±131)pmoI/L,1年,研究组雌二醇水平(376±189)pmoI/l,对照组(236±155)pmoI/L,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倒三角形子宫切除术是可行的,保留大部分宫体及各韧带和盆底结构的完整性,可避免卵巢功能早衰,防止阴道壁脱垂,保证性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64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利用普通护理方法,护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就两组患者护理实施前后焦虑情绪、抑郁情绪、术后并发症、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护理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低于对照组P<8.82。护理组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值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中的应用价值高,可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减少并发症,提高满意度,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前房穿刺减压术在急性闭角性青光眼急性发作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35例35眼急性闭角性青光眼急性发作青光眼患者在术前或术中实施前房穿刺减压术以降低眼压。35眼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高眼压经药物治疗不能有效控制的患者59.9mmHg(41.3~77.0mmHg)行前房穿刺放出房水降低眼压。前房穿刺术方法患者取平卧位或常规裂隙灯检查体位,1%的卡因表面麻醉,开睑器开睑,嘱患者注视前方,用1ml注射针头在颞膜缘处角膜刺入前房,将针芯先行抽取,房水缓慢进入针头,放出0.1ml左右的房水至眼球变软后退针。结果急性高眼压患者经前房穿刺放液后症状迅速缓解,眼压下降,视力提高;青光眼做小梁切除术后除1例1眼发生Ⅰ度浅前房外,未见其它并发症。结论前房穿刺减压术应用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治疗中是降低眼压、预防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方法,特别适合于基层医院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经皮克氏针撬拨方法复位方法纠正嵌插并向前成角的股骨颈骨折,并用空心钉固定,观察其复位效果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年1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外伤性股骨颈骨折,对有完整随访记录的15例嵌插并向前成角的股骨颈骨折患者通过经皮克氏针撬拨方法复位方法纠正成角并用空心钉固定,观察其复位效果及临床疗效。本组15例,男性5例,女性10例;年龄44~72岁,平均60.06岁。左侧7例,右侧8例。受伤方式行走11例,高处坠落1例,车祸4例。均为闭合性新鲜股骨颈骨折,按Garden分型均为Ⅲ型。其中2例为隐匿性股骨颈骨折。手术时间2~11天。术前行胫骨结节骨钉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7~1/10。术后通过正侧位X线片评价向前成角变化、短缩距离以及观察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短缩测量方法患者骨盆平片双侧坐骨结节下缘作一直线,测量每侧小粗隆顶部或底部与坐骨线间的距离。两侧距离存在差别,小粗隆上移的距离差为短缩距离。结果15例嵌插向前成角的股骨颈骨折随访6个月3.0年。所有患者经过骨牵引并抬高远端远端不能消除骨折端成角,利用克氏针撬拨复位方法纠正骨折端向前成角,侧位成角全部纠正;正位片短缩并有不同程度外翻。测量短缩1~5mm,平均2.73±1.37mm。随访结果,股骨颈骨折全部愈合,只有1例发生股骨头坏死。优良13例,可1例,差1例(1例患者因为腰椎间盘突出术后伴有马尾神经综合征,对略退出螺钉敏感,屈伸活动后疼痛明显,髋关节功能差,取出螺钉后症状改善)。结论用克氏针撬拨复位嵌插向前成角的股骨颈骨折避免了切开复位,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获得了优良的复位和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50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其进行治疗。结果患者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后,其前房角开放程度、眼压和视力情况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其治疗过程中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进一步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有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35例(43只眼)合并有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实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观察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房角、UBM的变化,随访3~15个月。结果43只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41只眼眼压控制在21mmHg以内,2只眼眼压偏高需联合降眼压药物治疗,眼压得以控制。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是治疗大多数合并有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一种好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非穿透小梁手术和小梁切除手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9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90例,采用数字随机表法进行分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非穿透小梁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小梁切除手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成功率均比较高,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短期眼压控制效果虽然不如对照组,但是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经非穿透小梁手术和小梁切除手术治疗均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但前者并发症少,后者能够有效的控制眼压。临床上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术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