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研究国产甲氟哌酸和进口甲氟哌酸、氟哌酸、氟啶酸、环丙氟哌酸、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和头孢三嗪对681株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国产甲氟哌酸和进口产品的抗菌活性基本相同。甲氟哌酸为一广谱抗菌剂,尤其对肠杆菌科细菌的抗菌活力

  • 标签: 甲氟哌酸 体外抗菌活性 环丙氟哌酸 肠杆菌科细菌 试验结果 抗菌活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当前环丙沙星对常见病原菌抗菌活性,为合理应用环丙氟哌酸提供依据。方法2014年1月~2014年12月,从医院住院感染患者中采集标本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鉴定后,进行环丙氟哌酸体外抗菌活性试验。结果环丙氟哌酸体外抗大肠埃希菌活性最高,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再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最次为铜绿假单胞菌。结论环丙氟哌酸对四种常见病原菌抗菌活性并不理想,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普遍耐药。

  • 标签: 环丙氟哌酸 盐酸环丙沙星 体外抗菌活性
  • 简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厂家的三黄片的溶出度进行测定和比较,不同厂家三黄片的溶出度比较使用SPSS中的GeneralLinearModel分析不同时间点下不同厂家三黄片的溶出度数据,  实验结果表明5个不同厂家相互之间的溶出度有显著差异(Sig.<

  • 标签: 三黄体外 体外溶 出度考察
  • 简介:随着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高效、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器官移植、各种导管介入性治疗的开展以及肿瘤、艾滋病的出现,导致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日益增多,使得由丝状真菌引起的条件致病菌感染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促使研究人员不断探讨和完善有关丝状真菌的体外药敏试验方法,评估其临床价值.产孢丝状真菌体外药敏试验方法主要有M38-P方案、M38-A方案、Etest法、流式细胞仪活性染色检测的应用、MTT和XTT比色法等.NCCLS方案具有准确性强、重复性好的特点,但是,还不能将其作为常规实验室检查方法,体外抗真菌药敏实验结果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是复杂的,成功的临床治疗不仅取决于致病菌的敏感性,也取决于宿主的免疫机制、药物的分布、患者的依从性等诸因素,药敏实验的MIC值高不意味着治疗失败,同样,MIC值低也不表明临床治疗一定成功.

  • 标签: 产孢丝状真菌: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前,体外诊断行业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全球最大的体外诊断试剂市场主要集中在日本、北美、欧盟,其占据的市场份额比较大。虽然我国近年来对于体外诊断领域更为重视,在政策导向、市场反应、技术研发等方面,也都投入了更大的力量。但是总体上来说,由于起步时间较晚、发展时间有限,因此体外诊断试剂在国内的发展现状总体上看仍不容乐观。因此,我们需要对当前国内外体外诊断试剂市场发展现状、产品份额、企业竞争情况等加以了解,更好的把握市场发展脉络,为我国体外诊断试剂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指导。

  • 标签: 体外诊断 试剂 国内 发展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肠炎宝合剂体外抑菌作用的研究,为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依据。方法考察肠炎宝合剂和复方黄连素对大肠杆菌和痢疾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肠炎宝合剂对大肠杆菌和痢疾杆菌的MIC分别是152μg/ml和174μg/ml,MBC分别是332μg/ml和363μg/ml;复方黄连素片对大肠杆菌和痢疾杆菌的MIC分别是168μg/ml和172μg/ml,MBC分别是349μg/ml和351μg/ml。两药作用强度相近。结论肠炎宝合剂具有明显的抑菌、杀菌作用。

  • 标签: 肠炎宝合剂 抑菌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手术中实施麻醉护理配合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7 月于本院内接受体外循环手术治疗的 84 例患者进行分析研究,根据入选患者年龄分为 A 组患者 42 例和 B 组患者 42 例, B 组患者为未成年, A 组为成年人。对两组患者在手术期间实施麻醉护理配合,对比两组干预结果。结果:在并发症发生率统计中发现, A 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9.52% , B 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33.33% ,组间对比差异显著( P < 0.05 )。结论:在体外循环手术中积极有效的实施麻醉护理配合尤为重要,特别是未成年人群中,实施有效的麻醉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 标签: 体外循环手术 麻醉护理配合 应用效果
  • 简介:内啡肽系统与心脏手术有关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内啡肽系统的变化目前正在进一步研究中,休克时心血管功能障碍很可能是由于β-内啡肽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所致,Hynyne等[4]发现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血浆的β-内啡肽的水平增高

  • 标签: 体外循环心脏 内啡肽系统 心脏手术
  • 简介:70年代早期,Hausler和Kiefer等经动物实验发现体外震波能分解肾脏结石,1980年首次应用于临床,此后,体外震波在碎石领域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自1986年以来,又有人在新的领域进行了探索[1]。  1促进伤口愈合  1986年,体外震波首次用来刺激伤口愈合。Haupt等[2]研究了不同的剂量的体外震波对裂开的猪皮肤伤口的作用。试验表明,伤口愈合与体外震波呈剂量依赖关系:在低能量时,促进伤口愈合;而高能量则延迟伤口愈合。对延迟愈合的伤口,如放射损伤所产生的皮肤模型,也显示同样的结果。在临床上已经有治疗小腿溃疡的个案报道,但真正临床试验还未曾报道。

  • 标签: 中的应用 体外震波 震波骨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尿路结石体外碎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外科住院的上尿路结石患者32例,所以患者均行体外碎石手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治疗情况,对碎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在32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治疗失败,治愈率为84.4%,体外碎石影响因素与结石大小、结石数量、结石位置、治疗措施、病程长短等有关,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体外碎石治疗上尿路结石应结合其影响因素选择合理治疗措施,可取得较好疗效,提高治愈率和安全性。

  • 标签: 上尿路结石 体外碎石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测定复方丹参片的体外溶出度。方法以500ML0.1mol/LHCl为溶剂,转速为100r/min,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计算复方丹参片的累积溶出度,提取参数(T50,Td,M)并对参数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不同批号的复方丹参片溶出度参数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有必要增加复方丹参片的溶出度测定以控制其质量。

  • 标签: 复方丹参片 溶出度 崩解时限 紫外分光光度法
  • 简介: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患者的护理方法,以提高碎石成功率。方法对530例行ESWL治疗的病人在碎石前、中、后给予有效的护理。结果病人术前有心理恐惧者320例,占60%;术中病人出现疼痛程度:Ⅰ级有52例,Ⅱ级有12例,0级有466例;术后并发疼痛:轻度58例,中度12例,有460例没有出现并发症。治愈493例,有效30例,无效7例。结论对ESWL治疗的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可大大减轻病人痛苦,减少并发症,提高碎石成功率,保障治疗效果。

  • 标签: 体外冲击波碎石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脏病患者采用体外循环灌注手术治疗,分析护理配合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患有心脏病的患者,患者采用体外循环灌注手术治疗,根据护理措施不同将患者分成观察组(n=30例)和对照组(n=30例)。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配合,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配合。结果观察组成功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脏病患者采用体外循环灌注手术进行严密地观察、优质的护理,能有效地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心脏手术 体外循环灌注 护理配合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