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其病原体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随后全国各地陆续发现了越来越多的疑似或确诊患者。中国已采取了空前严格的隔离和封闭管控措施来防止疫情蔓延。目前骨科门诊仅可收治已经排除COVID-19的患者,但创伤骨科仍收治需紧急手术的开放性骨折或合并严重创伤的COVID-19患者。因此,第一时间做好2019-nCoV感染的筛查和管理工作,并做好参与紧急救治医护人员的防护工作是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创伤骨科医师面临的严峻挑战。笔者根据疫情防控期间此类患者的特点及相关诊治经验,编写COVID-19疫情期间创伤骨科手术患者的诊疗及感染防控策略。
简介:摘要本文于2020年4月16日优先发布于中华眼科杂志官网。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新型冠状病毒相关性结膜炎的患病情况。方法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纳入2020年2月16日至3月6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邕武分院收治的确诊COVID-19患者81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48例,年龄(41.69±18.6)岁(3个月至85岁)。所有患者经眼科会诊筛查是否合并新型冠状病毒相关性结膜炎,筛查方法为先通过眼部症状问诊和结膜炎体征检查确定是否有结膜炎的临床表现,对有结膜炎临床表现的患者行结膜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81例患者中3例患者(3.70%)有眼部不适主诉,在确诊COVID-19之后第(16.67±9.29)d出现。3例患者的眼部体征均不符合病毒性结膜炎的典型表现,双眼结膜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无证据支持新型冠状病毒相关性结膜炎的诊断。其余78例患者无结膜炎的症状和体征。结论COVID-19患者中未见新型冠状病毒相关性结膜炎,其患病率较低。(中华眼科杂志,2020,56:433-437)
简介:【摘要】 目的 : 本文研究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医用护目镜防雾技巧 。 方法 :本次研究时间为 201 9 年 1 月到 20 20 年 3 月,研究对象为我院使用护目镜的 40 名医护人员,并根据防雾方式的差异将医护人员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医护人员 数量均 为 20 例。对照组使用防雾喷剂进行防雾处理 ,而研究组则使用洗洁精涂抹进行防雾处理,最后采集并记录所有 医护人员的 防雾效果 以及起雾时间情况等 方面的 数据,再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 研究组 医护人员 在防雾效果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防雾效果为: 95.00% ( 19 例),对照组防雾效果为: 25.00% ( 5 例),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0.05 ) 。此外, 在医护人员 起雾时间情况数据方面,研究组 医护人员 也优于对照组。在连续工作 6 小时后,研究组医护人员护目镜起雾数量为 2 例( 10.00% ),对照组医护人员护目镜起雾数量为 16 例( 8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0.05 ) 。 结论 : 在对护目镜进行防雾处理时,通过洗洁精涂抹进行防雾能够有很好的效果,能够有效的保证在使用期间防止护目镜起雾,且操作简单,洗洁精购买十分方便,应当在实际的医护工作中积极应用和借鉴。
简介:摘要本文于2020年3月2日预出版于中华眼科杂志官网。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眼科工作者在抗击疫情中积极行动起来。本文结合目前最新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以及在疫情防控中的实践经验,针对眼部是否为2019-nCoV感染途径、眼科医师疫情期间临床工作的防护、2019-nCoV眼部感染及临床表现以及公众眼部防护的科普教育等进行阐述,指出眼科目前应关注的问题和积极开展工作的环节,并给予指导意见,希望能为疫情的科学防控和精准施策提供参考。(中华眼科杂志,2020,56:330-332)
简介:摘要:目的: 有效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急诊科护理管理措施。方法:该医院急诊科护理团队从患者就疑似病例管理、环境消毒管理及防护物资管理等方面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实施了患者入口通道、患者出口通道、医护人员专用通道的三通道管理,增加了发热诊断室、发热抢救室,设置了专职岗位,设立了护理人员应急库,对护理人员、工勤人员、护理学员均进行专业培训,设置了多个功能制小组,按防疫级别来分配防疫物资,对病区环境、医疗垃圾进行严密管理,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还成立了护理科研团队。结果:该医院急诊科的人力资源得到了合理分配,防护物资得到了有效利用,就诊患者得到了科学诊治,各项工作得到了有序开展,确诊的18 例患者均得到妥善治疗,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未出现交叉感染病例。结论:科学、全面的护理管理,对提高就诊速度、降低交叉感染率、提升疫情救护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对全国各省份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现状进行分析,建立预测模型预估现有防控措施预期成效,为决策部门提供科学信息。方法基于COVID-19疫情网络公开数据,估计全国、各省份以及武汉市不同时间基本再生数(R0)的动态变化R0(t),以评估在现有防控措施下,COVID-19传染速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预估现有防控措施的预期成效。结果从结果稳定性考虑,选择累积确诊病例数>100例的地区进行分析,共24个省份纳入分析。在疫情初期,全国整体R0(t)不稳定,数值较大,误差也较大。随着防控措施的进一步加强,R0(t)普遍在1月下旬开始呈现下降趋势,2月始下降趋势稳定。截至数据分析日,纳入分析的24个省份中已有18个省份(75%)R0(t)降到1以下。这为有条件地开放人员流动提供了信息。结论动态R0(t)有助于动态评估COVID-19传染速率变化情况,本次疫情防控措施已初显成效,如能继续保持,全国疫情有望短期内得到全面控制。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早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核酸检测假阴性患者的筛查,探讨胸部 CT 在筛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NCP )高危患者中的重要作用。 方法 统计分析 2020 年 1 月 28 日至 3 月 31 日期间于我院就诊的患者共 58 例同时接受胸部 CT 和 NCP 核酸检测两项检查。以核酸检测为金标准,计算 CT 筛查的灵敏度,评价 CT 筛查 NCP 的效果。 结果 58 例患者中, CT 筛查肺炎阳性共 24 例,其中 6 例认为 NCP 可能性很大。 24 例肺炎患者全部进行 NCP 核酸检测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最后确定 6 例 CT 疑似 NCP 感染患者中有 3 例确诊 NCP 感染,另外 3 例中, 2 例确诊为腺病毒肺炎, 1 例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肺炎,其余 18 例中,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 3 例,支原体肺炎 10 例,过敏性肺泡炎 4 例,机化性肺炎 1 例。值得说明的是, 6 例 CT 疑似新冠肺炎病例首次 NCP 核酸检测只有 2 例呈阳性,另外 4 例隔 3-5 日复检有 1 例转阳性,剩余 3 例一直持续阴性,排除了 NCP 感染。 结论 从统计结果看, CT 检查灵敏度高、漏诊率低,这是其它检查仪器所无法比拟的,缺点是准确率低,特异性不高。虽然核酸检测准确性高,但时间上有延后性,使假阴性患者由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隔离治疗,容易造成病毒的二次传播,不利于疫情防控,给疫情防控带来困难。而 CT 检查虽然特异度不高,但 CT 能早期发现肺炎患者中的 NCP 疑似感染者,有针对性地对疑似 NCP 感染者及时进行核酸检测并采取隔离治疗。对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起到重要作用。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属于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病者多以发热、乏力及干咳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症状严重者可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或者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鉴于该疾病具有极高的传染性和较广的传播途径,因此在给予有效治疗的同时加强疫情的防控也尤为重要。军队队属医院作为基层部队的医疗保障单位,其能力素质的高低与部队战斗力之间密切相关,现本文就队属医院在军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实践进行叙述,总结新冠肺炎在军队中的防控要点。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及密切接触传播,也可能会通过气溶胶传播。肺功能检查可增加医务人员和受检者发生COVID-19传播的风险,必须严格执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防止院内感染。为了指导肺功能检查室医务人员做好防控工作,本文结合肺功能检查的特点,总结了当前疫情下肺功能检查在医务人员管理、检查流程管理和检查环境物品管理3个方面的要求及注意事项。文中强调在疫情流行期间,必须严格掌握肺功能检查的适应证,强烈建议COVID-19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在传染期内暂缓检查,其他病患如非病情急需也暂缓检查;肺功能室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标准分级防护措施;受试者应在单独区域进行隔离检查;检查时必须使用一次性呼吸过滤器;并重视肺功能检查环境和设备的清洁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