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放射诊断以及CT诊断技术在骨转移瘤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式进行详细探究。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本院骨转移瘤患者共100例参与本次研究,根据诊断方案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50例。对于50例参照组患者,采用放射X线诊断技术,对于5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CT诊断技术。对两组患者原发肿瘤部位、骨转移部位、检出骨转移瘤类型以及检出率进行统计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原发肿瘤包括肺癌、乳腺癌、鼻咽癌以及肝癌,骨转移瘤转移部位包括脊柱、肋骨、骨盆、四肢以及头部。两组患者骨转移瘤类型包括溶骨型、成骨型、混合型三种,两组患者在原发肿瘤及骨转移分布情况诊断方面所得结果差异不显著。实验组患者骨转移瘤检出率为(50/50)100.0%,高于参照组患者骨转移瘤检出率(23/50)46.0%。结论:在骨转移瘤患者临床诊断中,可对患者应用CT诊断技术,与放射X线诊断技术相比,检出率比较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 要】目的:为提高骨转移瘤的检出率,对骨转移瘤放射和CT诊断的临床价值作进一步探究,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诊治的骨转移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80例,按接收诊治顺序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比观察采用CT诊断的观察组与采用放射X线诊断的对照组的原发肿瘤及骨转移位置、骨转移瘤检出率。结果:统计研究表明,两组患者在采取不同的诊断方法后,通过CT诊断的观察组骨转移瘤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原发肿瘤中,以肺癌的骨转移发生率最高,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分析表明,CT诊断对骨转移瘤的诊断检出率相比于放射诊断更高,在骨转移瘤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高于放射诊断,对临床医生的诊断提供了准确可靠依据,有利于后期的对症治疗,应用价值良好,对此方法建议大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老年脑功能区胶质瘤术后运动性失语患者应用超早期护理的临床效果及对其术后运动性失语康复的作用。方法 选择研究者医院脑外科收治的患者进行研究,共计60例患者,年龄61~80岁,均确诊脑功能区胶质瘤术后运动性失语,入院时间2022年1月~2023年12月。随机分2组,数字表法。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超早期护理。比较两组康复效果以及护理前后运动性失语评分。结果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更高(P<0.05)。观察组护理后语言功能得分更高,社交回避、社交苦恼评分更低(P<0.05)。结论 老年脑功能区胶质瘤术后运动性失语患者护理中,超早期护理可促进患者康复,改善其语言功能、社交功能,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尝试对比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radiation,IMRT)、三维适形(Threedimensionalconformalconformalradiationtherapy,3DCRT)或立体定向推量计划策略瘤旁正常组织剂量,为放疗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2015年2月~2016年8月,肿瘤内科进行放射治疗20例脑转移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三种计划方法设计放疗计划,中心位置均一致。结果IMRT组、3DCRT组与立体定向推量计划三组V35%、V40%、V45%剂量体积以及CI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RT、3DCTR、立体定向推量计划的均在正常可耐受范围内,可接受。但3DCRT、立体定向推量放疗视神经、晶体D2%、Dmean水平均低于IMRT,差异哟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转移IMRT瘤旁正常组织剂量可能更低,同时毒性可耐受,推荐作为脑转移放疗设计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恶性肿瘤脑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肿瘤科2013年治疗的脑转移肿瘤患者32例,随机将两组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单纯全脑放疗治疗)和观察组(采用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方法),每组患者16例,根据国际癌症机构统一毒副作用评价标准进行不良反应评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标准进行疗效改评价。结果恶性肿瘤脑转移患者在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例数和百分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疾病进展例数和百分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恶性呕吐、疲乏、中性粒细胞减少、血红蛋白降低、血小板减少、肝功能损伤的发生例数和百分比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对于恶性肿瘤脑转移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对脑转移肿瘤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近两年时段内于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脑转移肿瘤患者,采用完全随机、双盲的方式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仅予以全脑放疗,而观察组则增加予以替莫唑胺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通过有效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近期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治疗脑转移肿瘤患者过程中应用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进行治疗近期疗效显著,并且不良反应较低,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之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64例全脑血管造影患者中,60例存在不同部位的脑动脉瘤,占9375%。瘤体大小为1mm×mm一256mm×203mm。对其中32例脑动脉瘤患者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起到闭塞动脉瘤腔,控制出血的目的。结果32例患者都获得了成功。栓塞后患者脑神经症状得到控制,并逐步恢复。结论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术后患者由蛛网膜下隙出血引起的网膜刺激征得到控制、缓解。且对患者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有着很大的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同期推量放射治疗肺癌脑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肺癌脑转移瘤病患66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3例,参照组对病患采用全脑照射结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研究组对病患采用同期推量放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病患总体治疗效果,以及住院时间和中位生存期。结果研究组病患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3.94%,显著高于参照组的75.76%,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患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参照组,中位生存期明显长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癌脑转移瘤病患采用同期推量放射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病患住院时间,延长其生存期,提高整体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脊柱转移瘤的临床诊断中应用核磁共振诊断方法的价值,以期为脊柱转移瘤的临床诊断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方法从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确诊的脊柱转移瘤患者中选择32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CT诊断以及核磁共振(MRI)检查,比较两种不同诊断方法的结果,探讨MRI在该类疾病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本研究32例患者中,通过MRI检查,共发现各种病变次数为149次,其中有27例患者被诊断为脊柱转移瘤;CT检查结果显示的各种病变次数为75次,被诊断为脊柱转移瘤的患者人数为16例,经过统计学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MRI对于脊柱转移瘤诊断的灵敏度以及准确性均明显高于CT。结论MRI在脊柱转移瘤的临床诊断中准确率较高,能够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断以及治疗,值得进行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脊柱转移瘤的临床诊断中应用核磁共振诊断方法的价值,以期为脊柱转移瘤的临床诊断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方法从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确诊的脊柱转移瘤患者中选择32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CT诊断以及核磁共振(MRI)检查,比较两种不同诊断方法的结果,探讨MRI在该类疾病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本研究32例患者中,通过MRI检查,共发现各种病变次数为149次,其中有27例患者被诊断为脊柱转移瘤;CT检查结果显示的各种病变次数为75次,被诊断为脊柱转移瘤的患者人数为16例,经过统计学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MRI对于脊柱转移瘤诊断的灵敏度以及准确性均明显高于CT。结论MRI在脊柱转移瘤的临床诊断中准确率较高,能够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断以及治疗,值得进行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