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重症肺炎患儿发生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并总结临床处理方法,为临床防治重症肺炎心律失常给予参考和借鉴。方法以2010年3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发生心律失常患儿39例、同期肺炎无心律失常患儿50例为研究对象。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心肌酶谱、低血钾情况,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合并心律失常患儿与未合并心律失常患儿的性别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心律失常组患儿的年龄更低,合并心力衰竭、呼吸衰竭、低血钾的比例更高,与未合并心律失常比较,p<0.05;合并心律失常组患儿心肌酶谱与未合并心律失常组患儿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肺炎合并心律失常患儿的年龄小,临床症状严重,心肌酶谱变化大,需要临床医生高度重视,并积极给予综合处理。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航行情报自动通播系统ATIS的工作方法以及两例典型故障现象与排除过程。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股骨转子间骨折在临床治疗失败的原因,探讨其治疗失败前后的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总结自2011年1月~2012年6月期间治疗失败病例12例,平均年龄84.5岁,其中Evans-Jensen分型ⅡA型3例,ⅡB型5例,Ⅲ型4例;Singh指数,IV级1例,Ⅲ级4例,Ⅱ级5例,Ⅰ级2例;非手术治疗2例,手术治疗10例,失败后8例获再次手术治疗,全部病例均获随访。结果8例获重行手术治疗,功能恢复良好,2例非手术治疗呈畸形愈合,2例死亡。结论高龄、骨质疏松、严重粉碎等不稳定类型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容易导致失败的内在原因,与非手术治疗不重视、术前、术中准备不充分、内固定的选择及操作技术不当、术后护理及指导功能不恰当等外在因素有关。充分认识其病理特点、准确地掌握适应证、高度重视非手术治疗、合理运用内固定技术、加强术后的护理工作、科学指导功能锻炼是降低对难治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失败的有效措施。
简介:目的:探讨腰椎内固定术后切口深部感染的原因和外科处理措施,并观察其疗效。方法: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共行腰椎椎弓根内固定、腰椎融合术治疗各类腰椎疾病1774例,其中19例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深部感染,男9例,女10例。年龄12—71岁,平均54.7岁。外伤7例,腰椎管狭窄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4例,滑脱3例。其中7例合并2型糖尿病,3例术前贫血(血红蛋白〈9g/dl),3例合并四肢开放伤。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切口分泌物细菌培养,并行扩创,持续灌注冲洗引流术,对于引流液涂片阴性或者细菌培养阴性者,给予保留内固定。而行影像学检查发现内固定松动、存在引流液涂片阳性者,或者是迟发感染者则术中应去除内固定。椎间内固定物,若非存在明显的松动,感染迹象,我们不建议去除,以防感染的扩散。术后根据药敏实验结果,应用抗生素治疗。结果:本组19例切口深部感染患者,术后均获得治愈,腰痛症状明显好转,无1例发生神经症状的加重。再次术后6月复查时均获得骨性融合。所有患者腰部无明显活动受限。随访期间无1例感染复发。结论: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切口深部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应早发现、早处理。重视术前合并病的处理,根据药敏结果使用抗生素,彻底清创,持续灌注引流术能够获得很好的临床效果。为了彻底的清创,必要时可以牺牲脊柱的即刻稳定性。
简介:机采血小板具有浓度高、红细胞及白细胞污染少、疗效好等优点,在临床治疗中得到普及。血小板输注是成分输血的重要组成部分,输注血小板对于治疗血小板减少性和功能障碍性出血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采集机采血小板对献血者的健康和心理素质有严格要求。同时还需要特殊设备、先进的采集技术及特殊的服务,因此每一步工作的细致与谨慎对保证血小板的质量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