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顺铂与单药顺铂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2月—2018年6月在我院肿瘤科治疗的36例恶性浆膜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8例单用顺铂治疗,观察组18例使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顺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QOL及KPS评分、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疾病控制率为33.33%、治疗有效率为7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67%、55.56%,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QOL评分及KP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神经毒性、皮肤毒性、变态反应、心血管毒性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顺铂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更佳,有利于提升肿瘤抑制效果,改善生活质量,且不增强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采用胸腺素α1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53例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29例给予常规治疗和胸腺素α1的使用;对照组24例患者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身体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的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给予胸腺素α1的治疗,能够促使患者存活率的提高,效果显著,有利于肝功能的改善。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素a-1b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5例小儿手足口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55例;治疗组肌注重组人干扰素a-1b,对照组静滴利巴韦林注射液;观察两组患儿退热时间及手足皮疹消退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2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8.98,p<0.01)。退热时间,治疗组2.26±1.03天,对照组4.90±1.49天(t=2.365,p<0.05);手足皮疹消退时间,治疗组3.18±1.11天,对照组5.47±1.66天(t=2.615,p<0.05)。结论干扰素a-1b肌注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效果明显,建议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在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儿童1型糖尿病患儿24例,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各1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皮下注射治疗,治疗组在给予患儿胰岛素泵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综合疗效。结果治疗组的血糖达标所用时间、一天内尿糖达标所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患儿每天低血糖发生例数、清晨血糖、每天胰岛素用量以及每日血糖变化平均值也较对照组要低(P<0.05),其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即治疗组的综合疗效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上采用胰岛素泵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能有效提高该疾病的治疗水平,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手足口病治疗过程中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160例手足口病患儿将其分为例数相等的两组,给予对照组炎琥宁静脉输液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治疗,观察所有患儿退热时间、手足皮疹及口腔溃疡消退时间,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在退热时间、手足皮疹及口腔溃疡消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足口病治疗过程中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治疗,有利于快速缓解临床症状,缩短治愈时间,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2例鼻咽癌组织中HIF-1α与VEGF的表达,并以20例鼻咽慢性炎症组织为对照作统计学分析。结果52例鼻咽癌组织中HIF-1α与VEGF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7.7%(30/52)和63.5%(33/52),HIF-1α与VEGF阳性染色均呈棕黄色细颗粒状,前者表达于细胞核,后者表达于细胞质。鼻咽慢性炎症组织HIF-1α与VEGF的表达均呈阴性,两者与其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鼻咽癌中,HIF-1α与VEGF有较高的阳性表达,HIF-1α可能通过上调VEGF的表达,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中发挥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了川崎病并发冠脉病变患儿血浆ET-1和血清cTnI、APN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生化法、酶联法对30例川崎病并发冠脉病变患儿进行了血浆ET-1和血清cTnI、APN水平检测,并与35名正常儿作比较。结果川崎病并发冠脉病变患儿血浆ET-1和血清cTnI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儿组(P<0.01),而血清APN水平又非常显著地低于正常儿组(P<0.01),且血清APN水平与ET-1、cTnI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4711、-0.6014P<0.01)。结论检测川崎病并发冠脉病变患儿血浆ET-1和血清cTnI、APN水平的变化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及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高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浆ET-1、D-D和血清APN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酶联法和免疫比浊法对32例妊高症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血浆ET-1、D-D和血清APN水平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妊高症患者治疗前血浆ET-1、D-D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而血清APN水平又非常显著地低于正常人组(P<0.01),经2周治疗后则与正常人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且血清APN水平与ET-1,D-D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6814、-0.5944、P<0.01)。结论检测妊高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浆ET-1、D-D和血清APN水平的变化对了解病情、探讨其发病机理、预防和指导用药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重点阐述了去冷沉淀血浆的组成、临床适应症及禁忌症,介绍了去冷沉淀血浆目前使用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对去冷沉淀血浆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叶酸、维生素B6和甲钴胺降低H型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差异,探讨更安全有效的预防H型高血压并发症的方案。方法将252名H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84例,分别应用叶酸、维生素B6和甲钴胺治疗6个月,比较3组间同型半胱氨酸降低的差异。结果有效性方面,叶酸组和甲钴胺组有效率分别为88.89%和86.7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B6组有效率为6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方面,叶酸组、甲钴胺组、维生素B6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6.75%和16.27%,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有效性、安全性和社会经济性综合分析,叶酸降低H型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效果优于维生素B6和甲钴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