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再次探讨新生儿耳声发射初筛的时间.方法使用ACCUSCREEN手持式耳声发射仪器对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09月出生的活产且能母婴同室的新生儿(不包括出生后因身体状况立即转院者)第一天进行全部测试,未通过者第二天再次初筛,还未通过者转诊当地母子保健中心于30天或42天进行复诊.结果通过对每月的初筛情况的统计,全年每月的初筛率达92.64%~96.5%,未通过率仅有3.36%~10.76%,全年总测试率为94.93%,未通过率为7.67%.讨论通过早期筛查可以及早发现高危儿,同时减少漏筛率.关键词新生儿耳声发射初筛时间再探讨中图分类号R72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049-02
简介:目的探讨"二期法"行耳廓再造术的临床应用。方法第1期手术:切取右侧第6~8肋软骨,制成具有三层结构的自体肋软骨支架;应用"双瓣"技术,以残耳根部为蒂,将后方乳突区无毛发的皮肤掀起,形成皮瓣,耳后筋膜瓣的范围扩大至发际线内3.5~4cm,呈半圆形。将肋软骨支架移植于"双瓣"之间,进行耳廓再造。第2期:利用剩余的残耳组织,重建耳轮脚、耳屏和耳甲腔等耳廓亚解剖结构。将残耳上半部制成"V"形耳轮脚皮瓣;将中部残耳组织制成半圆形耳屏皮瓣。同时将上半部残耳软骨雕刻成圆锥状,与再造耳的耳轮末端缝合固定,耳轮脚皮瓣转位覆盖,形成耳轮脚;将中部残耳软骨修剪成半圆形,用耳屏皮瓣包裹再造耳屏。切除耳甲内多余组织,进行加深,创面植皮覆盖。结果2007年至2010年,采用"二期法"实施耳廓再造71例。经过0.5~3年随访观察,再造耳位置适当,大小与健侧基本一致;皮肤颜色与面部接近,随时间延长皮肤感觉逐渐恢复;支架无吸收及变形,再造耳廓的立体结构良好、外形自然;颅耳角与对侧相似,耳后瘢痕不明显。结论"二期法"耳廓再造术简便易行,并发症少,易于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建立医院制剂硼酸滴耳液的微生物限度检验方法。方法 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微生物限度检查法规定,采用平皿法对云南省保山市人民医院3个批次的硼酸滴耳液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适用性试验。结果 本研究建立的检查方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五种验证菌株的回收率均在0.5~2;控制菌试验组、阳性对照组都为阳性,供试品对照组、阴性菌对照组、阴性对照组为阴性,试验结果有效。结论 硼酸滴耳液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时,可取供试品1:10,1:100的稀释液,采用平皿法检查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控制菌采用常规法。可有效的反映药物中微生物的污染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对中耳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1月~2015年9月收治的41例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进行治疗,每次7—10滴,每天2—3次,在滴耳完成后,进行10分钟左右的耳浴。进行14天的治疗。并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全部患者经过治疗后,治愈22例,占53.66%,显效13例,占31.71%,有效5例,占12.20%,无效1例,占2.43%,总有效率97.57%。全部患者在治疗期间有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7.32%。结论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对中耳炎的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将中耳炎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将耳内的细菌有效清除,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