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4 个结果
  • 简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起病急骤,发展迅猛,预后极差,病死率高达45%以上,现已成为临床危重病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氧疗是临床治疗ARDS的主要措施,是纠正顽固性低氧血症的基本手段,然而,机体长时间接触高氧容易引起高氧性急性肺损伤(hyperoxia-inducedacutelunginjury,HALI)。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前期研究表明肺泡Ⅱ型上皮细胞(typellalveola,epithelialcell,AEC-Ⅱ)凋亡与HAL1、ARDS、COPD等多种肺疾病相关,通过抑制AEC-Ⅱ可有效减轻肺疾病发病程度。目前抗细胞凋亡方法缺乏有效性及特异性。miRNAte:术为解决细胞凋亡提供新思路,研究表明在AEC-Ⅱ凋亡过程中miR-21—5p下调,上调AEC-Ⅱ细胞内表达,可明显降低AEC—Ⅱ凋亡率。因此,研究miR-21抗AEC—Ⅱ凋亡机制可为ARDS等肺疾病的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及新策略。本文将就miR-21抗AEC—Ⅱ凋亡机制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标签: 肺泡Ⅱ型上皮细胞 凋亡 MIR-21 死亡受体通路 线粒体通路
  • 简介:目的:对人工流产术孕妇应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复合宫颈局麻,探索HANS是否能增强宫颈局麻的镇痛效果;能否有效抑制人工流产综合征,藉以确定该法能否成为常规的麻醉方法应用于临床。方法:将200例拟行人工流产术孕妇随机分为I组(HANS+局麻组)、Ⅱ组(HANS组)、Ⅲ组(局麻组)和Ⅳ组(对照组),每组50例。每组又分为有分娩史组与无分娩史组。HANS组电极分别放于足三里/阴陵泉和合谷/劳宫穴两封穴位,采用DD波、等幅同步刺激,电流强度10~35mA。Ⅰ、Ⅱ组均用HANS诱导30min,后Ⅰ组以1%利多卡因5ml施行宫颈浸润麻醉。对照组和局麻组于术前30min同样依Ⅰ组选穴放置两对电极,但不予通电,藉以作为对照。结果:HANS复合宫颈局麻的缜痛效果明显较单纯HANS者为强,也明显优于传统的单纯宫颈局麻法;其按宫颈镇痛有效率高达96%,吸宫无不适率为90%,与其它三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副作用少,术中循环稳定,人流综合征基本消除。结论:HANS复合宫颈局麻能有效抑制人工流产术疼痛及人流综合征,效果确切。未分娩妇的扩宫颈无痛率明显高于分娩妇,扩宫颈率与镇痛方法无关。分娩妇与未分娩妇在人工流产术中的VAS评分无差异。

  • 标签: 局部麻醉 人工流产术 镇痛 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 人工流产综合征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咪达唑仑用作术前药的效果,探讨其最适宜剂量。方法:选择择期手术ASAⅠ~Ⅱ级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五组,每组20例。术前药均为肌注,I组用咪达唑仓0.03mg/kg,Ⅱ组用咪达唑仑0.05mg/kg,Ⅲ组用咪达唑仑.0.8mg/kg,Ⅳ组用地西洋10nag,Ⅴ组用生理盐水1ml。观察五组的镇静分级、A-VAT值及SpO2下降程度。结果:用药后30minⅠ-Ⅳ组镇静分级、A-VAT值均较Ⅴ组为高,其中以Ⅲ级为最高;Ⅰ-Ⅳ组SpO2均有所下降,以Ⅲ组下降幅度最大。结论:从镇静、抗焦虑、降低应激水平衡量,咪达唑仑0.08mg/kg组明显优于其它四组;但从安全角度考虑,60岁以上老年患者应慎用较大剂量咪达唑仑,最好使用0.03mg/kg剂量。

  • 标签: 咪达唑仑 镇静 剂量 术前用药 SPO2 前药
  • 简介:目的:多中心大样本对比观察开颅手术血浆靶控输注(TCI)或持续输注(CI)丙泊酚-芬太尼-肌松药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6个研究中心共600例行择期开颅手术病人,随机分为TCI组或CI组,两组麻醉诱导分别采用5ug·ml^-1、3.2ug·ml^-1或6mg·kg^-1·h^-1、7mg·kg^-1·h^-1、5mg·kg^-1·h^-1、7mg·kg^-1·h^-1。术中记录丙泊酚的累计用量,BIS、MAP、HR的变化,各辅助用药时间和次数,术后恢复的时间及随访内容。结果:两组丙泊酚使用总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平均输注速率TCI组(6.54±1.25mg·kg^-1·h^-1)高于CI组(6.18±0.82mg·kg^-1·h^-1)(P〈0.01),诱导剂量TCI组(1.72±0.46mg/kg)低于CI组(2.00±0.03mg/kg)(P〈0.01)。两组应用佩尔地平的平均药量和应用佩尔地平和艾司洛尔的病例数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比较两组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本研究的两种丙泊酚静脉麻醉方案均可以在神经外科手术中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静脉麻醉 靶控输注 丙泊酚 神经外科
  • 简介:目的:探封病人自控镇静术(PCS)应用于局麻颌面外科手术中的安全性与实用价值。方法:40例ASAⅠ~Ⅱ级挥期局麻口腔、颌面及颈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PCS组与医师控制镇静(DCS)组(各20例)。两组均在施行局麻前,静注相同负荷量异丙酚(O.5mg/kg)。随后PCS组启动PCS[异丙酚每次用量10mg,锁定间隔时间1min,持续背景用量1mg/(kg·h)];DCS组持绩静注异丙酚3.5mg/(kg·h)。术中监测血压、心电图、SpO2、呼气末CO2分压(PETCO2)、呼吸频率(RR),并观察记录病人镇静分数、合作分数和用药量。术后调查病人对麻醉的满意度以及外科医师的满意枰分。结果:PCS组用药量较DCS组低(P<0.01),但个体差异大。镇静分数PCS组也较DCS组低(P

  • 标签: 病人自控镇静术 局部麻醉 颌面手术 异丙酚 芬太尼 用药模式
  • 简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呼吸内科定于2008年10月24日至26日在北京召开《2008第五届天坛全国呼吸内镜技术高级讲习班》(项目编号:2008—03—02—012,授予国家级I类学分10分)。呼吸内镜技术是我科的特色,呼吸内镜室拥有日本01ympusBF-240系列电子支气管镜及胸腔镜、德国ERBE氩气电刀及CO2冷冻、德国STORZ硬质支气管镜等非常完善的呼吸内镜介入治疗设备。

  • 标签: 呼吸内科 内镜技术 讲习班 北京天坛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 电子支气管镜
  • 简介:目的:比较两种麻醉方法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申的应用。方法:48例气管异物患儿分别采用γ-羟基丁酸钠(γ组.n=23)和静安丙泊酚麻醉(P组.n=25).比较麻醉诱导和苏醒的时间,术中循环呼吸变化,术后并发症及麻醉满意度.结果:P组麻醉诱导及苏醒时间明显短于γ组(γ〈0.05),术中循环呼吸变化两组相似;麻醉满意度无明显差异.但P组置镜呛咳例数明显少于γ组(P〈0.05);手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P组低于γ组(P〈0.05).结论:静安丙泊酚麻醉是一种较为理想安全的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方法.

  • 标签: 静安丙泊酚 气管异物 小儿
  • 简介:目的:探讨将脑电双频指数(BIS)作为安氟醚闭环靶控麻醉反馈控制的变量指标的可行性。方法:60例择期剖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以BIS值55为控制麻醉深度的目标,试验组采用吸入麻醉药闭环靶控系统实施麻醉深度维持;对照组由麻醉医师手动调控安氟醚挥发罐实施麻醉深度维持。记录并比较两组实时的BIS值、血压、心率、辅助药剂量、安氟醚用量、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和术中知晓等数据。结果:两组患者麻醉维持期间的BIS基本在预定值55上下波动,其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两组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存在差异,闭环靶控组在安氟醚吸入后的血压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但在切皮后血压上升的幅度则对照组明显偏低,手术过程中的血压也较对照组者维持较低。安氟醚闭环靶控组的安氟醚总用量和辅助药使用量均明显低于手动控制组。两组均未发生术中知晓。结论:在剖胸后的单肺通气条件下,安氟醚闭环靶控系统能保证麻醉过程及血液动力学稳定,无术中知晓发生,麻醉药用量可减少。

  • 标签: 安氟烷 闭环靶控麻醉 脑电双频指数(BIS) 脑电双频指数 麻醉应用 安氟醚
  • 简介:目的:观察葛根素(puerarin,Pur)对家兔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与复苏效应。方法:以“四动脉闭塞法”建立家兔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脑缺血20min再灌注60min,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脑组织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和酶(NOS)活性;电镜观察前脑皮质神缝元超微结构。结果:Pur(30mg/kg静注)可显著降低血液粘滞度、改善红细胞功能(P<0.0l、<0.05);明显减少缺血脑组织MDA、NO含量,增加SOD活性,降低NOS活性(P<0.01);超微结构显示Pur可减轻线粒体、核膜等膜性结构损伤,促进神经细胞功能恢复,有助于维护神经元的完整性。缺血前应用Pur的效应优于再灌注后应用。结论:Pur对家兔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与复苏效应,这种效应可能与降低血液粘度、对抗自由基和NO毒作用以及一定的膜保护修复作用有关。

  • 标签: 葛根素 家兔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自由基 复苏效应
  • 简介:目的:采用右侧颈总动脉多次缺血预处理,并逐次递增缺血时间,诱导右侧大脑侧枝循环建立,观察右侧颈动脉永久性阻断缺血后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家兔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4只。对照组为假手术组.手术操作同实验组.但实验期间不实施球囊充气阻断颈动脉血流。实验组为右颈总动脉压迫组,压迫方法采用颈总动脉外充气球囊压迫技术.实施压迫时囊内充气压为160mmHg;每次压迫时间根据,预实验公式计算:次缺血时间:次数X5+40(min)进行,每日2次,直到压迫时间达4h(总时间为20d)。各组分别在实验开始后第1、10和20d,分别采用数字剪影脑血管造影(DSA)方法.观察家兔右侧大侧枝循环建立情况:并于实验第20d用注射器将内囊充气压力达160mmHg后不放气.持续完全阻断右侧右侧颈总动脉血流.观察记录家兔神经功能评分:随后取脑组织标本。光镜下对比观察二组相同部位神经元的病理学及新生血管数量的变化.并比较两组缺血侧脑组织含水量。结果:实验期间二组家兔之间均没有观察到兴奋、躁动.嗜睡.活动、行为及胺。体运动障碍等异常症状。从DSA显像结果表明,在实施右侧颈总动脉外压造缺血预处理的第10d。造影剂已经通过willis环进入右侧大脑动脉,与压迫第1d比较右侧血管显影非常清晰.但与左侧比较右。后外上段侧枝未见显影。在实旗压迫处理的第20d,DSA血管显像左右两侧无差异.右后外上段血管显影也非常清晰。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和脑组织含水量实验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右侧(缺血i:侧),病理标本。在400倍镜一个视野下的毛细血管密度,实验组为5.3±0.5对照组为3.5±0.4,实验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次缺血预处理能够诱导大脑Willis环及其相应的侧枝循�

  • 标签: 多次缺血预处理 侧枝循环 神经功能缺失评分 脑缺血
  • 简介:全身麻醉拔管期.由于麻醉转浅、疼痛。拔管.吸痰.咳嗽等原因患者常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一系列心血管应激反应。长期以来镇静、镇痛、降压等多种药物被应用于临床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预防随着临床用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一系列超短效药物的出现,更多的方案如异丙酚,瑞芬太尼.艾司洛尔等.被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就全麻拔管期心血管应激反应出现的原因、机制.临床表现、单药预防策略、多药联合预防策略,预防策略的评价及副作用等方面的问题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拔管 心血管 应激反应
  • 简介:目的:研究瑞芬太尼、丙泊酚应用于高血流动力病人的麻醉效果。方法: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对高血流动力病人,进行全身麻醉诱导,维持和血压控制。结果:麻醉效果好,麻醉手术中生命体征较平稳,血压易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循环剧烈波动发生率低,术毕病人苏醒及时、完全,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瑞芬太尼、丙泊酚应用于高血流动力病人的麻醉,使麻醉药物与血压控制融为一体、方法简便、效果确切、安全可靠。

  • 标签: 瑞芬太尼 丙泊酚 高血流动力 麻醉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观察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下实施血安定急性超容血液稀释对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SAI~Ⅱ级心肺功能正常的拟行下肢骨科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15例。I组输入血安定15毫升/公斤、Ⅱ组输入血安定20毫升/公斤,均于30分钟内输完,连续监测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中心静脉压等,SONOCLOT分析仪监测Ⅱ组ACT、凝血速率和达峰时间。结果:经Student''''st-检验,两组的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分别较血液稀释前下降有明显差异(P<0.05),舒张压,中心静脉压稀释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间上术指标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Ⅱ的ACT、凝血速率,达峰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内血红蛋白、血球压积超容稀释后明显降低(P<0.05)。结论:急性超容血液稀释后缩压,平均动脉压,心率下降,可能与血液稀释的血液阻力下降和椎管内阻滞后的相对循环容量不足有关,椎管内阻滞有助于患者循环系统对高容量负荷的耐受功能,轻度急性超容血液稀释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 标签: 急性超容血液稀释 腰麻-硬膜外阻滞 联合阻滞 血流动力学 凝血功能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冷温血停搏液联合灌注”对心脏办膜置换术中心肌保护的功效。方法:30例心脏办膜置换术病人.随机分为温血灌注组(A组,n=15),采用温血停搏液诱导心脏停搏,继以冷血停搏液维持及终末温血灌注进行心肌保护;冷血灌注组(B组,n=15),采用冷氧合血停搏液灌注进行心肌保护。在体外循环前(T1)、主动脉开放1h(T2)、主动脉开放6h(T3)、主动脉开放12h(T4)、主动脉开放24h(T5)5个时点分别抽血测定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结果:两组的上述测定指标在T1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主动脉开放后,T2时点的LDH、CK—MB和cTnT含量较T1有非常显着性升高(P<0.01)。B组T4、T5时点的LDH、CK—MB含量较A组显著性升高(P<0.05)。B组T3,T4和T5时点的cTnT含量较A组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冷温血停搏液联合灌注对办膜病病人的心肌保护作用优于冷血心脏停搏液灌注。

  • 标签: 联合灌注 心脏瓣膜置换术 温血心脏停搏液 冷血心脏停搏液
  • 简介:医用臭氧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常用的微创方法,已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注射部位包括盘内、椎旁以及椎间孔内外等。目前的研究表明,臭氧对正常的椎间盘组织和细胞可产生氧化作用。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作用主要包括对髓核的直接氧化作用、调节氧化应激、调节免疫反应、激活镇痛系统和增加氧供使炎症介质减少等。其中,有些作用机制的具体作用途径尚未完全阐明,而大量的临床证据以及明确臭氧的作用途径为其临床应用的推广起到了至关量要的作用。

  • 标签: 臭氧 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用机制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给药模式PCEA镇痛对胆囊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与副作用。方法:对86例患者随机分为单纯PCEA组和含背景输注CPCEA组,于术后时分别给予0.25%布比卡因+咪唑安定(5mg/100ml)。结果:术后12h的VAS和PHS评定在PCEA组略高于CPCEA组,其余各时间点的镇痛效果、下肢肌力和循环功能无显著性差异;PCEA组的总用药量小,首次排气时间和硬膜外导管拔除时间较早,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下降,患者的满意度明显增加,但夜间睡眠质量较差,恶心呕吐发生率与CPCEA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胆囊切除术后采用PCEA或CPCEA硬膜外0.25%布比卡因镇痛,均安全有效,单纯PCEA的副作用较小。

  • 标签: 给药模式 硬膜外自控镇痛 胆囊切除术 布比卡因 咪唑安定 局麻药
  • 简介: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分别应用三种国产抗纤溶药——氨甲环酸、抑肽酶和止血芳酸对血小板的保护作用,以及对术后止血的功效.方法:选择6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氨甲环酸组、抑肽酶组和止血芳酸组,测定术后12h,24h和48h的血小板计数、出血量、血浆纤溶酶活性和D-二聚体浓度。结果:术后血小板计数在氨甲环酸组和抑肽酶组相接近,在止血芳酸组则显着性下降。出血量在氨甲环酸组和抑肽酶组无显着性差异,在止血芳酸组显着性增高(P〈0.05)。血浆纤溶酶活性在氨甲环酸组和抑肽酶组显着性高于基础值,但仍有所降低;在止血芳酸组则显着性高于前二组。D-二聚体含量在三组间无显着性差异。结论.氨甲环酸和抑肽酶通过抑制纤溶亢进,均能确切减少前列腺电切术后的出血量,但抑肽酶存在潜在的过敏反应,且价格较贵,故以氨甲环酸更适宜於经尿道前腺电切术后止血。

  • 标签: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氨甲环酸 抑肽酶 止血芳酸 血小板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结合控制降压(CH)对口腔颌面外科手衍病人血流动力学及组织器官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口腔颌面外科病人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A组为封照组,B组为单纯组AHH组,C组为AHH+CH组。三组都在全身麻醉下手术,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尿量;稀释前插管后(H0)、稀释后(H1)、稀释后1h(H2)、术毕(H3)、衍后24h(H4)5个时同点,分别采集动脉血和静脉血,测定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乳酸、静脉血氧饱和度(STO2),动脉血氧含量(CaO2)、静脉血氧含量(CVO2)以及血Na^+K^+Ca^2+,计算氧摄取率(ERQ);术中记绿输血量,输液量、失血量和尿量。结果:与A组比较,B、C两组失血量减少(P〈0.05);B组、C组尿量增多(P〈0.01);与B组比较,C组失血量显著性减少(P〈0.05)。与稀释前比较,B组和C组AHH后CVP都升高,B组比C组更为显著(P〈0.01)。C组在CH后HR升高(P〈0.05)。三组同ERO2、K^+、Na^+、乳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前施行AHH结合CH用于口腔颌面大手术病人,可保持血液动力学稳定.出血量和输血量明显减少,氧代谢无明显影响。

  • 标签: 血液稀释 高容量 低血压 控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