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3.0TMRI膀胱癌不同b值的弥散加权成像(DWI)表现和表观弥散系数(ADC),探讨高场强MRI最佳b值的选取。方法:对30例经病理证实为膀胱癌的患者进行MRI常规成像及DWI检查。梯度扩散因子b值分别取700s/mm2、1000s/mm2和1500s/mm2。观察膀胱癌不同b值的DWI表现,测量肿瘤信噪比(SNRC)、肿瘤对正常膀胱壁和尿液的对比信噪比(CNRCB、CNRCU)及测量不同b值时肿瘤的ADC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DWI可显示所有肿瘤病灶,呈偏高信号肿块影;随着b值增加,肿瘤SNRC下降,而CNRCB、CNRCU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b值增加,肿瘤平均ADC值虽有减小趋势,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F=3.04,P〉0.05)。结论:当b值取1500s/mm2时,在不影响病灶显示的情况下可获得较高的对比信噪比和相对准确的ADC值,有助于膀胱癌的早期发现和准确分期。

  • 标签: 膀胱癌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 简介:目的分析乳腺癌3.0TMRI动态增强及扩散加权成像(DWI)的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检查证实的36例乳腺癌的3.0TMRI影像资料,分析其表现。结果乳腺癌MRI表现:平扫T1WI病灶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肿块形状不规则,部分呈深浅不同程度分叶状,边界模糊,并见毛刺征。DWI像:所有病灶均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ADC值为(0.97±0.22)×10-3mm2/s。动态增强示:不均匀强化,多呈斑点状、条片状或团状,部分病灶周围血管影增多;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流出型(Ⅲ型)曲线29例(80.6%);平台型(Ⅱ型)型曲线5例(13.9%);流入型(Ⅰ型)曲线2例(5.5%)。36例中34例诊断为乳腺癌,2例误诊为纤维腺瘤,诊断符合率为94.4%。结论乳腺癌具有一定MRI表现特征,结合3.0TMRI动态增强及DWI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3.0T磁共振多种功能成像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入组前列腺癌患者30例,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均进行磁共振成像(MRI)常规扫描、弥散加权成像(DWI)、波谱成像(MRS)扫描。对常规MRI扫描结果进行分析,对不同前列腺组织及其周围组织的磁共振MRS与DWI结果进行对照。磁共振DWI扫描期间,依照表观扩散系数(ADC)测量其ADC值;磁共振MRS扫描期间,入选3个体内素感兴趣,对胆碱(Cho)、肌酸(Cre)、枸橼酸盐(Cit)波峰峰值进行计算,记录(Cho+Cre)/Cit。结果:入组前列腺患者30例,共有60个前列腺侧叶,扫描诊断出前列腺癌36个侧叶。DWI扫描前列腺癌患者病灶,ADC值为(0.69±0.05)*10-3mm2/s,较周围带(1.99±0.35)*10-3mm2/s与移行带(1.53±0.23)*10-3mm2/s更低(P<0.05);MRS扫描前列腺癌患者,病灶(Cho+Cre)/Cit值为(1.69±0.43),较周围带(0.55±0.08)与移行带(0.77±0.23)更高(P<0.05)。结论:针对前列腺癌的临床诊断,以3.0T磁共振多种成像技术实施检查,以DWI扫描获取ADC值,以MRS获取(Cho+Cre)/Cit值,均为有效的临床诊断依据,推广意义深远。

  • 标签: 3.0T磁共振 多种功能成像技术 前列腺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0T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即T2加权像(T2W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DCE)对外周带慢性前列腺炎(CP)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1年12月在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前列腺Mp-MRI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23例外周带CP及38例外周带前列腺癌(PCa)患者Mp-MRI资料。CP组年龄(64.3±7.8)岁,PCa组年龄(73.7±8.5)岁。按病理结果及Mp-MRI上前列腺外周带病变范围,将所有入选病例再分为弥漫性慢性前列腺炎(CP1)、局灶性慢性前列腺炎(CP2)、弥漫性前列腺癌(PCa1)、局灶性前列腺癌(PCa2)4个亚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外周带正常组织、CP、PCa及CP、PCa各亚组间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差异。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CP、PCa及其各亚组间信号强度-时间(SI-T)曲线类型分布的差异。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ADC值诊断外周带CP的诊断效能并确定最佳阈值。计算Mp-MRIT2WI+DWI-ADC+DCE)诊断CP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23例外周带CP中CP1亚组16例、CP2亚组7例,38例外周带PCa中PCa1亚组21例、PCa2亚组17例。外周带CP、PCa、正常组织间ADC值[(1.15±0.23)×10-3 mm2/s、(0.85±0.28)×10-3 mm2/s、(1.54±0.19)×10-3 mm2/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27,P<0.01);CP1、CP2、PCa1、PCa2亚组间ADC值[(1.17±0.11)×10-3 mm2/s、(1.10±0.18)×10-3 mm2/s、(0.81±0.17)×10-3 mm2/s、(0.89±0.21)×10-3 mm2/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76,P<0.01);CP与PCa组ADC值[(1.15±0.23)×10-3 mm2/s比(0.85±0.28)×10-3 mm2/s]、CP1与PCa1亚组ADC值[(1.17±0.11)×10-3 mm2/s比(0.81±0.17)×10-3 mm2/s]、CP2与PCa2亚组ADC值[(1.10±0.18)×10-3 mm2/s比(0.89±0.21)×10-3 mm2/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3、7.48、2.31,均P<0.05);CP1与CP2、PCa1与PCa2亚组间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6、1.30,均P>0.05)。以ADC值>1.02×10-3 mm2/s为诊断CP标准,灵敏度为86.96%,特异度为89.47%,准确度为88.52%。DCE SI-T曲线类型在CP组和PCa组、CP1亚组和PCa1亚组、CP2亚组和PCa2亚组间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手术病理对照,Mp-MRIT2WI+DWI-ADC+DCE)诊断外周带CP的灵敏度为91.30%、特异度为92.11%、准确度为91.80%。结论Mp-MRI对外周带CP的诊断效能较高,能较准确区分CP和PCa,可作为无创性诊断外周带CP的一种重要方法。

  • 标签: 慢性前列腺炎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 定量测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DWI)在评估 宫颈癌新辅助化疗( NACT)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2015 年 8月 -2017 年 8 月在我院就诊的宫颈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治疗,观察疗效和 ADC值变化 ,并分析化疗前后宫颈癌组织的 ADC值变化。结果 56例病人, 44例化疗有效( 3例完全反应, 41例部分反应), 12例无效( 2例疾病进展, 10例疾病稳定),化疗效率 78.57%; 随 b值增病变组织图像更加清晰,对应的 ADC值呈减小趋势; 结论 DWI可鉴别宫颈癌和正常宫颈,有助于宫颈癌的诊断和疗效的预测。

  • 标签: 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子宫颈癌 新辅助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表观弥散系数(ADC)对乳腺癌病理分型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收治的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72例乳腺癌患者。比较MR平扫、DWI及两者联合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比较b值为1000 s/mm2时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ADC值的差异。结果本组72例乳腺癌患者,病理证实非浸润性癌19例(导管内原位癌17例,小叶原位癌2例);浸润性癌53例(浸润性导管癌42例,浸润性小叶癌11例)。MR平扫、DWI及两者联合诊断本组72例乳腺癌患者的准确率分别为88.9%(64/72)、65.3%(47/72)、95.8%(69/72)。b值为1000 s/mm2时,导管内原位癌与浸润性导管癌、小叶原位癌与浸润性小叶癌平均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015,P<0.001;t=3.095,P<0.05)。结论DWI对乳腺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MR平扫与DWI两者联合对乳腺癌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ADC值对乳腺浸润性癌与非浸润性癌的区分有价值。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乳腺癌 病理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3.0T磁共振ASL技术、DSC技术应用在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价值。方法取20例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疾病组)和20名健康体检者(正常组)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时间为2017年3月至2017年9月。都接受3.0T磁共振ASL灌注成像和DSC-MR灌注成像。观察并发症,对比各项检查结果。结果在DSC-MR灌注成像出现造影剂外渗(正常组2例、疾病组3例);正常组双侧大脑半球灰质脑血流量(64.25±7.42ml/100g·min)高于白质(p值<0.05),ASL、DSC获得的局部脑血流量比值相差不大(p值>0.05);疾病组20例选取感兴趣区40个,ASL、DSC表现一致35个,5个表现不一致,表现一致35个包括低灌注28个,高灌注7个,28个低灌注且表现一致的局部脑血流量比值相比,ASL更低(DSC0.89±0.13,ASL0.79±0.11),p值<0.05。结论判断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血流灌注状态时,3.0T磁共振ASL、DSC一致性良好,但3.0T磁共振ASL对脑组织低灌注敏感性更高,并且不需要注射造影剂,具有无创性,应用价值更高。

  • 标签: ASL DSC 老年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及纤维束成像(DTT)诊断脑胶质瘤分级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30例胶质瘤患者为对象。接受DTI及DTT检查,分析其诊断胶质瘤分级的价值。结果  低级别胶质瘤FA值高于高级别胶质瘤(P0.05)。12例低级别胶质瘤中白质纤维束的整体形态多数较为完整,白质纤维束表现为受压、偏移8例,部分中断4例。18例高级别胶质瘤中白质纤维束明显破坏。结论  磁共振DTT及DTI有助于评价脑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同时可清楚的显示肿瘤与周围白质纤维束的关系。

  • 标签: 3.0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纤维束成像 脑胶质瘤分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3.0T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SL)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6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其当作本次实验的对象,所有患者接受Ge3.0T磁共振ASL及DWI成像诊断,将诊断结果与同期64例健康体检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观察3.0T磁共振ASL及DWI成像在检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经诊断后,右侧大脑半球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右侧脑血流量绝对值显著低于左侧,且两侧脑血流量绝对值低于健康对照组;左侧大脑半球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两侧脑血流量绝对值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0T磁共振ASL联合DWI成像能够清楚显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局部脑组织缺血梗死病灶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再结合脑血流量数值,便可以更为准确、客观的反映出患者脑组织缺血梗死灌注情况,进而为临床诊断疾病带来了更可靠的依据。

  • 标签: 3.0T 磁共振ASL DWI成像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在高场强3.0T磁共振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应用中的效果。方法 选入2023年1月—12月在本院进行高场强3.0T磁共振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的患者40例,将使用护理干预的20例作为护理组,将使用常规干预的20例作为常规组,对比两组不良反应、依从率。结果 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组比常规组低,P<0.05;总依从率护理组比常规组高,P<0.05。结论 在高场强3.0T磁共振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中应用护理干预效果理想,能够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依从性,降低不适感。

  • 标签: [] 护理干预 高场强3.0T磁共振 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和评价3.0TMRI常规序列结合弥散加权成像(DWI)术前判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的准确率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术前对50例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行3.0TMRI检查,由2位放射科医师分别采用T2加权成像(T2WI)、DWI、动态对比增强(DCE)、T2WI与DWI(T2WI-DWI)融合图像(b=1000s/mm2)分析肿瘤肌层浸润深度,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医师对T2WI-DWI融合图像的阅片一致性好(K=0.904),且在肌层浸润深度方面与病理检查结果有较好的相关性(r=0.923,P〈0.001)。T2WI-DWI融合图像对于肿瘤浸润子宫肌层的判断明显优于T2WI、DCE、DWI图像(P均〈0.05)。T2WI-DWI融合图像和DCE图像对于肿瘤浸润子宫深肌层判断均优于T2WI和DWI图像(P均〈0.05)。T2WI-DWI、DCE诊断肿瘤浸润子宫深肌层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1%、97%、96%和100%、95%、95%,而两者判断肿瘤浸润子宫深肌层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的平均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为0.92×10-3mm2/s,其与肿瘤侵犯肌层的深度间无明显相关性(r=-0.18,P=0.32)。结论:T2WI与高b值DWI融合图像对于术前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能提供准确信息。T2WI与高b值DWI融合图像和DCE图像均可作为优选序列来用于判断子宫内膜癌深肌层的浸润情况。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0T MRI在三阴性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35例,均行3.0T MRI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统计3.0T MRI诊断效能,分析三阴性乳腺癌的影像特征。结果135例乳腺癌患者经病理确诊为三阴性乳腺癌98例,3.0T MRI检出88例。3.0T MRI诊断三阴性乳腺癌灵敏度为89.80%(88/98),特异度为91.89%(34/37),阳性预测值为96.70%(88/91),阴性预测值为77.27%(34/44),准确率为90.37%(122/135)。其诊断效能与病理结果一致性参数Kappa=0.771,P<0.01。3.0T MRI影像见三阴性乳腺癌肿块呈圆形、椭圆形,边缘清晰、可见毛刺,肿块后方回声增强或无变化。结论3.0T MRI对三阴性乳腺癌诊断准确性较高,且与病理检查一致性较好,有一定临床价值。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3.0T磁共振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3.0T磁共振成像和64排螺旋CT应用在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取影像研究所128例肝癌患者,收取时间在2016年9月到2017年9月,并将肝癌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患者实施64排螺旋CT诊断),观察组(64例患者实施3.0T磁共振成像诊断),将两组肝癌患者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肝癌患者中,阴性患者有4例、阳性患者有60例、检出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检出率78.13%(P<0.05),观察组肝癌患者敏感性92.19%、特异性85.94%均高于对照组患者敏感性78.13%、特异性76.56%(P<0.05)。结论将3.0T磁共振成像和64排螺旋CT应用在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对比后,3.0T磁共振成像诊断方式更具优势,具有检出率高、操作简便等优点,能避免误诊和漏诊情况,值得在进一步推广及运用,同时在临床进行使用时,应根据肝癌患者病情和经济状况进行合理选择。

  • 标签: 3.0T磁共振成像 64排螺旋CT 肝癌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随访中3.0T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的可行性。方法 本次纳入实验研究的共44例于2019年3月-2021年6月于医院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6个月~2年的患者,均给予影像学随访,实行3.0T磁共振MRA在颅内动脉瘤检查,基于DSA结果,分析比较MRA的影像质量及结果。结果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患者动脉瘤栓塞的稳定敏感度40.00%,特异度100.00%;进一步栓塞敏感度27.27%,特异度50.00%;复发敏感度50.00%,特异度100.00%,假阴性、假阳性率均为0.00%,组间有差异性(P

  • 标签: 磁共振 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3.0T高分辨率MRI在直肠癌术前T分期中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0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直肠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3.0T高分辨率MRI和病理诊断,分析临床诊断效果。结果:3.0T高分辨率MRI对疾病类型的诊断符合率低于病理检查,P>0.05。结论:在直肠癌术前T分期中给予3.0T高分辨率MRI的诊断准确率高,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 标签: 3.0T高分辨率MRI 直肠癌 术前T分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3.0T磁共振非对比剂增强触发血管成像在下肢动脉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下肢动脉血管病变患者,对所有患者均采用3.0T磁共振非对比剂增强触发血管成像与下肢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检测;以DSA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测方式的检测结果。结果3.0T磁共振非对比剂增强触发血管成像在下肢动脉血管病变诊断中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87.03%。结论3.0T磁共振非对比剂增强触发血管成像在下肢动脉血管病变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具有安全性、准确度高等特点。

  • 标签: 3.0T磁共振非对比剂增强触发血管成像 下肢动脉血管病变 DS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诊断直肠癌患者的过程中,应用3.0T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50例直肠癌患者以及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对两类研究对象均实施IVIM诊断,判断两类研究对象在块ADC、D值、D*、f值方面的差异。结果:相比于正常直肠组织,直肠癌肿块ADC、D值更低,D*更高,差异显著(p<0.05);在f值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直肠癌患者的诊断治疗过程中,实行IVIM诊断,可以通过ADC、D值、D*、f值等参数,对患者肿瘤细胞的生理状态进行充分了解,在临床治疗中可以广泛推广。

  • 标签: 3.0T磁共振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扩散加权成像 直肠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扩散加权、动态增强结合3.0T MRI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本项目拟以2021年2月-2023年4月住院的乳腺病变病人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3.0T MRI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扫描, DWI时弥散系数 b取0,500,1000s/mm2,并对其进行随访。对3.0T MRI弥散加权图像和动态增强的图像质量和诊断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 标签: 3.0T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动态增强扫描 乳腺癌检查 技术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患者采用3.0T 磁共振多模态成像技术完成诊断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4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前列腺病变诊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临床在将前列腺病变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条件下,合理对患者展开3.0T磁共振多模态成像技术诊断操作。临床观察分析前列腺病变患者的诊断效能情况。结果:本次研究中,80例前列腺病变患者通过病理诊断后,恶性/良性为40例/40例;通过3.0T磁共振多模态成像技术诊断后,恶性/良性为39例/41例。诊断特异度为97.50%(39/40),诊断灵敏度为95.00%(38/40),诊断准确度为96.25%(77/80)。结论:临床对前列腺病变在区分疾病良恶性期间,3.0T磁共振多模态成像技术的合理应用,可获得较高诊断效能,从而对前列腺病变良恶性实施准确区分。

  • 标签: 前列腺良恶性病变 3.0T磁共振多模态成像技术 诊断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