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NKI及WanFangData数据库,搜集囊卵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8年3月10日。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病例-对照研究和6个队列研究,共计175785例患者,其中囊卵巢综合征组23320例,正常组15246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囊卵巢综合征组患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OR=1.26,95%CI:1.14~1.39,P<0.00001)。结论与正常人相比,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可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所限,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心血管疾病 体质指数 脂蛋白 META分析
  • 简介: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导致严重脑血管功能损伤后高病死率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献报道,一旦出现MODS,患者病死率高达60%~70%[1].近年来,随着MODS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各种炎症介质致病作用逐渐被临床医师认识,连续性血液净化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旨在探讨连续性静脉血液滤过(CVVH)预防重症脑功能损伤MODS发生的临床效果.

  • 标签: 重症脑功能损伤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连续性静脉血液滤过 CVVH 预防 发病机制
  • 简介:目的:观察奈哌齐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45例年龄在54~76岁的血管性痴呆患者被随机分为奈哌齐+尼莫地平组(24例)和石杉碱甲+吡拉西坦组(21例),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评分(ADL),并进行两组疗效的比较。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奈哌齐+尼莫地平组的MMSE评分[(15.8±6.3)分比(21.6±7.4)分]显著提高,ADL评分[(50.3±6.4)分比(40.2±7.1)分]显著下降,石杉碱甲+吡拉西坦组MMSE评分[(14.6±6.9)分比(18.5±7.2)分]显著提高,ADL评分[(49.3±7.8)分比(43.5±8.2)分]显著下降,P均<0.01;但两组治疗后无显著差异(P=0.08,0.07)。结论:奈哌齐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与奈哌齐+尼莫地平相当。

  • 标签: 痴呆 血管性 多奈哌齐 尼莫地平
  • 简介: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出现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支架内再狭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5年1月于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就诊的PCI术后疑似冠状动脉再狭窄的患者126例的资料,其中男性87例,女性39例,平均年龄(57.2±9.8)岁。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再狭窄组(n=36)和对照组(n=90)。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计算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检测两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PG)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再狭窄组男性、吸烟、高血压、糖尿病比例,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TG、TC、LDL-C水平,支架长度和支架数量均增加,HDL-C水平和支架直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糖尿病(OR=7.130,95%CI:1.680~12.754)、术后吸烟(OR=2.419,95%CI:1.013~6.215)、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OR=10.537,95%CI:3.678~18.845)、支架长度(OR=1.593,95%CI:1.072~2.393)和支架数量(OR=2.541,95%CI:1.169~3.745)是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支架直径(OR=0.659,95%CI:0.485~0.873)是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保护因素。结论糖尿病、吸烟、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支架长度和数量是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较大的支架直径则是保护因素。

  • 标签: 冠状动脉 支架内再狭窄 冠状动脉造影术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动态监测1岁以下婴儿的未成熟心肌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心肌肌钙蛋白Ⅰ(cardiactroponinⅠ.cTnI)含量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临床中的意义。方法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心内直视手术患儿30例,分别于术前24h,术后24h、72h及术后7d取外周血用化学发光法检测cTnI并与肌酸激酶(creatinekinase,CK)、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kinase—MB,CK—MB)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dehydrogenase,LDH)进行对比分析,并与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作相关分析。结果cTnI在术后24h、72h,及术后7d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CK—MB在术后24h、72h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K与LDH分别在术后24h、72h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青紫型与潜伏青紫型组,以及新生儿与非新生儿组在各时间点cTnI浓度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与cTnI浓度均呈正相关。结论血清cTnI浓度可准确及时反映婴儿先心病手术未成熟心肌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程度。青紫型与潜伏青紫型,新生儿与非新生儿组之间的cTnI对评价未成熟心肌围手术期心肌损伤无明显差别。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越长,cTnI浓度升高越明显,提示术中心肌损伤程度越大。

  • 标签: 肌钙蛋白Ⅰ 未成熟心肌 心肌损伤 先天性心脏病
  • 简介:微栓子是指血流中通过的除正常红细胞以外的成分,是动脉狭窄患者发生动脉一动脉栓塞的原因,其存在说明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对微栓子进行监测,可为预防卒中提供治疗决策。笔者对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微栓子监测与分水岭梗死、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关系、在颈动脉狭窄治疗中的价值等综述如下。

  • 标签: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颈动脉狭窄 微栓子 缺血性卒中
  • 简介:美国学者Guay等2012年5月对Pubmed数据库、循证医学中心注册对照试验数据库、循证医学综述数据库及Qvid信息检索数据库进行了一次信息检索,检索的内容是关于局部麻醉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中,把各种脑监测技术与临床神经功能监测手段进行对比、样本量≥20例的前瞻性研究试验汇总。研究质量采用循证医学协作工具进行评估。有两名调查员单独对数据进行提取。

  • 标签: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神经功能监测 局部麻醉 META分析 脑缺血 检索数据库
  • 简介:心房纤颤并且正在服用华法令预防血栓形成的病人要注意了。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华法令的临床应用广泛起来.其引起的脑出血病例也呈上升趋势.尤其是80岁以上的老人。

  • 标签: 华法令 脑出血 病例 用药 监测 血栓形成
  • 简介:多巴酚丁胺可治疗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心肌收缩力衰弱的心力衰竭,是治疗心血管疾病,很重要的药物之一,它的优点是疗效好、副作用少、毒性较小等,但可以引起静脉炎,我科对应用多巴酚丁胺发生静脉炎的95例患者,应用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硫酸镁治疗静脉炎,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多磺酸粘多糖乳膏 硫酸镁 多巴酚丁胺 静脉炎
  • 简介:为了进一步探讨非糖尿病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简称NDGAMI)的血糖升高与脏器功能衰竭(MSOF)的关系,本文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30例NDGAMI患者的血糖升高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 标签: 非糖尿病 多脏器功能衰竭 急性心肌梗塞 老年 MSOF
  • 简介:目的验证国内研发的Jasper颅内电解可脱性弹簧圈在栓塞颅内动脉瘤临床应用中的非劣效性。方法试验为前瞻性、中心平行对照临床试验,方案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定。选择Hunt-Hess0~Ⅲ级的非宽颈颅内动脉瘤患者134例,其中使用Jasper弹簧圈(试验组)64例,使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和Sapphire弹簧圈(对照组)70例。评估手术操作过程中,弹簧圈的临床性能(输送系统推送、定位、释放和回撤等操作的方便性与可靠性)及置入的成功率;术后1、6个月行改良Rankin评分;对术后即刻和6个月的造影结果进行评定;观察不良事件发生、再次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和卒中的发生率。结果①试验组共使用345枚Jasper弹簧圈,置入成功率为99.3%(344/345)。对照组为100%(304/304),两组弹簧圈的置入成功率和临床性能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试验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弹簧圈脱落、血管痉挛、血栓形成、动脉瘤破裂、血管穿孔等并发症。②改良Rankin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再次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和卒中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试验组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动脉瘤闭塞率为(95.4±6.4)%,不完全闭塞6例(9.4%),完全闭塞58例(90.6%);对照组术后动脉瘤闭塞率为(94.8±5.5)%,不完全闭塞5例(7.1%),完全闭塞65例(92.9%),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32例术后6个月获得血管造影随访。动脉瘤闭塞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Jasper颅内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与目前国外同类成熟产品相同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栓塞 治疗性 临床试验 弹簧圈
  • 简介:有创动脉压监测法是经过周围动脉插管直接测量动脉内压力的一种有创技术,可通过换能器连续监测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比袖带血压监测更能准确、直观地反映血压变化,并且可随时抽取动脉血做血气分析,还可通过压力波形的变化,及时发现是否有低血容量,是CCU常用的监测手段.主动脉夹层[2]患者80%以上患有高血压病,而主动脉撕裂的程度和范围与血压波动幅度有关,通过严密动态的监测有创动脉血压变化,指导临床治疗和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本院CCU从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收治了3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均采取有创动脉压监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有创动脉压监测 护理
  • 简介:颅内压(intracranialpressure,ICP)监测已广泛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8分],但是目前ICP监测较少用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1]。早期行ICP监测对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尤为重要,准确可靠的连续监测能够提供ICP变化的客观指标,有利于早期发现血肿扩大,

  • 标签: 颅内压 高血压 脑出血 手术时机
  • 简介:目的探讨动态监测体感诱发电位在神经外科血管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监测22例脑血管病患者在神经外科血管内治疗中体感诱发电位N20波形的变化,观察体感诱发电位变化与术中、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结果在脑血管内介入治疗过程中4例患者术中体感诱发电位出现改变,并有相应神经功能障碍,18例患者术中体感诱发电位无明显改变,术后有1例患者出现一侧肌力减退.体感诱发电位的变化与术中、术后脑缺血有相关性(P<0.01).结论在神经外科血管内介入治疗过程中,监测体感诱发电位的变化对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具有一定的作用.

  • 标签: 体感诱发电位 动态监测 神经外科 血管内治疗 脑血管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的早期完全血运重建策略对合并支血管病变(MVD)并已接受急诊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2007年1月~2009年6月我院住院的合并MDV并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318例,根据治疗策略分为2组,对照组192例,仅在急诊PCI时干预罪犯血管;治疗组126例,完成早期完全血运重建。比较2组患者术后12个月和60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差异。结果术后12个月,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MACE发生率及全因死亡率显著降低(7.9%vs16.1%,P=0.033;4.0%vs10.4%,P=0.037)。术后60个月,对照组和治疗组MACE发生率分别为31.3%与21.4%,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组全因死亡率及心源性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3%vs14.6%,P=0.023;4.8%vs12.0%,P=0.029)。结论对于接受急诊PCI且合并MDV的STEMI患者,与仅干预罪犯血管比较,早期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的完全血运重建策略是安全的,可能会降低12个月的MACE发生率和全因死亡率,并减少60个月时的全因死亡率和心源性死亡率。

  • 标签: 心肌梗死 药物洗脱支架 休克 心源性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患者24h动态血压监测及血压变异性(bloodpressurevariability,BPV)与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index,ABI)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于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来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就诊的65~80岁老年患者220例,按照ABI数值将所有老年人分为正常ABI组(ABI〉0.9)和异常ABI组(ABI≤0.9或ABI〉1.3),其中正常ABI组121例,异常ABI组119例。比较两组患者24h动态血压参数和BPV参数。按照血压高低将患者分为高血压组(95例)和非高血压组(125例),分析比较两组BPV参数及ABI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AB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高血压组24h收缩压BPV、夜间收缩压BPV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ABI组24h舒张压、白天舒张压、夜间舒张压、24h收缩压BPV明显低于正常ABI组,夜间收缩压BPV明显高于正常AB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夜间舒张压、夜间收缩压BPV是AB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患者的舒张压、夜间舒张压、夜间收缩压BPV是影响ABI的独立危险因素,BPV与ABI明显相关,平稳控制血压对延缓动脉硬化的发生有一定影响。

  • 标签: 高血压 危险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 踝臂指数 血压变异性
  • 简介:目的分析将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应用于诊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律失常与心肌缺血情况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我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随机选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例数均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给予实验组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而对照组患者则进行常规心电图监测,对两组患者心肌缺血以及心律失常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心肌缺血呈阳性与心率失常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室上性心率失常比例为28.33%,室性心率失常比例为40.00%,心肌缺血比例为21.67%;观察组患者对应比例分别为11.67%、23.33%与8.33%;实验组患者ST~T段与房室传导阻滞检出异常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可真实掌握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律失常与心肌缺血的客观数据,为预后治疗患者提供科学、精确的医学数据。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24小时动态心电图 心律失常 心肌缺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患儿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及血清sIL—2R水平监测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82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临床资料,检测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总T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CD4+、CD8+、CD4+/CD8+、)。结果RRI患儿总T淋巴细胞、CD4+、CD4+/CD8+明显低于正常患儿,CD8+、sIL-2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水平明显低于正常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均明显发生紊乱,临床检测胞及体液免疫功能对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免疫功能 血清sIL&mdash 2R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联合雷公藤苷片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实验组联合雷公藤苷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95%治疗效果理想,高于对照组(85%)(P<0.05);实验组95%对我院治疗总体满意,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血沉指标为(45.6士5.8mm/h)、C-反应蛋白指标为(21.6士3.0mg/ml)、类风湿因子为(53.2士10.4u/ml),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率较高,采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联合雷公藤苷片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双氯芬酸钠缓释片 雷公藤多苷片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