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研究互联网+体育教育背景下学生居家体育锻炼的现状,通过访谈学生、家长,对居家体育锻炼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表明:互联网+体育教育背景下部分学生未能充分利用线上资源,家长对体育锻炼的认知影响学生的体育行为的养成,家长的肯定促进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养成,学生的健康问题影响家长对体育锻炼的意识,运动兴趣会促进参与但形成习惯仍需多方面努力。针对上述现状所提出的建议分别是关注特定群体,加强对居家体育锻炼的跟进;家校合力,加强对居家体育锻炼的跟进;线上教学做到导学、诊学、助学;师生成为居家体育锻炼评价的双主体。

  • 标签: 互联网+,居家,体育锻炼,现状,分析
  • 简介:摘 要:随着新课标的改革与发展,为了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爱好和体育习惯,促进学生体育学习与发展。在进行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实际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本,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的动力,促进学生体育运动的学习与发展。本篇文章就是基于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自我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进行出发,教师要抓住自我锻炼,兴趣,习惯,这三个关键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本,积极的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加强学生对体育的学习与思考,推动学生体育的学习与发展。

  • 标签: 小学生 体育锻炼 自我练习 兴趣 习惯
  • 简介:摘要:在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我国为了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强五育融合教学,全面提高小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小学体育教师就要进一步加强教学研究,本着培养学生体育爱好,培养学生体育运动习惯,增加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教育理念,积极地开展教学设计,利用多元化的方式,构建立体化的体育教学课堂,促进学生体育学习与成长。本篇文章就是基于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自我体育锻炼兴趣和习惯进行研究,结合目前体育教学的现状,提出具体的教学指导策略,构建高效的体育教学课堂,促进学生体育学习与发展。

  • 标签: 小学生 自我体育锻炼 兴趣和习惯
  • 简介:摘要:体育是提升学生体质、保证学生健康成长、学习的重要课程。因此,学校应当重视起体育教学,创新教学模式,提升体育教学的效率。小学的新课程改革也应以“健康第一”为原则,并且,体育教师也应当注意对自己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对新课标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合理性和科学性,为培养“德智体美劳”样样齐全的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本文章对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小学课外体育锻炼远程教学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 标签: 信息技术 小学课外体育锻炼 远程教学
  • 简介:摘要:中小学阶段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良心发展和兴趣爱好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里,个体具有独特的发展特性,其发展特征既具有统一性又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而其差异性决定了个体需要教师的因材施教。所选的体育锻炼项目若不能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就容易错失身体素质的发展敏感期,不利于其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爱好的形成。本文提出了选择体育锻炼项目的几点策略,为广大中小学生选择自己合适的体育锻炼项目提供参考。

  • 标签: 中小学体育体育锻炼策略
  • 简介:摘要:本论文在探讨体育锻炼对技工院校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通过对技工院校学生进行定量和定性研究,我们发现体育锻炼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产生积极影响,提高了体能水平、增强了免疫系统功能,并减轻了身体疲劳感。此外,体育锻炼还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有助于减轻压力、提高情绪稳定性和自尊心。然而,我们也发现一些学生因时间限制和缺乏锻炼机会而无法充分参与体育活动。因此,我们建议技工院校应提供更多的体育锻炼机会,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以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

  • 标签: 技工院校学生 体育锻炼 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 影响研究
  • 简介:摘要:睡眠质量对于高中生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本文旨在探讨体育锻炼对高中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机制。通过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和分析,揭示体育锻炼与高中生睡眠质量之间的关系,并解释其可能的机制。研究发现,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显著改善高中生的睡眠质量,减少睡眠障碍和睡眠时间不足的发生。进一步的机制探究表明,体育锻炼对高中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可能涉及生理、心理和行为等多个方面。

  • 标签: 体育锻炼 高中生 睡眠质量 影响 机制
  • 简介:摘要:小学阶段是对学生发展和培养重要阶段,在当今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求对学生全面培养,起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标,所以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培养过程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也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中体育锻炼是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的有效方法,通过体育锻炼方式能够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发展,为学生后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所以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小学生 体育锻炼 良好习惯
  • 简介:摘要:在当前双减政策下,中国的小学生面临着课堂时间减少和学业负担减轻的情境,然而,这也伴随着体育和课外活动的减少。随着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体育锻炼的机会减少,培养良好的课后体育锻炼习惯变得尤为关键。体育锻炼不仅有助于维护儿童的身体健康,还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社交技能、自尊心和自律能力。本文旨在探讨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如何制定策略来培养小学生的课后体育锻炼习惯,以促进他们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 标签: 双减 小学生体育锻炼 锻炼习惯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并分析这种关系对儿童的综合发展和幸福感的影响。通过对大量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我们发现了小学生积极的体育锻炼习惯与良好的心理健康之间的紧密联系。锻炼习惯有助于减轻学习压力、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以及改善情绪稳定性,从而促进心理健康的积极发展。

  • 标签: 小学生 体育锻炼习惯 心理健康 综合发展 幸福感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职院校学生体育锻炼对缓解抑郁倾向的实践性效果。通过对某高职院校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发现参与体育锻炼频率较高的学生抑郁倾向得分普遍较低,而参与频率较低的学生抑郁倾向得分较高,呈现负相关关系。因此,体育锻炼对缓解高职院校学生的抑郁倾向具有积极效果。建议学校和社会应加大对学生体育锻炼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体育设施和课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以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 标签: 高职院校 体育锻炼 缓解抑郁倾向
  • 作者: 孙宁宁 徐忠华 王旺 杜雅静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
  • 创建时间:2024-01-23
  • 出处:《中小学教育》 2023年第17期
  • 机构:内容提要: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提出了校外培训机构的“三限”“三严”。随着“双减”政策落地,学生校外体育锻炼的时间得到了有效保障,通过对中学生参加校外体育锻炼的调查,研究“双减”政策下中学生校外体育锻炼的现状,为进一步增强学生体质打下基础。
  • 简介:摘要:本论文探讨了小学生体育锻炼对身体素质的影响与提升。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我们发现小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可以显著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这些锻炼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灵活性训练等多种形式。研究表明,定期参与体育锻炼可以改善小学生的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协调性和柔韧性,同时有助于控制体重和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此外,体育锻炼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社交技能和自尊心,促进学业成绩的提升。因此,小学生体育锻炼不仅对身体素质有积极影响,还对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小学生 体育锻炼 身体素质 心肺功能 肌肉力量 协调性 柔韧性 认知能力
  • 简介:摘要:在进行小学体育的课程的过程中,教学要根据小学时期的学生的特征,来对学生进行自主运动训练兴趣与习惯的养成。教师要主动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积极组织高效有趣的教学活动,持续地让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和学习产生更多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在体育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体会到体育运动给学生带来的乐趣。

  • 标签: 小学体育 体育锻炼 兴趣 习惯 培养课程
  • 简介:摘要:青少年学习能力和注意力集中对于他们的学业成绩和终身发展至关重要。体育锻炼通过促进身体健康、培养学习技能以及对情绪管理和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对青少年学习能力产生积极影响。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注意力水平、改善抑制控制和工作记忆,对青少年的注意力集中具有正面影响。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体育锻炼的积极作用,将体育活动融入日常生活中,鼓励青少年参与团队运动和俱乐部活动,并得到家庭和社区的积极支持与参与。持续的研究和未来的发展将进一步加深对体育锻炼对青少年学习能力和注意力集中影响的理解。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可以为青少年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机会,为他们的终身成功奠定坚实基础。

  • 标签: 青少年 体育锻炼 学习能力 注意力集中
  • 简介:【摘要】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指出:人体心理健康主要包括身体、精神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性,以及道德心理健康等。但身体心理健康同时也是人的一个良好的积极的内在环境,人体表现出了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就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各种潜能,在解决各种问题的社会环境中也表现出了积极主动的倾向。所以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而且同时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以及体育运动和小学生心理方面的相互关系,并阐述了通过体育锻炼改善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措施及其有效性,希望能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所帮助。

  • 标签: 体育锻炼 小学生 心理健康 方法与成效
  • 简介:摘要:对枣庄市区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和动机、体育锻炼的内容、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场地的选择、影响枣庄市区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因素进行较为全面客观的调查分析,总结出枣庄市区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特点,对培养老年人健康的生活方式,实现对老年人有效的指导和决策,找出制约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有关因素,提出相应的建议。 

  • 标签: 老年人 体育锻炼 现状 调查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60岁居民经常锻炼情况,并探讨其潜在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98个县(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8岁常住居民194 779名,利用包含全球身体活动问卷的调查问卷,采用面对面调查获取调查对象的人口学信息,业余时间中高强度锻炼频率和时间,以及其他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相关信息。通过MODIS、OMI、AIRS等卫星遥感数据资料,反演获取2018年298个监测县(区)的每日气温,高德POI数据库获取2017年公园数量。本研究将完成调查且锻炼相关变量、气温和公园信息完整的68 379名≥60岁居民作为调查对象,按性别以年龄组、城乡、文化程度、地区等分组计算经常锻炼率和平均每周锻炼时间。采用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经常锻炼率的个体和环境影响因素。结果均进行复杂加权调整。结果2018年我国≥60岁居民经常锻炼率为13.1%(95%CI:12.1%~14.0%),男性[13.6%(95%CI:12.6%~14.7%)]略高于女性[12.5%(95%CI:11.5%~13.5%)];城市[17.5%(95%CI:15.9%~19.1%)]显著高于农村[9.6%(95%CI:8.8%~10.4%)];华东地区[15.1%(95%CI:13.3%~16.9%)]高于其他地区;所在县(区)公园数量≥28个[17.3%(95%CI:15.3%~19.2%)]的老年居民经常锻炼率较高。我国老年居民平均每周锻炼时间为68.3(95%CI:63.5~73.2)min;其中男性[74.3(95%CI:68.1~80.5)min]高于女性[62.5(95%CI:57.8~67.2)min];城市[89.8(95%CI:82.0~97.7)min]高于农村[51.4(95%CI:46.8~56.1)min]。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在农村、文化程度和家庭人均年收入较低、自评健康状况较差,以及居住区域缺少公园与老年居民更低的经常锻炼率相关。结论我国老年居民的经常锻炼率仍处于较低水平,锻炼时间有待提高。应加大“全民健身”宣传力度,关注弱势老年群体,提供更多适宜的活动场所,以促进更多老年居民参与锻炼

  • 标签: 老年人 锻炼时间 经常锻炼率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