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和评价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成人原位肝移植胆道并发症诊疗中的作用。方法:38例成人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实施61次ERCP,根据ERCP结果实施内镜治疗。结果:60次ERCP成功,成功率为98.36%(60/61)。ERCP明确胆道并发症原因后实施内镜治疗。并发症发生的部位为:供体肝胆管、受体胆管、胆管吻合口及十二指肠乳头。其中单纯胆管炎性狭窄7例,胆管炎性狭窄伴肝内外胆管铸型、胆泥或胆石形成10例;单纯胆管吻合口狭窄3例,狭窄伴肝内外胆管铸型、胆泥或胆石形成2例;胆管吻合口瘘2例,供体胆管与受体胆管直径差异过大1例;受体胆管过长、扭曲3例,受体胆管轻度扩张1例;十二指肠乳头狭窄2例,Oddi括约肌功能失调3例;T管脱落1例;胆道出血1例;ERCP插管失败1例。该组供体肝胆管并发症发生率最高,为44.74%(17/38);其次为胆管吻合口并发症,为21.05%(8/38)。治疗方式:乳头括约肌切开(EST)24.59%(15/61),乳头柱状球囊扩张(EPBD)16.39%(10/61),EST+EPBD13.12%(8/61),扩张器扩张胆管36.07%(22/61),鼻胆管引流(ENBD)52.46%(32/61),胆管支架引流(ERBD)32.79%(20/61),取胆管铸型、胆泥或结石19.67%(12/61),胆道冲洗24.59%(15/61)。结论:ERCP具有诊疗一体化优点,已成为成人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微创治疗的主要方法和重要治疗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利用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肾和输尿管结石的并发症情况。方法将150例肾结石和输尿管结石患者通过输尿管镜碎石术进行治疗,观察结石的清除效果,记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患者一次性治疗结石清除率为87.3%,有19例有结石残留(12.7%);平均碎石时间为(35.4±46.9)min。术中并发症2例手术失败,3例输尿管穿孔,结石退回肾脏11例,出血4例,输尿管尿黏膜部分剥脱1例。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尿路感染5例,尿脓毒血症1例,输尿管狭窄1例,肾包膜下血肿1例,持续性肉眼血尿2例。结论对输尿管镜碎石治疗肾与输尿管结石的并发症因素进行分析,总结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并且进行实施,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治疗效果。
简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复杂胆道端端重建术中放置内支架管在预防胆道吻合口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2018年12月1日至2020年4月30日在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6例肝移植受者复杂胆道重建过程放置胆道内支架管,观察术后病情转归、胆红素和胆道酶学恢复、术后胆道内支架管处理及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6例受者均顺利康复出院,出院前胆红素及胆道酶学均恢复正常。术后血清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总胆汁酸等指标峰值分别为(83.8±56.4)μmol/L、(151.5±76.3)U/L、(301.7±177.0)U/L、(98.4±80.9)μmol/L,出现拐点时间分别为术后(2.3±1.0)d、(3.0±1.1)d、(3.8±1.2)d、(1.8±0.8)d,指标恢复至正常时间分别为术后(7.7±5.1)d、(5.0±4.9)d、(23.5±7.6)d、(3.8±2.4)d。中位随访时间13.5个月,3例受者术后通过十二指肠镜拔除胆道内支架管,3例术后胆道内支架管自行脱落。除1例受者术后1年出现无症状的吻合口狭窄外,其余受者随访期间均未出现胆道并发症。结论在肝移植复杂胆道重建过程放置胆道内支架管,可以有效促进术后肝功能恢复,改善受者生活质量,有效避免肝移植术后胆道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保障受者安全。
简介:摘要随着角膜内皮移植术在国内外的广泛开展和应用,角膜内皮移植术作为目前治疗角膜内皮失代偿的较理想术式,其优点不言而喻,但也存在植片制备、术中及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本文以2种常见的角膜内皮治疗术式——角膜后弹力层剥除内皮移植术和角膜后弹力层内皮移植术为例,从植片制备并发症(如植片穿孔、植片撕裂)、术中并发症(如植片展开困难、植片倒置)和术后并发症(如植片脱落、术后高眼压)等方面详细介绍不同并发症对应的处理方法。通过对角膜内皮移植术不同时期并发症的发生、影响因素及处理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师对角膜内皮移植术各期并发症的诊疗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多点引流法对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年5月—2020年5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移植术后因胆道并发症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治疗的125例患者。按EXCEL产生随机数字进行随机化分组:经内镜胆道内支架放置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biliary drainage,ERBD)(简称ERBD组)67例和ERBD联合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简称改良多点引流组)58例,再随机将改良多点引流组分成两组:鼻胆管引流1周后经内镜予以贴近十二指肠乳头开口处剪断(改良1组)31例,鼻胆管引流2周后经内镜予以贴近十二指肠乳头开口处剪断(改良2组)27例。比较ERBD组、改良1组和改良2组术后2周内血清学指标变化,分析近期及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ERCP术后1 d、7 d、14 d患者血清学指标均有改善,且改良多点引流组患者更为明显;术后2周,改良2组血清学指标改善情况更优于改良1组。ERBD组近期并发症胆管炎、高淀粉酶血症、胰腺炎的发生率高于改良1组[32.84%(22/67)比12.90%(4/31),46.27%(31/67)比19.35%(6/31),20.90%(14/67)比3.23%(1/31),P均<0.05]及改良2组[32.84%(22/67)比11.11%(3/27),46.27%(31/67)比22.22%(6/27),20.90%(14/67)比3.70%(1/27),P均<0.05]。ERBD组患者远期并发症反复胆系感染、黄疸的发生率高于改良1组[58.21%(39/67)比35.48%(11/31),P=0.036;49.25%(33/67)比25.81%(8/31),P=0.027]及改良2组[58.21%(39/67)比11.11%(3/27),P<0.001;49.25%(33/67)比25.93%(7/27),P=0.038);改良1组患者反复胆系感染的发生率高于改良2组[35.48%(11/31)比11.11%(3/27),P=0.030]。结论肝移植术后因胆道并发症经ERCP行多点引流并留置鼻胆管可有效降低近期及远期并发症,并能促进血清学指标的恢复,建议鼻胆管留置2周后改造成内置管继续支撑引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类型、危险因素及分类治疗的策略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545例次成人全肝肝移植受者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率、类型及病因分析,采取四分类治疗策略(保守治疗、微创手术、开腹手术、再次肝移植),进一步分析治疗效果。结果545例次全肝肝移植术后共发生胆道并发症48例(8.8%)。其中胆漏9例(占18.8%,3例为吻合口胆漏,6例为拔T管后胆漏);单纯胆管吻合口狭窄14例(29.2%);吻合口狭窄合并胆总管结石2例(4.17%);单纯胆总管结石1例(2.1%);缺血性胆管损伤(表现为非吻合口的多发肝内外胆管狭窄及反复胆管炎,1例表现为肝右叶多发胆汁瘤合并肝脓肿)19例(39.6%);排斥反应后胆道损伤3例(6.3%)。统计分析显示供肝冷缺血时间延长(>11 h)是唯一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P<0.05)。根据胆道并发症的类型及轻重程度,采用保守方法、微创手术[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为主]、开腹手术及再次肝移植手术的综合治疗方案。微创治疗单纯吻合口狭窄和胆漏效果满意,治愈率分别为78.6%(11/14)和77.8%(7/9)。但缺血性胆道损伤受者治疗效果多不理想,部分受者症状可有改善,好转率42.1%(8/19),4例严重缺血性胆道损伤受者行再次肝移植手术,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冷缺血时间过长(>11 h),ERCP为主的微创治疗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缺血性胆道损伤成为胆道并发症的常见类型,且治疗困难,严重者唯一有效的治疗措施为再次肝移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股薄肌移植重建臂丛损伤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可能原因及预防措施,为进一步提高股薄肌移植术后的功能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5年8月-2016年12月行功能性股薄肌移植重建臂丛损伤111例,记录术后早期并发症,包括受区、供区及全身并发症。记录皮瓣危象发生的时间、危象类型及抢救结果,计算皮瓣移植成功率、皮瓣危象发生率和抢救成功率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BMRC评分系统评估股薄肌术后的肌力。结果本组111例共122块游离股薄肌移植,成功率为98.4%(120/122),发生早期并发症32例,其中6例同时出现2项并发症:受区并发症27例(84.4%),供区并发症4例,全身并发症7例。其中发生皮瓣危象17块,抢救成功15块,抢救成功率88.2%。皮瓣危象是影响股薄肌术后功能的主要因素,58.8%(10/17)的危象组患者术后股薄肌肌力达M3以上。发生血管危象的主要原因是静脉迂曲和静脉栓塞,与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无关。结论皮瓣危象是影响股薄肌术后功能的主要因素,术后早期发现并及时手术探查是提高皮瓣危象抢救成功率最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