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天麻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体内氧化应激及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影响,以期为2型糖尿病患者种植体骨结合不良问题的新药开发提供依据。方法40只5周龄SD大鼠分为对照组(10只)和造模组(30只)。造模组高脂高糖饲料喂养4周后,腹腔注射35 mg/kg剂量的链脲佐菌素行2型糖尿病造模。造模成功大鼠分为糖尿病组和天麻素组(每组各10只)。所有大鼠双侧胫骨干骺端各植入1枚纯钛种植体。术后每日天麻素组大鼠灌胃13.6 mg/kg天麻素,对照组、糖尿病组给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术后每两周检测血糖。术后4、8周(每组每个时间点5只)取材,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含量;免疫组化法分析抗凋亡蛋白[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 cell lymphoma/lewkmia-2,bcl-2)蛋白]与凋亡蛋白[bcl-2关联X(bcl-2-associated X,bax)蛋白]表达情况;HE染色及显微CT扫描分析种植体周围骨结合情况,包括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e/tissue volume,BV/TV)、连接密度(connection density,Conn.D)、骨小梁数量(trabecular number,Tb.N)和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thickness,Tb.Th)和骨小梁分离度(trabecular separation/spacing,Tb.sp)。结果术后2、4、6、8周天麻素组血糖值[(12.98±2.53)、(13.64±1.96)、(14.58±3.40)和(12.84±2.82)mmol/L]均比相同时间点糖尿病组[(20.97±2.27)、(17.94±3.76)、(23.66±2.90)和(21.22±2.67)mmol/L]显著降低(P<0.017),但两组血糖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7)。术后4和8周天麻素组丙二醛浓度[(5.21±1.60)和(3.47±1.17)nmol/ml]均显著小于相同时间点糖尿病组[(11.42±5.11)和(7.31±1.37)nmol/ml](P<0.017);天麻素组SOD活力[(42.89±6.00)和(53.12±9.73)U/ml]均显著大于相同时间点糖尿病组[(27.09±6.11)和(32.08±2.97)U/ml](P<0.017)。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术后4和8周天麻素组种植体周围骨组织bcl-2蛋白表达均显著大于相同时间点糖尿病组(P<0.017);bax蛋白表达均显著小于相同时间点糖尿病组(P<0.017)。术后4周,天麻素组BV/TV、Conn.D、Tb.N和Tb.Th均显著大于糖尿病组(P<0.017);Tb.sp与糖尿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术后8周,天麻素组BV/TV、Tb.N均显著大于糖尿病组(P>0.017),天麻素组Conn.D与糖尿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3组Tb.Th、Tb.s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23,P=0.331;F=1.19,P=0.340)。HE染色显示,天麻素组骨小梁形态结构比糖尿病组更好。结论天麻素可在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中发挥降糖、改善氧化应激、保护骨组织免受凋亡,促进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生成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otch对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股骨侧假体周围骨折(periprosthetic fracture,PPF)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西安市红会医院收治股骨侧PPF 34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男4例,女30例;年龄(69.2±7.2)岁(范围55~84岁)。通过性别和年龄按1∶3匹配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未发生PPF的102例患者为对照组,男12例,女90例;年龄(69.2±7.2)岁(范围55~84岁)。主要观察指标为患者的一般资料、下肢力线、假体类型及Nocth情况,再以Nocth的深度和Tayside分级进行亚组分析,分析其对PPF的影响。结果PPF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手术侧别等基线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下肢力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9,P=0.601),假体类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45,P=0.214),有无Notch比例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3.548,P=0.060)。PPF组Notch的长度为(4.5±2.7) mm,对照组为(4.9±2.8)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32,P=0.465)。进一步以Notch深度为3 mm为界及Tayside分级进行亚组分析,两组患者Notch深度分组(χ2=11.262,P=0.004)及分级(χ2=14.601,P=0.003)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无Notch的患者相比,当Notch深度>3 mm时PPF的风险更高,比值比(odds ratio,OR)为4.88(95%CI为1.76,13.51)。当Notch深度达到Tayside分级3级或4级时,PPF的发生率会更高;与无Notch的患者相比,Tayside分级达到3级时发生PPF的风险将增加6.99倍(95%CI为1.85,26.32)。女性患者中PPF组与对照组间有无Notch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6,P=0.047),存在Notch的女性患者发生PPF的风险更高,OR为2.33(95%CI为1.01,5.43)。行右侧TKA的患者中,PPF组与对照组间有无Notch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02,P=0.019),存在Notch的右侧手术患者PPF的风险更高,OR为3.58 (95%CI为1.19,10.75)。结论Notch对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侧PPF的发生无明显影响,但当Notch深度>3 mm或Tayside 3级以上时股骨侧PPF的发生风险会明显增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周围型病变存在胸廓动脉供血是否是影响超声造影(CEUS)判断病变良恶性准确性的关键因素。方法连续纳入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西安市胸科医院收治的经常规CT检查发现的肺周围型病变患者170例,患者均进行常规超声以及CEUS检查。以造影剂到达病灶-肺组织时间差(ΔAT)为2.5 s作为判断病灶良恶性的截点值(ΔAT<2.5 s为良性,ΔAT≥2.5 s为恶性),以最终病理为金标准分为正确分类组和错误分类组,分析错误分类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与正确分类组比较,错误分类组胸廓动脉供血比例显著增高(P<0.001),调整肺静脉树枝状血流后,胸廓动脉供血是CEUS错误分类的独立影响因素(OR=3.531,95%CI=1.805~6.908,P<0.001)。在检出有胸廓动脉供血患者中,无肺静脉树枝状血流判断恶性肺周病变的敏感性75.0%、特异性91.3%、ROC曲线下面积(AUC)0.832(95%CI=0.715~0.915,P<0.001),CEUS判断恶性肺周病变的敏感性68.7%、特异性67.4%、AUC 0.659(95%CI=0.528~0.775,P=0.006),二者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检出无胸廓动脉供血患者中,无肺静脉树枝状血流判断恶性肺周病变的敏感性82.8%、特异性63.3%、AUC 0.730(95%CI=0.636~0.811,P<0.001),CEUS判断恶性肺周病变的敏感性62.1%、特异性81.0%、AUC 0.684(95%CI=0.587~0.770,P=0.003),二者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5)。结论胸廓动脉供血显著降低CEUS在肺周围型病变良恶性判断的诊断效能;对于存在胸廓动脉供血的肺周围型病变,肺静脉树枝状血流的诊断效能优于CEUS,对于无胸廓动脉供血的患者,二者诊断效能相当。
简介:摘要:目的:对2型糖尿病患者亚临床性周围神经病变(sDPN)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对2019年1月至12月在某医院住院并完成EMG检查、且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临床和体征的135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析。结果:135例无DPN症状和体征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47例患者神经传导功能检查异常诊断为sDPN。与无DPN组患者相比,sDPN组患者年龄更高,长病程比例更高,空腹C肽水平更低,高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比例更高(均P<0.05)。低空腹C肽和高UACR是sDPN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2.233,95%CI:1.156~4.312;OR=3.255,95%CI:1.305~8.120)。结论:高龄、糖尿病病程长,空腹C肽水平低、UACR高均可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sDPN的风险,尤其是大量白蛋白尿和低空腹C肽的2型糖尿病患者,即使没有DPN的症状和体征,也应考虑有sDPN的发病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西医结合护理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9.11-2021.11月,两年内收治的118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组(59例,使用西医常规护理)和观察组(59例,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肢体神经功能、治疗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可以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情况,提高治疗有效率,有较高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术前胆道引流(PBD)方式对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壶腹周围癌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1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行PD的303例壶腹周围癌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99例,女性104例,年龄(64.2±8.8)岁。根据PBD方式分为经皮经肝胆道引流(PTBD)组(n=228)及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组(n=75)。比较两组PBD操作相关并发症(包括出血、胆漏等)、PD术后并发症(包括胰瘘、胆漏、手术部位感染等)、围手术期并发症(PBD操作相关并发症+PD术后并发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D围手术期并发症影响因素。结果PTBD组的PBD操作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0.1%(23/228),低于ERCP组25.3%(19/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9,P=0.001)。P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TBD组为38.2%(87/228),低于ERCP组69.3%(5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09,P<0.001)。围手术期总并发症发生率PTBD组44.3%(101/228),低于ERCP组73.3%(5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05,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RCP胆道引流的壶腹周围癌患者PD术后手术部位感染风险增加(OR=2.86,95%CI:1.59~5.16,P<0.001),胰瘘风险增加(OR=3.06,95%CI:1.21~7.74,P=0.018)。结论ERCP胆道引流是壶腹周围癌患者PD术后胰瘘和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对于行PD的壶腹周围癌患者,若需行PBD建议首选PTBD。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周围性面瘫患者应用中医针灸联合康复训练的临床疗效及对其面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抽选于2021年1月-2022年2月期间我院共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68例,随机划分组别,即对照组、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康复训练,研究组接受中医针灸联合康复训练。评价及对比两组的疗效、面神经功能。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H-B面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ortmann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周围性面瘫患者应用中医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干预,有助于巩固疗效,尤其在改善面神经功能方面作用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