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总结探讨进行长期维持性血透的终末期肾病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吻合口径与动静脉内瘘通畅率的关系。方法分析自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桂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01例为行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而行手术创建动静脉内瘘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的资料,记录分析不同吻合口径患者内瘘成功率、术后通畅率、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301例行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转流术的患者,其中吻合口径5mm82例,吻合口径6mm81例,吻合口径7mm81例,吻合口径8mm57例,术后一期吻合成功率达100%,不同吻合口组术后通畅率:术后1个月,5、6、7、8mm吻合口径内瘘通畅率分别为93.90%、97.53%、97.53%、98.25%(P术后1个月>0.05);术后半年,内瘘通畅率分别为85.37%、90.12%、90.12%、91.23%(P术后半年>0.05);术后1年,内瘘通畅率分别为75.61%、86.42%、83.95%、85.96%(P术后1年>0.05);术后2年,内瘘通畅率分别为62.20%、75.31%、77.77%、77.19%(P术后2年<0.05);术后3年,内瘘通畅率分别为54.88%、61.73%、71.60%、85.96%(P术后3年<0.05),术后并发症(1个月内):术后血栓形成9例,术后手部肿胀6例,术口切口渗血9例,肢端窃血综合征1例。结论7~8mm的吻合口径较适宜,恰当吻合口径选择是提高自体动静脉内瘘通畅率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管功能锻炼对于延长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的价值。方法:以2021年6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未实施血管功能锻炼的40例动静脉内瘘术后患者纳入对照组,以2022年6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实施血管功能锻炼的40例动静脉内瘘术后患者纳入实验组,比较两组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透析血流量、透析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为(3.31±0.20)年,相较于对照组(1.05±0.20)年更长,组间差异显著(t=50.535,P<0.001)。实验组透析血流量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与对照组差异P<0.05。结论:有效的血管功能锻炼有利于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临床推行价值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绳梯穿刺法和区域穿刺法对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到2023年12月于医院新建自体动静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采取绳梯穿刺法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于医院新建自体动静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采取区域穿刺法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对比两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情况、穿刺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血管瘤形成、内瘘闭塞及血栓形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比与区域穿刺法,绳梯穿刺法可减少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提高穿刺成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