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探讨重症肌无力(MG)合并胸腺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后的效果。方法自1999年11月-2009年1月我们对50例合并胸腺的MG病人成功实施了胸腺切除术,术后随访2个月-10年。结果14例病人的胸腺为良性,36例病人的胸腺为恶性。术后有36.0%的病人出现了MG危象,主要见于ⅡB和Ⅲ型病例。随访结果为34.0%病人的MG症状得以治愈;26.0%病人的MG症状得以改善;8.0%病人症状同术前;32.0%病人死亡于该病。结论胸腺切除术是治疗MG的有效方法,MG合并胸腺病例特点为病情较重,发展快,术前术后易出现MG危象,重视围手术期管理是手术成败的重要环节。

  • 标签: 重症肌无力(MG) 胸腺瘤 MG危象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胸腔镜胸腺切除手术切除治疗体会。方法19例重症肌无力患者行胸腔镜手术,切除范围包括胸腺组织及前上纵隔脂肪组织。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全组均无中转开胸。平均手术时间116.6(70-15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75.5(50-100)ml,术后胸腔引流管带管时间平均2.5(1-5)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6(3-7)d。结论胸腔镜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可以取得同开胸手术相同手术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胸腺切除术后患者发生重症肌无力(MG)的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效能进行验证。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3月—2021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胸外科收治的477例行胸腺切除术的患者为训练集,并按照相同标准选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的62例行胸腺切除术患者设为验证集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纳入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胸腺切除术后发生MG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经胸部X线、CT检查和相关检测确认477例行胸腺切除术患者术后MG发生率为14.05%(67/477)。发生MG和未发生MG的两组患者在合并免疫疾病、术前病程、手术路径、肿瘤是否完整切除、WHO病理分型、术后肺部感染以及术后放化疗等资料上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合并免疫疾病、手术路径为开胸、肿瘤未完整切除、WHO病理分型为A+AB型、术后肺部感染以及术后未放化疗是胸腺切除术后发生MG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6项独立危险因素建立胸腺切除术后发生MG的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显示,训练集和验证集的C-index分别为0.837(95%CI:0.807~0.867)和0.817(95%CI:0.784~0.850),两集的校正曲线均与理想曲线拟合反映良好,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4(95%CI:0.794~0.874)和0.825(95%CI:0.789~0.861)。结论合并免疫疾病、手术路径为开胸、肿瘤未完整切除、WHO病理分型为A+AB型、术后肺部感染以及术后未进行放化疗是行胸腺切除术后发生MG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建立的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可准确评估和量化胸腺切除术后MG发生的风险,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 标签: 胸腺瘤 重症肌无力 危险因素 列线图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在重症肌无力(MG)伴胸腺患者胸腺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30例MG伴胸腺患者(MG组)、20例无MG的胸腺患者(NMG组)的瘤旁组织及10例心脏手术患者(对照组)萎缩胸腺组织中的Tfh细胞比例及其蛋白分子CXCR-5、ICOS、PD-1和Bcl-6的表达水平。结果与NMG组和对照组相比,MG组胸腺组织中Tfh细胞比例及其CXCR-5、ICOS、PD-1和Bcl-6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MG组胸腺组织中Tfh细胞比例及其CXCR-5、ICOS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MG组与对照组胸腺组织中Tfh细胞PD-1和Bcl-6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G伴胸腺患者瘤旁胸腺组织中的Tfh可能通过提高自身免疫活性参与MG的发生和进展,抑制Tfh信号通路可能为MG的治疗提供新途径。

  • 标签: 重症肌无力 胸腺瘤 滤泡辅助性T细胞
  • 简介:摘要76岁男性患者,反复腹泻1年余。既往行前纵隔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AB型胸腺。患者腹泻症状突出,结合各项检查结果诊断为Good综合征,合并肺部感染、霉菌性食管炎,病程迁延,严重营养不良。应用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冲击治疗,并营养支持、抗感染治疗,好转出院。Good综合征是与胸腺相关的成人免疫缺陷病,临床罕见,表现缺乏特异性,极易漏诊、误诊,预后不良风险极高,须加强随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8例胸腺摘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对2017年全年我科收治的38例胸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实施摘除手术治疗,并加强围手术期护理。结果38例患者中,23例痊愈、14例好转、1例未改善,没有患者死亡,总有效率97.37%。结论通过术前的用药管理、心理干预、预防呼吸道感染、术中的积极配合以及术后的严密监测,能够提高胸腺摘除术患者的治疗安全性,保证手术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胸腺瘤摘除术 围手术期 护理效果
  • 简介:我科2003年6月收治了1例因纵膈肿瘤行手术治疗的病人,术后病理诊断为恶性胸腺。术后第1天晨拔除气管插管后病人因出现了急性呼吸衰竭而行气管切开及呼吸机辅助呼吸,通气方式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加压力支持方式(SIMV+PSV),至2006年5月5日病人因全身衰竭抢救无效而死亡。现将使用呼吸机期间的护理总结如下。

  • 标签: 恶性胸腺瘤 术后病人 机械通气 护理 呼吸机辅助呼吸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胸腔镜手术微创治疗胸腺的临床疗效予以探究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1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胸腺患者共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挂号的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均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自3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胸腔镜手术微创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切口长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在对胸腺进行临床治疗时,采用胸腔镜手术微创治疗,疗效肯定,安全可靠且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是胸腺的一种值得推广的临床治疗方法。

  • 标签: 胸腔镜手术 胸腺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两种不同的外科手术方式治疗胸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取2006年6月-2011年9月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行胸腺切除手术的120例患者。其中观察组62例患者行电视胸腔镜手术,对照组58例患者行传统手术。对两组的切口大小、术中出血情况、手术时间、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和引流量、术后疼痛、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住院时间、肿瘤复发和死亡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引流时间和引流量、术后止痛药物用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均小于对照组(P<0.05)。此外,随访中对照组有慢性痛或上肢运动障碍者5例,观察组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的死亡率和复发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腺相对于传统手术具有切口小、术中出血少、术后引流时间短且引流量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胸腺瘤 外科手术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体心包移植纵隔大血管重建治疗局部晚期恶性胸腺技术的安全性与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8年10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同一诊疗组,接受自体心包移植左头臂静脉旁路重建联合上腔静脉修补的6例局部晚期恶性胸腺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移植物血管通畅情况以及近期预后等指标。结果全组手术(192.3±32.5)min,术中出血(105.0±27.5)ml,胸腔引流(4.5±1.5)天,术后住院(5.3±2.5)天。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满意,血管造影显示1例术后10个月左头臂静脉旁路重建血管闭塞,其他患者重建血管通畅。术后平均随访34.3个月,1例于术后23个月出现胸壁转移,接受局部放射治疗后病情稳定,余5例未见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应用自体心包进行纵隔大血管重建治疗局部晚期恶性胸腺安全有效,其临床应用前景值得期待。

  • 标签: 胸腺瘤 胸外科手术 自体心包移植 血管重建 预后
  • 简介:摘要胸腺是最常见的前纵隔原发肿瘤,目前标准的手术方式为胸腺扩大切除术,包括完整切除胸腺和纵隔脂肪组织。常用手术方法包括经胸骨切开术(ST)、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和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RATS)。随着微创胸腔镜技术发展,微创胸腺切除术已在临床越发普及。与常规胸腔镜相比,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在高难度、高风险、操作精细的纵隔外科手术方面具有潜在的优势,该手术降低了手术操作的难度,且能让外科医生更加舒适地完成手术。RATS胸腺切除术常用手术入路包括经左胸、右胸、剑突下胸骨后入路等,适应证及手术步骤与VATS相似。然而其作为一种新的手术技术,已有证据初步证实其安全性及围手术期结局方面的优势,然而长期疗效尚待进一步验证

  • 标签: 胸腺瘤 胸腺切除术 机器人辅助胸部手术 电视胸腔镜手术
  • 简介:摘要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gravis,MG)是神经-肌肉接头(neuromuscularjunction,NMJ)处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传递障碍引起的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大部分肌无力的患者有获得性免疫系统异常,少数患者由遗传性的NMJ异常引起。目的讨论MG胸腺切除术的麻醉处理。方法对MG胸腺切除术患者进行麻醉处理。结论根据MG病情严重程度和胸腺切除手术方式的不同,可选择不同的麻醉方法。虽然有喉罩全麻下行手术的报道,但考虑到抗胆碱酯酶药以及咳嗽无力引起的呼吸道分泌物增加以及喉部肌肉无力可能影响呼吸,所以对喉罩全麻下手术应持保留意见,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是该手术麻醉的首选。

  • 标签: MG胸腺切除术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某医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间收治50例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Masaoka外科临床分期对患者进行分组,并比较胸腔镜手术和开放手术的术中效果及治疗有效率。结果根据Masaoka外科临床分期,分期越早有效率越高,胸腔镜手术治疗有效率与开放手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手术术中效果均优于开放手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的有效手段是手术,利用胸腔镜术中效果更佳,早分期可以有效提升临床效果,完善围术期管理,可获得确切疗效。

  • 标签: 重症肌无力 胸腺瘤 外科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胸腺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及效果的研究,旨为降低重症胸腺患者临床并发症等不良现象的发生率。方法:将我院于 2016年 11月至 2017年 12月接收的 100例重症胸腺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中,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 50例,对照组 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产后护理进行干预,给予研究组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干预。观察不同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并发症以及满意度等结果比较。结果:经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满意度等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结果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p< 0.05)。讨论:给予重症胸腺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干预,能明显降低患者临床疾病的疼痛感,降低并发症等不良现象发生,同时有效提升患者临床疾病的护理满意度和总有效率。

  • 标签: 重症胸腺瘤 围手术期 护理措施 效果研究
  • 简介:目的:总结胸腺合并重症肌无力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19例经过手术治疗的胸腺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组均行胸腺扩大切除术,无围术期死亡,术后3例患者发生重症肌无力危象,经延长呼吸辅助通气治疗,安全度过围术期,19例患者中,术后肌无力症状完全缓解9例,改善8例,无效1例,死亡1例。结论:术前准备、手术切除和术后药物治疗及管理是决定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胸腺瘤 重症肌无力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生型胸腺(metaplastic thymom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福建省立医院2008—2019年间确诊的5例化生型胸腺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MAML2基因,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36~64岁(平均年龄52岁)。肿瘤最大径3.2~7.3 cm(平均5.1 cm)。镜下均见上皮样细胞与梭形细胞双相分化的特点,二者交错分布,可见相互移行也可见骤然过渡。形态温和,两种成分均未见核分裂象,间质见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免疫表型:上皮样成分广谱细胞角蛋白、p63及E-cadherin强阳性;梭形细胞成分波形蛋白、上皮细胞膜抗原弥漫阳性;Ki-67阳性指数均小于5%,淋巴细胞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阴性。FISH检测MAML2基因分离(2/4)。结论化生型胸腺属低度恶性胸腺上皮性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依赖于特征性形态学表现,必要时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MAML2基因检测辅助诊断,治疗以手术完整切除为主,预后良好。

  • 标签: 胸腺瘤 免疫表型分型 诊断,鉴别 基因融合 MAML2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