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0 个结果
  • 简介:部分请求的核心争议在于后诉的容许性。数据统计与个案分析表明,我国民事司法实务中当事人分割诉讼请求的原因多样,法院囿于诉讼标的与既判力的不同解释论,对部分请求容许性做不同之处理,“同案不同判”现象突出。合理规制部分请求容许性,应以当事人分割诉讼请求是否具备正当理由作为标识。仅当原告分割诉讼请求具备正当理由时方允许再诉。与此同时,为追求纠纷一次性解决,法院应进行必要的阐明并宽待请求的追加与合并。

  • 标签: 部分请求 残部请求 诉讼标的 一事不再理
  • 简介:基于第十三次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报告回溯2008—2018年中国私营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状况,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和分析。报告发现,过去10年,私营企业在员工权益、环保投入和慈善捐赠方面的意识不断增强,逐渐从仅关注企业经济绩效转向同时关注社会发展,但部分企业在合规经营、社会价值创造方面的意识相对薄弱。报告针对私营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 标签: 私营企业 企业社会责任 利益相关者 可持续发展
  • 简介:近年来,随着国家提出人民群众分享经济发展成果,工资集体协商成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重要制度选择。从实践来看,工资集体协商存在立法相对滞后,工资集体协商主题、程序以及权利的对抗与救济等缺少规定等问题。要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党政重视、合力共推是前提,以上代下、先行先试是关键,完善法律、有法可依是保障。

  • 标签: 工资集体协商 和谐劳动关系 集体劳动争议
  • 简介:在全球化、市场化、城镇化的合力影响下,城市和区域成为重要的空间治理场域。以尺度重构为视角,以鄂州市为例,基于功能新区构建、推进、发展的逻辑演变,探讨地方政府空间治理的多维尺度重构和实现路径。在资本和权力逻辑引导下,地方政府建设功能新区的治理行为实现了地域空间、产业体系、行政关系等多维尺度重构。功能新区建设作为空间治理的重要策略,是地方政府通过强大的组织动员与整合能力调整空间格局来实现的。地方政府运用非正式的领导小组机制、现场办公制度、领导挂点工作、干部挂职交流等技术治理方式,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科层缺陷,推动了地方政府空间治理的实现。

  • 标签: 尺度重构 新区 空间治理 城市治理 区域治理
  • 简介:党的群众路线是党与人民关系的集中呈现,基于群众路线形成的人民当家做主,深刻体现了党领导人民建立国家政权的权力来源和归属的逻辑,解决了民主建构中"谁统治"这个首要问题。党基于群众路线确立了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又必须通过群众路线来实现,群众路线是建构党的领导的基本路径和基础资源,解决了民主建构中"谁保证统治"这一根本问题。对于"如何统治"这个民主的制度安排问题,社会主义民主是通过民主集中制这一根本组织制度来解决的,民主集中制作为党和国家政权的根本组织原则,其本质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生活中的创造性运用和制度化体现,是执行群众路线的基本制度。在回答人民怎么通过民主制度来表达和实现自己利益即"统治的运行方式"问题上,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践形态集中体现为协商民主,而协商民主的确立和运行直接依赖于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协商民主运行的根本政治前提和体制基础。

  • 标签: 群众路线 民主 人民民主
  • 简介:从1949年到1960年间,苏联专家陆续到中国进行支援性工作,他们来华工作人数呈现阶段性、工作范围广泛性、影响深远性等特点,这段历史折射了中苏关系的曲折变化。通过阐述苏联专家在华工作这段历史特点以及这期间中苏双方各自存在的问题,客观地说,苏联专家对中国建国初期各行各业所作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苏联援华问题值得思考与探究。

  • 标签: 中国 苏联专家 民族利己主义 国际主义
  • 简介: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基于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实然”境况的研判,增强政治意识建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强化政治意识建设的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打造多元化、立体化的政治意识协同培育模式,当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所必须把准的着力点。

  • 标签: 新时代 政治意识 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 简介: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与模范先锋作用。在精准扶贫的背景下,不少地方在实践过程中都进行了党建扶贫的探索,而“百富带百贫”的党建扶贫实践就是其中的创新探索。该党建扶贫模式,不仅充分发挥了富裕党员的帮扶作用,而且还将扶贫工作嵌入村庄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结构当中,扶贫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党建扶贫关键在于以党组织建设为抓手,对接合理有效的扶贫行动与资源,形成扶贫的社会合力。同时,扶贫工作离不开群众的支持,新时期的党建扶贫也应该是对党的群众路线的继承与发展。

  • 标签: 党建扶贫 精准扶贫 群众路线
  • 简介:合适的基层组织形态,是实现治理有效进而走向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性配置。我国东中西部基层组织形态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基于中国基层治理实践的田野调研表明:以上海农村为典型代表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农村,治理事务密集且频发,治理资源丰富,内在选择了“正规治理”的基层组织形态;以河南农村为典型代表的中西部一般农业型地区农村,治理事务稀疏且偶发,治理资源稀缺,在相当一段历史时期内“简约治理”的基层组织形态具有现实合理性;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等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指引下,治理任务空前密集,以山东农村为典型代表的过渡区域创造性地探索出了“耦合治理”的基层组织形态,核心特征在于“社区实体化+兼业化村干部”,实现了治理任务密集、治理资源相对稀缺、村级治理简约高效的有机均衡,成为继东部道路和中西部道路之外通向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第三种选择。

  • 标签: 正规治理 简约治理 耦合治理 治理事务 治理资源
  • 简介: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和脱贫攻坚的纵深推进,部分贫困村开始出现发展动力不足和返贫现象频发等问题。为此,需要从创新驱动贫困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文化动力、组织动力、制度动力等四个方面协同推进,以培育脱贫攻坚新动能,实现高速度高质量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 标签: 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 内源性发展 新动能培育
  • 简介:近年来,以家庭适度规模经营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经营模式逐渐兴起。文章基于苏南农村的田野经验,发现家庭适度规模经营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生产资料、劳动力与制度基础上,通过农地资源的集体统筹与优化配置,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服务与监管以及农业经营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较好实现了农业的机械化、规模化与标准化,具有灵活性、成本内部化、管理有效性、自组织性等独特优势,同时也面临过度规模化、生产成本上涨、经营结构单一,经营者文化资本有限、市场议价能力不足,收益不稳定等多元化风险。此种集体高度统筹的新型经营模式与农业现代化高度耦合,表明农业现代化与家庭承包经营并不是天然对立的,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家庭承包经营并未走向终结,其核心经验对于我国广大中西部地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并不具有普适性。

  • 标签: 家庭经营 适度规模经营 农业现代化 集体统筹
  • 简介:基于2017年调查获得的3844位农户数据,分析新时代我国农民政治认同的影响因素,发现当前我国农民的政治认同整体较强;农民对政策的满意度与其政治认同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农民对政策的满意度越高,其政治认同就越强;农民的生活满意度在政策满意度与政治认同的正向关系中起了中介作用。从人口学特征看,农民的性别、年龄、民族、政治面貌、受教育水平、职业和家庭年收入等对其政治认同均有显著影响。研究建议,增强农民的政治认同,应以农民为主体,从需求侧出发,让惠农政策精准、有效落地,由此强化农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 标签: 政治认同 农村政策 政策满意度 生活满意度 中介效应
  • 简介:文章基于2002—2015年30省省域面板数据,建立了以农村人力资本为门槛变量的门槛模型,研究贸易开放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农产品进口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存在显著的双重门槛效应。当人力资本水平低于第一门槛值时,农产品进口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当人力资本水平高于第一门槛值且低于第二门槛值时,农产品进口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影响不显著;当人力资本水平跨越第二门槛值时,农产品进口显著提升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第二,农产品出口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存在单一门槛效应,当人力资本水平低于门槛值时,农产品出口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无显著影响;但随着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农产品出口最终会促进各地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动力。

  • 标签: 农产品对外贸易 人力资本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 简介:职业价值观是价值观在职业生涯领域的具体表现,包括职业体验、职业评价、职业认同三个层次。从2017年上海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在职业体验上,新生代产业工人普遍认为劳动强度大,工作稳定性不足,职业发展受限;在职业评价上,新生代产业工人满意度偏低、社会地位自我评价较低,不愿意下一代继续当工人;在职业认同上,新生代产业工人对劳动精神、体面劳动和主人翁地位的认同度较低。收入、职业发展、劳动强度、自我评价和职业精神是影响职业价值观的主要因素。"80后"与"90后"处于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80后"需要更好的发展机遇以克服中年危机,"90后"需要全方面提升自我以尽快适应工作岗位。虽然这些问题主要应由个人自身来解决,但具有相当的普遍性,需要有关部门和企业予以高度重视。

  • 标签: 产业工人 新生代 职业价值观 职业生涯
  • 简介:脱贫攻坚是基层政府当前面对的一项中心工作。对于深度贫困地区来说,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政策制定是否科学、完善、符合实际,能否执行到位,直接影响扶贫工作效率和效果,关系到能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标签: 扶贫政策 问题 对策
  • 简介:在行政处罚案例的审判实践中,已经形成“援宪说理”的四种具体方式:公民附带违宪、政府附带违宪、基本权利限制以及单纯合宪认定。尽管此种援引宪法活动与规范主义的法律方法、宪法理论存在诸多扞格之处,但亦十分生动地展示了一幅行政处罚规范合宪性解释的“中国式图景”。在规范层面,行政处罚规范的合宪性解释应遵循一套符合既有法学方法论并逻辑严谨的方法,特别是在选择正当的宪法规范面临原则(价值)冲突时,应经由个案中之法益衡量加以解决;至于运用界限,解释者应对行政处罚规范的文义限度有充分自觉,其运用亦不得与行政处罚法定原则相抵牾。

  • 标签: 行政处罚 援宪说理 合宪性解释 案例分析
  • 简介:“白莲花”一词污名化后,被广泛用在称呼那些依附男性、过分善良、无限牺牲自我,却往往害了别人或看起来单纯善良却虚伪自以为是的女性,琼瑶剧女主等成为其代表。反“白莲花”的作品如《金枝欲孽》《甄嬛传》等通过展现女性腹黑背后的无可奈何和只能依靠智慧、心机才能存活的现实,以及女人斗女人没有赢家的悲惨结局控诉男权社会的残酷,具有强烈的抗争意义。近些年霸屏的玛丽苏女主将改头换面的“白莲花”或“傻白甜”重新拉回,她们虽然拥有知识、主动积极并具有一定程度的抗争精神,却因更加污名的“绿茶婊”恶毒女配的加盟,将女人斗女人“变名为实”,降低甚至消解了女性的抗争性。在“娱乐至死”、女性被广泛污名和被消费的时代,女性需要重新团结起来,寻找新的“解放”之道。

  • 标签: 白莲花 抗争 女性主义
  • 简介:如何有效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资源要素自由流动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系统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城镇化社区建设的动力机制,不仅有助于从学理层面解决作为城乡融合发展实践载体的新型城镇化社区理论研究不足、功能定位不清等问题,也有助于反思性审视新型城镇化社区运行过程中面临的结构性矛盾和制度性冲突。笔者基于豫北地区的实证调查,从"村庄大转型"的村庄内驱力、"人地挂钩"的政策外驱力以及"情感治理"的实践驱动力三个维度,阐述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城镇化社区建设动力体系及其运作机制,并系统考察其秩序整合过程中的制度障碍和实践困境,从而在学理层面反思乡村振兴背景下小城镇发展战略的当代转向。

  • 标签: 乡村振兴 新型城镇化社区 动力机制 小城镇战略
  • 简介:"领导高度重视"是公共治理实践中的高频词汇,但学术界对于其机理与绩效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研究表明,"领导高度重视"式治理不仅能够产生当期绩效,而且还会引起绩效叠加和转移,即产生可持续绩效,但也会因为自身固有缺陷而带来一定的社会福利损失。因此,需要综合全面地看待"领导高度重视"式治理,既要肯定它的有效性,又不能忽视它的局限性。

  • 标签: 政府治理 基层治理 “领导高度重视” 治理绩效 可持续性 有效性
  • 简介: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行为选择受组织内外的合法性压力影响。在组织分析新制度主义视角下,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具有组织内部合法性和外部合法性,监管者的趋同行为在机构内部形成内部合法性;法律法规和公众媒体等形成外部规制与文化-认知合法性。由于监管机构合法性评估主体的不同,产生内外合法性和行为选择的冲突,此时,监管机构会综合内外压力,选择不同的策略予以应对,由此形成组织层面的行动优先序列和最终行为逻辑。本文对理解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现实冲突与困境具有参考价值,且为理解政府其他部门的行为逻辑提供理论借鉴意义。

  • 标签: 内部合法性 外部合法性 组织行为 食品安全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