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卢梭是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舆论家,是18-19世纪对马克思恩格斯早期思想具有一定影响的法国理论家之一。马克思恩格斯曾批判地吸收卢梭著作中有益的成分作为自己理论的资源,但始终划清同卢梭之间政治立场的界线,认为卢梭是资产阶级左翼思想家和理论家,其立场是资产阶级的,是与无产阶级的立场格格不入的。卢梭和启蒙学者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但他们的目的是要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而这正是现代社会主义所要批判和摒弃的。马克思恩格斯毕生所努力的是为无产阶级和受苦大众谋求真正的解放,使无产阶级能够建立属于自己的真正民主的共和国。因此,卢梭的理论只是法国的社会主义和政治历史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其他众多的理论一起,共同对马克思恩格斯产生了影响。
简介:毛泽东一生,登攀书山之路,别具风景。在他看来,读书始终是革命者、建设者的必修功课。毛泽东是政治家,又是读书人,两种身份的结合,自然使他把书作为动员和宣传工具,作为理论创造和思想普及的工具。在历史发展关头,在重大问题面前,他总是推荐一些有现实针对性的书目让干部们去读。透过这些书目,我们不难体会到他在不同时期阅读和希望人们阅读的重点,这当中,也反映出他对当时现实问题的关注所在。可以说,提倡读书,亲自编书、荐书和讲书,是毛泽东一生习惯运用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毛泽东的这种政治领导风格和方法,促成了党内浓郁的读书学习气氛,也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优良传统,这就是把读书学习当作思想理论建设、增强工作本领的必需途径。
简介:1972年2月21日,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尼克松与毛泽东在中南海进行了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会谈,会谈主要围绕"哲学问题"展开。为什么要谈"哲学问题",对此学术界以及社会上流传着多种看法,主要是毛泽东提议要谈哲学问题。其实,仔细阅读相关档案材料就能发现,毛泽东是回应尼克松的提议而主张谈哲学问题的。之所以要围绕哲学问题展开会谈,又有其必然性,主要是基于如下因素的考虑:中美领导人会谈的目的是要取得政治上的互信;中美两国因为长期敌对,一次短时间的会谈难以解决众多问题,而重在弥合分歧;会谈要有共同话题,而毛泽东和尼克松对于哲学问题都有深入研究。同时,还应注意到,哲学问题是在围绕台湾问题的争执中逐步推出的。
简介:<正>英国文化研究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到了20世纪的90年代,它已经成了一个具有全世界影响的重要学术思潮。它的大本营在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CentreforContemporaryCulturalStudies),简称"CCCS"。在某种意义上,人们将英国文化研究等同于"CCCS",也等同于理查德·霍加特和雷蒙德·威廉斯(RaymondWilliams,1921~1988)等人的工作。他们使文化研究朝着大众文化的方向迈进,并向传统的具权威性精英文化观念提出挑战。其中,威廉斯的研究工作尤为突出。威廉斯出身于一个工人的家庭,大学毕业后,长期从事成人教育工作。这样的背景,对他的研究具有重要影响。他对精英的文化传统
简介:很长时间里,文学理论上一直认为,文学是意识形态,而意识形态即Ideologie。实际上,在汉语中,"意识形态"(Ideologie)与"意识"(Bewusstseins)、"社会意识形式"(gesellschaftlicheBewusstseinsformen)长期以来是混同的。人们把Ideologie译为"意识形态",但在一些影响很大的文学理论教材和论著中,"意识形态"一词又多指"意识形式"(Bewusstseinsformen)。不同的译法和用法,导致了"意识形态"这一汉语词在当代文学理论中的复义性。如果依据已广为流通的中文版《马恩全集》和《马恩选集》,则只能说文学是可以具有"意识形态性"(ideologischerNatur)的"社会意识形式",而不能说文学是一种"意识形态"。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为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创地区新型合作,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有正确义利观支撑的大国外交新理念,并秉持新理念着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它紧密地将中国与世界、政府与企业、企业与市场联系在一起,真正实现了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倡议综合运用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和辩证法思想,超越了霸权主义的思维和国强必霸的逻辑,具有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特点。乘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塞尔维亚与中国建立起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国企业也积极走出去,中塞合作成为中国一中东欧国家合作的样本和模范,积极践行了当代具有全球意义的外交义利观。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周年之际,需要回顾梳理中塞合作的成果,同时总结把握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新理念。
简介:三项指示是毛泽东对“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严峻形势深入反思后提出来的,这成为1975年整顿的前提和依据。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三项指示为纲”,把安定团结和发展国民经济同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一起并列为“纲”,其实质是以“把国民经济搞上去”为纲,这是邓小平经过长期思考形成的一个治国新理念,是他领导全面整顿的魂。而毛泽东认为不应该把“要安定团结”和“要把国民经济搞上去”这些属于“目”的内容摆进“纲”里,整顿由此中断。要把1975年整顿置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的历史进程中把握和分析,正确评价党的历中和常的领袖人物,